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山書院記

緱山書院記

《緱山書院記》是元代許有壬寫的一篇關於彰德古城興辦書院的記事性文章,文章收錄在《至正集》卷四十三·記中。

作品原文

古王宮至閭巷,莫不有學,學其學者,非有異事也,明 天常,盡人道而已。

若庠若序約義,異稱教則均爾,姬轍之東寢不古 ,若以 鄭僑當國,且有欲毀鄉校者,而況重之以秦火,離之以異端,斯文不喪天實,相之學校開設,日興月嗣,若夫書院之號,則昉於李唐之麗正,郡邑未有也,趙宋即老師宿儒講學之地,賜額洎書,若 白鹿嵩陽應天嶽麓遂為永額焉!紫陽朱夫子守南康,拳拳於白鹿夫!豈不知所先務哉!我元戡定伊始,即崇文教,南北既一黌舍,遂徧區宇漸濡,百年而書院之,辟視前代倍百矣。

贈翰林學士、資德大夫、上護軍、魏郡杜文獻公 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人,金季避地緱氏山中,授徒汾晉間,學者即舊隱稱為緱山先生,中書 鈕赫珪聘至相,因家焉。世祖徇鄂過相,嘗召先生問計,對以三事稱旨,且勸上數事,後皆如其言。及即位征之,聞 王文統當國,不起,授懷孟彰德大名等路提舉學校官,又不起,其導中書也。則以緩刑薄征廣學納士為先,其移書執政也。則以溯流求源拯百千年之禍為務,所存不亦遠乎!於書無不讀,讀無不記,記無不究其趣者。著述有《春秋地理源委》十卷,《語孟旁通》八卷,《皇極引用》八卷,《皇極疑事》四卷,《極學》十卷,《律呂律歷禮樂雜誌》三十卷,《文集》十卷。大約明注義之未瑩,補先儒之未足,時出已見以袪後學之疑。

中書嘗予良田千畝不受,知屋下有藏金不發,事雖若小,不義而 千駟萬鍾其屑乎!卒五十七年有贈謚之命。又十三年河南部使者請建書院,廷議韙之以 緱山為額,實至正辛已五月也。守臣以官所度地湫隘,不稱謀於其孫,封彰德路總管。 相攸坤。維得故王氏萬卷堂,堂故崇且廣,子孫廢撤殆盡,相與裒金易之修大成殿,殿後為先生祠,東西齋仍其舊。又七年,今郡守 朱彥亨與其曾孫中書省左司郎中 秉彛作講堂,以居師生新戟門以嚴,中外始幾於完矣。 彥亨合其僚移書 有壬曰:文獻子鄉先生也,麗牲之石宜有刻文,舍子其誰?

有壬孩提,知先生義不敢讓,且讀山長馬君 所為狀,犂然有當於心者,馬君謂先生著述雖有先儒之已發,而其自得蓋十九焉,概舉其要以為的然,見道之言其知言哉!先生出處大節屹然山立,視榮達為何?如身後祠像之有無不校也。然士為學,必使後世從祀孔庭,而後為至下,是亦屍而祝之,非以為榮,而以見其為學之至,且以淑鄉里興後人焉! 有壬生晚,不獲親炙,而幸託名先生之碑,可不因有以語吾鄉之士乎!夫學其學者,皆人之所當為。為子必孝,為臣必忠,如手之必持,足之必履,宜無待於上之風厲也,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上之人,有不容己者焉!方今勉勵長育,明詔諄復,居之有地,誨之有師。而吾鄉先生貽範有書,讀其書而求其心,瞻其容而踐其行,成德達材由是輩出。則書院之設為不虛矣。 有壬敢便便若是者,誠欲明先生之道,以淑鄉里也,惟吾士其勉之。

●欽 定四庫全書·《至正集》卷四十三 ◎記(元)許有壬 撰

作者簡介

許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學家。字可用,彰德湯陰(今屬河南湯陰)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