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參加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心理學分會場“現代心理技術套用與發展趨勢論壇”,做主題單元報告;
參加首屆全國網路成癮研討會,做專家報告;
參加澳大利亞國際套用心理學大會,做小組發言;
撰寫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應激耐受性與心理負荷的神經應答模式研究》;
參加“受人口流動影響的兒童問題研討會”,並代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與促進研究中心做專題發言;
撰寫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關於流動兒童心理行為研究與干預》;
起草《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委員會成立》章程;
撰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關於災後(5.12)婦女兒童心理康復與促進項目申請書;
撰寫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災後心理危機干預的現代化探新》;
帶領學術隊伍創立“體能、智慧型、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發展理論;
任積木寶貝學術總監,促進中國早期教育的科普和落地;
製作國內首檔科學育兒脫口秀《靜觀育兒》,並運營育兒科普賬號“靜觀育兒”旨在向廣大父母傳播更多公益 的、也更加科學成體系的早期教育知識。
積木寶貝副總裁羅靜博士亮相《非你莫屬》招賢納士
人物觀點
教育理論
三維平衡:
即尊重孩子身心發展的整體性,不分割孩子的成長發育進程,強調孩子早期在“體能、智慧型和心理能力”三方面的全面平衡發展。尤其關注心理能力的發展。體能是所有父母的第一個關注點,智慧型是中國家長一直以來的側重點,而心理能力,卻往往被忽視了。
特別是在體能和智慧型不分高下之時,心理素質的高下,更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力。因此,要想真正的不輸在起跑線上,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愛,而是更加科學的愛;不能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將孩子的身心發展看成一個全面的整體,為孩子提供一個全面而平衡的環境,真正建立起孩子為了應對這個世界的,綜合而強大的“抗體”。
精彩語錄
有不少父母問:之前做錯了太多,覺得很對不起孩子。想彌補的話,該怎么辦? 話語中都有很明顯的焦慮。可是,事實是:緊緊抓住過去,就限制了自由,想控制未來也會如此。 如果因為曾經的錯誤而想要加倍彌補,那就已經犯了另外一個極端的錯。接納現狀,掌握基本的技巧,順其自然最好。
一些父母問,怎樣教孩子認字呢?孩子測試的智商不高怎么辦? 後來一分析,發現造成孩子智商發育延遲的根本原因,其實在心理。安全感缺失,直接造成孩子探索欲望低,無法從小世界裡走出去,遊戲機會大大減少。 沒有遊戲,孩子如何學習? 智力其實就像計算機的應用程式,是可以通過訓練一步一步習得的技能。心理能力卻像是作業系統,是應用程式得以運轉的基礎。 知識很簡單,心靈卻很難。
多數時候,人都有一種傾向:問題出現的時候,希望立刻解決,否則就會心煩意亂。這種心態肯定不切實際。也有一類人,屬鴕鳥的,埋頭等問題自己消失。這種心態更不可取。
收到的留言中,有少數媽媽有輕度抑鬱的傾向。 這些媽媽眼裡看到的更多是失望甚至無望。可是現實真相卻是,溫暖、愛、希望,和無助與困境,都是同時真實存在的。 每天有多少汽車安全通過高速公路,都超過時速120公里;絕大多數戒菸成功的人依靠的是他們的力量,而不是專業治療。所有的孩子都能學會說話,並不需要精確的訓練。80%人們擔心的事情,並不真的會發生。絕大多數人,都會從創傷事件的影響里恢復過來。 幸福、快樂,不是遙不可及的事物,而是一種可以被訓練出來的能力。每個人都有機會。
