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美國邊疆論(英漢雙語)》是美國歷史研究中“邊疆學派”的開山之作。美國邊疆的不斷西延,鑄就了美國個人主義、不斷開拓和勇於創新的國民特質。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弗里德里克·傑克遜·特納 譯者:董敏 胡曉凱
圖書目錄
一美國歷史上邊疆的重要性(1893)
二西部問題(1896)
三密西西比河谷在美國歷史中的意義(1909—1910)
四美國歷史中的社會力量(1910)
序言
每隔一段時間,媒體就喜歡評選一次“影響世界的x個人”或者“改變歷史的x項發明”。然而,在我看來,幾乎所有人類史上最重大的變革,首先都是一種觀念的變革。
我們今天之所以會關注氣候的暖化與生物多樣性的保存,是因為我們看待地球的方式變了,我們比以前更加意識到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也更加了解自然其實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放棄了人類可以主宰地球的世界觀,這就意味著我們接受了一個觀念的變化。同樣地,我們不再相信男人一出生就該主宰女人,甚至也不再認為男女之別是不可動搖的本質區分;這也是觀念的變化。如果說環保運動和女權運動有任何影響的話,那些影響一定就是從大腦開始的。也不要只看好事,20世紀最慘絕人寰的浩劫最初也只不過是一些小小的觀念,危險的觀念。比如說一位德國人,他相信人類的進化必以“次等種族”的滅絕為代價……
這套叢書不叫“偉大的巨著”,是因為它們體積都不大,而且還有不少是抽取自某些名著的章節。可它們卻全是偉大的觀念,例如達爾文論天擇,潘恩論常識,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的觀念地圖。從頭看它們一遍,就是檢視文明所走過的道路,從深處理解我們今天變成這個樣子的原因。
也許你會發現其中有些陌生的名字,或者看起來沒有那么“偉大”的篇章(譬如普魯斯特追憶他的閱讀時光),但你千萬不要小看它們。因為真正重要、真正能夠產生啟蒙效果的觀念往往具有跨界移動的能力,它會跨越時空,離開它原屬的領域,在另一個世界產生意外的效果。就像馬可·波羅在監獄裡述說的異國圖景,當時有誰料得到那些荒誕的故事會誘發出哥倫布的旅程呢?我也無法猜測,這套小書的讀者裡頭會不會有下一個哥倫布,他將帶著令人驚奇的觀念航向自己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