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與危害
該蟲為食葉害蟲,主要為害繡線菊,常常十數頭幼蟲群集蠶食繡線菊葉片,短期內可把葉片吃光,只剩下主脈,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和觀賞。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5-7毫米。頭較大,黑色,觸角9節,淡黃褐色。前胸背板黑褐色,翅茶褐色,前緣中部有一個深色痣斑。胸腹黃褐色,腹末黑褐色。足三對,黃褐色。卵短棍棒狀,白色透明,長約1毫米。幼蟲體長約13毫米,身體灰綠色,略呈透明。頭灰褐色,複眼深褐色,休息或取食時腹部常上舉。繭棕褐色,長橢圓形,長約6毫米。
發生規律
該蟲一年發生2-3代,在淺土層結繭化蛹越冬。第二年四、五月間羽化後產卵於繡線菊嫩葉背面。卵往往橫臥排列,10-20粒為一堆。卵期約3-7天,初孵幼蟲先齧食卵殼和葉脈間葉肉,然後自葉緣蠶食葉片。五、六月間為幼蟲為害盛期。幼蟲老熟後入淺土層結繭化蛹。第一代蛹期約一周。一般在中午前後成蟲交尾產卵活動活躍。
防治方法
1、在成蟲羽化產卵盛期摘除產有卵堆的葉片。
2、幼蟲初孵化群集為害時剪除蟲葉。
3、當幼蟲大量發生時,用敵百蟲、敵敵畏等觸殺劑1000倍液噴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