一位媽媽問,真的很愛孩子,可是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又總會莫名其妙地憤怒。真不知道,那些怒火到底從哪裡來? 另外一位媽媽幾乎要下定論:這孩子就是屬於難養型的吧,每一次哭鬧,都幾乎無法靠近,怎樣都沒用。 這位媽媽本身就很倔強。所以,孩子的行為,其實是媽媽情緒的投射。 大家有沒有發現,“倔”是一個很有趣的字。左邊是個“人”,右邊是委屈的“屈”字——一個委屈的人。 倔強的大人,表面強勢,其實內心脆弱。因為他們的小時候,大多關愛缺失,不被父母理解。在他們的邏輯里,只有堅持、執拗、甚至歇斯底里下去,也許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倔強的孩子同樣如此。在他們哭鬧不止的時候,恰是他們最需要獲得父母關注和愛的時候。孩子哭鬧,從來不會莫名其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接納,傾聽。
很多媽媽問,怎么才能給孩子建立規矩呢?其實從1歲之前,就要開始有意引導孩子先學習等待。 就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教孩子去理解某樣規範,就要先給孩子消化的機會,讓他們去預熱、學習和適應。不能孩子小的時候覺得小,沒必要立規矩,等孩子大了發現問題來了想起來該立規矩了,就要強硬去立,這其實是“土匪”邏輯。
在孩子眼裡,父母不能陪在身邊,沒在眼前,就是不愛他們。從這個意義說,孩子的智慧是驚人的。 因為後來,積極心理學家這樣說:什麼是能夠贈與最愛的人的最有價值的禮物呢?那就是時間。因為時間是完完全全不能再生的。
曼德拉先生說:教育是最強有力的武器,能用它來改變世界。 他也說:勇氣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戰勝恐懼。勇者不是感覺不到害怕的人,而是克服自身恐懼的人。 其實,人生中,沒有放不下的情緒,過不去的坎。之所以很多時候人們還糾結著,其實就是經歷得太少或開悟得太晚!
人物作品
《靜觀育兒》脫口秀
《靜觀育兒》脫口秀,是國內首檔科學育兒脫口秀,在愛奇藝網站上設有專區,關注媽媽們最困惑的育兒難題,傳遞系統的科學育兒知識。靜觀育兒微信賬號,配套《靜觀育兒》脫口秀,微信上有大量兒童發展心理學科普知識,大量真實育兒案例解讀,並且提供長期一對一育兒諮詢,“靜”距離為父母打造私家育兒方案。每周還會給微信好友發一次福利!
《愛,從懂孩子開始》
無論我們生活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對孩子都擁有同樣的愛。然而,因為不懂孩子,很多父母往往在用一種錯誤的方式表達著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體能、智慧型和心理應平衡發展,即三維平衡。而其中對心理能力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但卻又常常被廣大父母忽略。本書著力於幫助父母建構孩子安全感、意志力和目標感這三方面的心理能力。在此過程中,父母還可以從書中學習愛的技巧、接受愛的訓練,真正找到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與孩子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通過“懂”,讓孩子們更快樂、更幸福地成長,正是早期教育的意義所在!
《陪伴是最好的教養》
這是其“靜觀育兒”公眾微信號原創內容的精選集。作者完美地將專業知識與自身的育兒經驗、早教工作經驗結合起來,並融入大量微信後台冬粉的育兒困惑,很好地抓住中國父母們在育兒問題過程中正面臨的主要困惑,分別從夫妻關係、育兒原則、育兒誤區、育兒技巧、親子陪伴、孩子習慣養成、孩子入園、親子遊戲、三維平衡測試等角度入手,詳盡探討了各年齡段孩子成長的特點,從身體、智力和心理三個維度平衡發展的角度科學地給出積極的育兒建議和解答,並給予年輕父母專業的心理指導和幫助。本書內容豐富、語言流暢、理論與案例相結合,對早教工作者、年輕父母及其家人都有實用價值。
職業
早教專家、兒童發展心理學家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博士後
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副主任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
《我和寶貝》雜誌專欄作家
《北京晨報》教育專欄作家
《營養與優生》雜誌專欄作家
山西電視台少兒頻道特邀嘉賓
黑龍江廣播電台母嬰頻道特約嘉賓
科學早教育兒電視節目《積木寶貝闖世界》特約嘉賓
國內首檔育兒脫口秀節目《靜觀育兒》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