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東漢蔡邕詩作]

《翠鳥》是東漢末年文學家、書法家蔡邕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人以翠鳥為依託,用擬人手法寄寓心意,表達了詩人在爭權奪利、相互攻擊時的憂心忡忡心態以及他遭遇迫害,幸脫羅網的心情。

全詩以物喻人,借鳥言情,含蓄雋永,自然貼切。

作品原文

翠鳥

庭陬有若榴 ,綠葉含丹榮 。

翠鳥時來集,振翼修容形 。

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 。

幸脫虞人機 ,得親君子庭 。

馴心托君素 ,雌雄保百齡。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翠鳥:生長在水邊的小鳥,長喙,頭部、背部青綠色,胸部、腹部棕紅色。

②庭陬(zōu):庭院內的角落。陬,角落。若榴:即石榴。榴,一作“留”。

③丹榮:紅色的花。

④修:修飾,整理。容形:一作“形容”,身體容顏,此指羽毛。

⑤動搖:跳躍。縹(piǎo)青:淡青色。

⑥虞(yú)人,古時掌管山澤苑囿和田獵的官員,此特指狩獵者。機:機關。

⑦親:近,臨。

⑧馴:善良,馴服。素,通“愫”,真情,誠心。

白話譯文

庭院一角有株石榴樹,綠葉間掩露著紅花。

這時飛來一隻翠鳥,扇動翅膀梳理羽毛。

看上去榴樹生出了碧色,跳躍時榴樹又閃出青白色光芒。

萬幸逃脫了虞人的弓箭,親自來到君子的院庭。

馴良的心得到心地善良的人保護,就可以雌雄平安,共度一生。

創作背景

漢靈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蔡邕上書言事,得罪將作大匠楊球,受誣而遠徒五原。其間遭到楊球兩次未得逞的暗害。次年遇赦,獲準回陳留。又因不滿五原太守王智為之餞行時所表現出的揮霍、獻媚行為,遭王智暗算。由於橫禍環生,蔡邕不得已亡命江海寄身吳會。此詩應是蔡邕到吳會後所寫,反映了他遭遇迫害,幸脫羅網的心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開篇先寫可愛的石榴樹,說庭院的一角有棵石榴樹,碧綠的葉子間點綴著火紅火紅的石榴花。這些都是美好的環境:靜靜的庭院,綠綠的樹葉,紅紅的石榴花。也正是良禽喜擇的地方。

於是“翠鳥時來集,振翼修形容。”絕好的環境引得翠鳥常常飛至,一群群翠鳥在紅綠相映的枝頭,振動翅膀,不停地修飾著自己的衣容形體。多么自在,多么平和。

“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忙碌整容的翠鳥回顧身後,一片碧綠映入眼內,頓時大自然的舒適感、安全感倍生。興奮之餘,揮動雙翼,碧綠叢中又泛出耀眼的青白色。這裡寫出石榴樹葉、花的環境美,也描述出翠鳥在美好環境中的心境美。

翠鳥之所以會如此自得其樂,因為來到此地,“幸脫虞人機,得親君子庭。”鳥除天敵以外,還要時時警惕獵人的追捕。這裡,翠鳥以逃脫獵人的弓弩而慶幸,因而能有機會飛至君子的庭院裡。來到寧靜、美麗、和平的君子家的庭院,這樣才能“馴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齡。“馴心托君素”說的是“一顆善良的心相托給那潔而純的君子”,不必時時提心弔膽,不必刻刻小心謹慎,不必擔心天敵,不必擔心人禍。如此生活,則可使得雌與雄翠鳥雙雙得到長生了。

寫翠鳥,就是寫人,亦可認為寫作者自身。寫翠鳥入君子庭院,亦即寫作者的願望,希望能尋求一個安定的環境,避開危機,安然享受大自然賦予的生活。

該詩取五言形式,有的詩句頗為工整,如“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等,是東漢文人五言詩里的佳作。全詩以物喻人,借鳥言情,寫得含蓄,但也貼切、自然。

名家點評

唐代詩人駱賓王:“伯喈翠鳥,意盡行間。”

清朝詩人、文學家愛新覺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漢武之《天馬》,班固之《白維》、《寶鼎》,亦皆因事抒文,非主於刻畫一物,其托物寄懷,見於詩篇者,蔡邕《詠庭前若榴》(蔡邕《翠鳥詩》因為第一句言及“若榴”,故也被稱為《詠庭前若榴》),其始見也。”

作者簡介

翠鳥[東漢蔡邕詩作] 翠鳥[東漢蔡邕詩作]

蔡邕(132—192),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詩人。 漢桓帝時,宦官專權,聞蔡邕善鼓琴,召入京。蔡邕行至偃師,稱疾歸,作《述行賦》。漢靈帝時,為司徒橋玄闢為掾,後授郎中,校書東觀。熹平五年(174),遷議郎,書《熹平石經》,立於太學。為宦官所讒,下獄。遇赦歸,不久又被讒,流亡至吳會。中平六年(190)被召入京,官至左中郎將。董卓死,蔡為之傷嘆,為王允所殺。

蔡邕通經史、音律、天文,善辭賦。工篆、隸。《隋書·經籍志》著錄其集凡二十卷,今佚,明人輯有《蔡中郎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