一、延緩或適應老化的理論
有關延緩或適應老化的主要有如下四種理論。(1)積極活動理論。認為社會活動時個體生活的基礎,人到老年期同樣需要活動,適應老化的基本的原則是積極的與社會保持接觸,繼續以往的各種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自我形象以及充實感與幸福感。(2)減少參與理論或脫離理論。與前一種理論相反,這種理論認為衰老是不可阻擋的自發過程,人到老年期應當減少職業活動和交往活動,留出屬於自己的時間,安享自由、恬靜的晚年,這是適應老年期身心特點的一種策略或生活模式。(3)連續性理論。認為人到老年並沒有進入全新的生活方式,而是延續以前的活動模式,即應該繼續保持良好的習慣和愛好。只有這樣,老年人才會感到快樂和幸福。(4)社會構造理論。認為所有年齡階段的人包括老年人,都是以他們為自己構造的社會意義為基礎參與每天生活的,沒有適合所有人的固定不變的生活模式。該理論關注的主要不是哪種適應模式,而是老年人對怎樣生活才是有意義的、更適合其自身狀況的解釋或理解。顯然這是一種較新的、更適合老年人實際的延緩或適應老化的理論,因為它強調老年人的個體差異以及由此選擇不同的適應方式。
二、連續理論
這個觀點綜合了脫離理論和活躍理論,認為人們僅需要保持自己所需的社會參與水平,就能得到最大的幸福感和自尊感(Whitbourne,2001;Atchley,2003)。
根據連續理論的觀點,那些高度活躍和社交性很強的人,如果儘量保持社交活動,就會感到很快樂。而那些更願意退休的人,他們喜歡幽靜、單獨的活動,例如看書或在叢林中漫步,如果能從事這樣的活動,他們將會非常快樂(Maddox & Campbell,1985;Holahan & Chapman,2002)。
很明顯,不論老年個體參與活動時的水平如何,他們大多數都體驗到和年輕個體一樣多的正性情緒。此外,他們在調節自己的情緒方面變得越來越熟練。
還有其他因素可以增加成年晚期的幸福感。例如,生理和心理健康對老年人的總體幸福感無疑是很重要的。類似的,足夠的經濟保障也至關重要,它能給人們提供基本的需要,包括事物、衣服和醫療。另外,自主感、獨立感和對個人生活的控制感也非常有幫助(Morris,2001;Charles,Mathers,& Carstensen,2003;Charles & Carstensen,2010)。
同時,老年人看待年老的方式將會影響他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那些積極看待成年晚期的人(例如年老意味著獲得更多知識和智慧)相比消極看待成年晚期的人,更善於用正面眼光看待自己(Thompson,1993;Levy,Slade,& Kasl,2002;Levy,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