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粉

羊肉粉

羊肉粉是貴州省的民間小吃,是當今大多數貴州人早午餐的最愛。羊肉粉已有300餘年製作歷史。西南各地均有產羊肉粉,唯有貴州羊肉粉馳名。貴州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館櫛比鱗次,食客之多,首屈一指。羊肉粉還獲“中華名小吃”、“西南最佳美食”“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稱號。羊肉粉是貴州地區,特別是遵義的一種著名小吃。以新鮮羊肉,配以爽滑的米粉,加入鮮羊肉湯,及各種調料和具有特色的油辣椒,其特色為香、鮮。米粉入口即化,老少兼宜,羊肉肥瘦適中,油而不膩。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羊肉粉羊肉粉

1、據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中國南方自秦代已經開始食用米粉,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當時是採用北方人的辦法將南方的大米製作成條狀煮食,叫做胡飯。

羊肉天生麗質,有一種特殊的香氣,早時南方人還不太習慣,不以羊肉作佐料。北方人酷愛羊肉,而歷史上卻以麵食為主。都與羊肉米粉失之交臂。

最初的時候,遵義人和南方其它地區一樣,也是以豬肉作為米粉的主要佐料。遵義蹄花粉至今水平依然很高,就是用豬腳掌精製後作佐料。

遵義,又稱播州,是唐宋兩朝於西南地區抵禦高原部落國的邊境重鎮。由於唐朝興於太原,當時的播州也主要由太原軍事集團駐守。大曆五年(770年)年,山西太原人羅榮率師入播“平叛”,據有播土。羅榮封播州侯。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詔大理國酋龍自稱皇帝,派兵入侵播州。羅榮五世孫羅太汪被驅出走,居瀘州。鹹通元年(860年),安南都護府光復播州。鹹通十四年(873年),南詔聯絡彝人部落再次攻陷播州。乾符三年(876年),山西太原楊、穆兩個軍事世家聯兵再次光復播州。據今遵義穆氏宗譜記載,楊氏軍團的首領楊端設計謀殺了穆氏軍團的首領穆星天,獨取了戰功。(2007年穆氏後裔還向遵義市歷史研究會出示了族譜及相關資料佐證。而遵義老城一帶確曾有穆家廟、穆家川、穆家林、穆江、穆家灣、穆家巷等眾多以穆家姓氏為名的地方。)楊氏與隨楊端一起入播的令狐、成、趙、猶、婁、梁、韋、謝八姓山西子弟繼羅榮之後開始定居播州,並開啟了歷29代725年的播州楊氏漢領土司時代,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西南的政治格局與習俗文化。

這些較早進入雲貴高原的山西移民,是放羊長大的,是吃羊長大的。在這片莽莽蒼蒼的陌生土地之上,他們發自內心地明白:羊肉是香的,而不是膻的。而且他們還掌握著加工羊肉的傳統技能。但是南方在歷史上主要出產和食用大米,於是今天遠近聞名的遵義羊肉粉就順理成章地誕生了。

為什麼今天的遵義羊肉粉中的羊肉仍然是典型的北方風味,南方人還是覺得味道比較重,而遵義人卻渾然不知?為什麼一些南方的新生代羊肉粉品牌採用完全除膻的工藝而獲取了相當的市場空間,而遵義羊肉粉卻依然故我、自得其樂?也就是這個原因。而且遵義人已經形成了這種口味,很難象別人那樣說改就改、說變就變。這個現象又恰恰證明了遵義羊肉粉的原創和正宗。

由此可見:遵義羊肉粉的歷史,或始於盛唐羅榮家族入播時,距今已有1230多年。最晚始於唐末楊端及八姓鄉人入播時,距今也有1100多年。

2、明朝末年,四川慘遭八大王張獻忠殘酷屠戮,“彌望千里,絕無人煙”,惟遵義府和背靠遵義的兩個小縣得以倖存。四川人口銳減,導致清代湖廣填四川。戰亂中大量四川難民逃到遵義一帶,戰後有一部分回到自己的老家,也將吃羊肉粉的習慣帶到四川各地。到清代中期,遵義羊肉粉已經聞名遐邇,享譽西南。清朝末年,遵義羊肉粉和四川羊肉粉之間還發生了一個故事。晚清遵義羊肉粉最有名的是楊記和廖記。一天,楊記羊肉粉店來了一個人,想要做徒工。而楊家正需要請一個人,但一看來人是個駝背,就有些嫌棄。於是說:你做我們這行不會有前途的,還是另謀高就吧。來人並不放棄,說洗碗、掃地的雜工也願意乾。楊家見他很有誠意就讓他留了下來。俗話說:十個駝背九個聰明。這個駝背不是一般的聰明。加上機會難得,所以更加處處留心,細細揣摩。幾年後,告辭而去。駝背自己開了一家羊肉粉店。那就是名振川北的朱老拱羊肉粉店。朱老拱,真名朱明清,順慶府人(今四川南充人)。用南充人的話講:朱老拱“堪稱川東北乃至川渝地區米粉的開山鼻祖”。川北羊肉粉與遵義羊肉粉的關係,頗類似於楊氏太極拳與陳氏太極拳的關係。可以並稱中國地方文化交流過程中的兩段異曲同譜的佳話。

