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美國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又名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原名史丹佛直線加速器中心。 為美國能源部所屬的國家實驗室,在能源部的方案下由史丹佛大學指揮運作。主要的研究方向有運用電子束進行基本粒子物理的實驗及理論研究、原子物理、固態物理、使用同步輻射光源的化學、生物以及醫學研究。
概括
美國國家加速器實驗室SLAC位於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著名的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內,直屬美國能源部,由有著“西部哈佛”之稱的史丹福大學和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雙重管理。現有職工1300人,其中從事實驗的科學家有300人。近50年來,SLAC一直從事自然界基本規律的探索,取得了許多重大發現,揭示了許多自然界的秘密。SLAC已由主要從事粒子物理研究的實驗室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從事天體物理、光子科學、加速器和粒子物理等多學科研究的綜合實驗室。
任務與構想
SLAC的構想:通過率先研製和運行一些大科學裝置,在探索科學前沿問題中成為領導者,以造福國家和人類。
SLAC的任務:通過加速器和有關的項目,出色的用戶裝置和頗具價值的合作夥伴,以最快的過程和最高的能量,在最小和最大尺度探索物質的最終結構和和動力學以及能量、空間和時間的特徵。
支持SLAC活動的基本核心能力是:
基於電子加速器的研究和技術;
先進的儀器、診斷和系統集成;
用來在光子科學、粒子物理和粒子天體物理數據分析、建模和模擬的理論和創新技術;
為用戶和分布在世界範圍內的合作管理超大型數據集。
成就
1968年:發現夸克的第一個證據。
1974年:發現y粒子。
1976年:發現粲夸克和t輕粒子;SLAC的Burton Richter因發現J/j粒子分享諾貝爾物理獎。
1982年:SLAC的Martin Perl因發現t輕粒子被授予Wolf獎。
1990年:SLAC的Richard Taylor因首次發現組成夸克的核子證據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1年12月12日:SLAC啟動國際網,至此北美第一個網站建立,並在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運行。SLAC的網站向物理學家們展示出網的潛力,粒子物理界人士可以更容易地進入非常繁忙的科學文獻資料庫,網路從此傳遍整個世界。
1995年:SLAC的Martin Perl因發現t輕粒子分享諾貝爾物理獎。
2000年:宇航局和斯坦福GLAST合作項目啟動,Helen Quinn分享迪拉克獎(Dirac Medal)。
2005年:SLAC重組,Sidney Drell獲Heinz公共政策獎。
2006年:Kavli研究所/亞利桑那大學/佛羅里達大學發現暗物質證據Roger Kornberg因部分在SSRL所做的RNA聚合酶的工作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2008年:BaBar合作者宣布發現eta-亞b粒子; BaBar實驗, 連同日本的Belle實驗被譽為對2008年諾貝爾物理獎作出貢獻。
2009年:科學雜誌將SLAC 2個項目選入其“年度突破”名單中,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名列第二,LCLS也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