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等村

罕等村

罕等村隸屬雲南省隴川縣景罕鎮,地處祖國西南的邊境線上,是一個山壩結合,古榕成林、龍竹成蔭、山清水秀、擁有兩座村民自力更生建築的水庫,自然環境優美、生產生活條件較好。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5公里。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罕等村隸屬雲南省隴川縣景罕鎮,地處祖國西南的邊境線上,是一個山壩結合,古榕成林、龍竹成蔭、山
村委會
清水秀、擁有兩座村民自力更生建築的水庫,自然環境優美、生產生活條件較好。距鎮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5公里。東鄰曼面,南鄰章風,西鄰曼面,北鄰曼面。轄區內有1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131戶,有鄉村人口4647人,其中景頗族1925人,漢族1346人,傣族1248人;少數民族人口3173人,占全村總人口的69.7%。有農業人口4636人,勞動力260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30人。
全村國土面積14.08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544毫米。適合種植甘蔗、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6,524.00 畝人均耕地3.6畝,林地3,586畝。種植甘蔗15141畝,成為全縣種蔗“第二大村”。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1,63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4.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罕等村村民經濟以種植業為主要生產經營模式,兼營養殖業,個別村民從事個體運輸、機耕業等副業經營方式,使村民民眾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更紅火。

農村經濟

罕等村因地制宜、大膽調整產業結構,即由傳統種植水稻向甘蔗經濟種植為主要經營方向,實現了“三個突破”:即甘蔗種植面積得到突破,入榨甘蔗量得到突破,經濟收入得到突破的大好形勢,成為全縣種植甘蔗“第二大村”。全村調整產業結構後,村民民眾的年均純收入逐年提高,即2000年為513元,2003年1032元,2004年1219元,2005年為1450元,2006年人均純收入為1500元,2007年人均純收入將達到1530元;人均年存口糧500餘公斤。全村擁有機車300餘輛,平均每個村小組19輛;手扶拖拉機270餘輛,平均每個村民小組17輛;東風140貨車27輛,農用車35輛,大型拖拉機6輛,大型挖掘機2輛,裝載機3輛,推土機5輛,平均每個村小組擁有各種現代機耕、運輸車輛4.9輛。村民建蓋鋼混、磚木結構住房300餘幢,平均每個村民小組18.8幢,極大地改變了村容組貌。

文化教育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潮中,這裡的民族文化得到復興,民眾的文藝活動得到了開展。十二個村民小組建立了農村業餘文藝宣傳隊,在鎮裡每年舉行的文藝匯演中包攬了一、二等獎,在縣裡舉行的文藝比賽中,也年年榮獲名次,牢固地占領農村文化陣地。十個村民小組建起了新的文化活動室,村委會也建起了投資25.6萬元的“文化活動中心”,居全州360多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之首,成了全村青年、民兵、婦女、黨員、團員開展文化培訓、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的好去處。十三個村民小組辦起了夜校,為在全村減少文盲,開展村民學文化,學農業科技知識的活動蔚然成風。全村十八個村民小組制定了“村規民約”,提高了村民自治意識;各村小組的“護村隊”全力維護著各村寨的社會維穩工作,社會治安越來越好,全村日趨向“村容整潔、生活寬裕”的方面推進與發展。

特色產業

罕等村委會在“村兩委”村官岳麻空同志的多方籌劃下,於2005年開辦了“村辦磚場”小型企業,為全村民眾解決了便宜、實用的紅磚,為推進全村“村容整潔”、建房造屋作出了積極貢獻。推進了中央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性目標任務。罕等“村兩委”對全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作出了如下發展特色產業的項目工作規劃:
(一)發揮甘蔗特色產業 加速全村致富進程
(二)引進種植膏桐項目 科學培育促成產業
(三)試種澳洲堅果項目 擴大面積加強管理
(四)提高歐盟水牛聲譽 牽牛入戶人丁興旺
(五)夯實多種經營發展 抓好管理提高效益
罕等村目前在上述經營產業的基礎上,還有不少農戶引進種植了西南樺、檸檬、麻竹、魔芋等經營項目。因此,村兩委的職責與義務是:保護傳統農業水稻單產的提高,保障重點經濟項目的引進促效,帶動多種經營項目的全面發展,促進全村經濟社會創新高。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2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9,836.82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40800元(人均8.4元),一事一議籌勞11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44萬元,有固定資產 74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會議 方式公開.。

人文地理

當地主要居住著景頗族,傣族,漢族三種民族,每逢正過月十五,景頗族過著傳統的目縱歌,傣族在傣歷新年時潑水節.。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全村總投資0.62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勞動力素質差,發展經濟困難大,飲用水質差,大多數村賽道路路況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鞏固甘蔗產業,發展畜牧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