3、上個世紀,隨著北方城市也開始食用大米,羊肉米粉也開始在北方一些地區流行。敦煌羊肉粉或受川北羊肉粉的影響。貴州南部、廣西北部、和湖南西部的很多地方在上個世紀尤其是八十年代之後,也習慣採用羊肉粉作為早餐食品的選擇之一。並且產生了很多味道鮮美、聲譽良好的地方品牌。遵義人也開始在西南、華南、華東等地開設羊肉粉館。各個地方的人都結合當地習慣,創造性地發展了羊肉粉的風味。今天中國的羊肉米粉產業開始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4、事實上關於遵義羊肉粉的確切記載僅有清代中期曾經興盛的情況,或有明代已有面市的情況,再往上的情況都是本人的合理推證。為什麼會這樣呢?明末平播戰爭,不僅摧毀了播州楊氏土司政治集團,而且摧毀了這片土地的文化記憶。官邸、莊園、文獻、資料,通通焚毀,連楊氏歷代祖墓均被掘毀。甚至到了昌明的今日,在那些曾經被播州土司統治數百年之久的部分貴州南部州縣的官方資料中,寧願縮短數百年精耕農業開發史,也會刻意地抹去這段其實不算短的歷史記憶。1957年偶然發現的播州13代土司楊粲墓,規模宏大,雕刻精美,是宋代建築雕刻史中的瑰寶。而這座墓葬內的石刻和出土文物,以無可爭辯的實物證實了“播州盛世”的存在。今天播州楊粲墓與播州海龍囤遺址均被列入貴州省為數不多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化,重慶郊外的“播州界”摩崖石刻遺址也被列入重點保護文物,顯示在國家層面和山外視界裡,對播州楊氏土司700多年在戍邊、移民、墾殖、開發等方面的功績是正面評價的。值得欣喜的是,遵義羊肉粉現已獲評“中華名小吃”稱號,還被遵義市列入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每年冬至日,中國人一般吃狗肉、吃餃子,也有吃糯米飯的。而我們遵義人是吃羊肉,更多的人是到街上吃兩碗羊肉粉。在那濃烈的香氣里,在那濃郁的氛圍中,再一次品位唐宋的恢弘,元明的莊重,中原的質樸,雲貴的辛辣。深情地緬懷歷史上所有曾經在這片高原上戰鬥和耕耘過的中國各族民眾。

6、上個世紀50年代,全城只有七八家羊肉粉館,後來改為國營飯店和集體合作飯店,饅頭、包子、麵條、米皮什麼都賣,羊肉粉反而成了稀罕物,加工“粉”的物件和手藝都快失傳了。60至80年代,最出名、最有實力的兩家粉館都在遵義縣城南白鎮,飯店成群地養羊,榨粉設備齊全,一條龍生產作業,生意十分紅火。改革開放後,個體經營戶如雨後春筍,南白的羊肉粉館還興起了月票和年票。

現在,一些懷舊的人常批評說,羊肉粉過去只賣早上幾個小時,成了通宵營業的快餐,不曉得什麼時候去才吃得到鮮湯和羊雜碎;用機器加工的粉,韌性強了、保存的時間也長了但不入味;肉放在冰櫃里凍,切得比紙薄,到碗裡就化成了細渣。

如今,羊肉粉這道遵義名吃,體現了時代的特色。從經濟上看,養羊、屠宰、做粉、賣粉全都獨立了,既分工又合作,形成了一條產業鏈,遍及貴州城鄉,正在走向全國。從文化上說,這種飲食滋養著人們的熱情,正在給這片火熱的大地帶來吉祥和興旺。

材料

羊肉片,米粉,花椒粉、蒜苗、香蔥、蕪荽、密制配料(每一家羊肉粉館都有自己的密制配料,這配料是不公開的,並不是每家都用一樣的配料。這也是貴州各地羊肉粉的一大特色)。

吃法

素粉(只加湯)、肉粉(湯肉齊全)、加粉、加肉、雙加、加羊雜、加腰子。

羊肉的保健作用:

1. 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贏瘦、腰膝酸軟、產後虛冷、腹痛、寒疝。

2.開胃肥健,養膽明目,利肺助氣、豁痰止咳,強脾健胃。

3.溫經補血,治產後血虛乳少、虛弱自汗。

4.溫腎,補益腎虛、治腰冷陽痿。

5.生肌健力,遇風寒、利胎產、狀筋骨、後腸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