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葉野豌豆(ViciatenuifoliaRoth.)
種別名
細葉野豌豆
科中文名(科拉丁名)
豆科(Leguminos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根櫱。莖高50一100cm,直立或上升,稍有柔毛。偶數羽狀複葉,小葉6―13對,葉軸末端具分歧的卷鬚,小葉狹長,線形,線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達3cm,寬通常不超過2.5(4)mm。總狀花序腋生,花序梗超出葉約1倍,通常多花,花紫色,長12―15(16)mm,萼短鍾狀,旗瓣於中下部收縮,瓣片比瓣爪長1倍,頂端深凹,瓣爪明顯地比瓣片狹,翼瓣比旗瓣稍短或近等長,龍骨瓣幾短其一半。莢果長圓狀披針形或線狀
長圓形,長2―3cm,寬5―7mm,無毛,具長約3mm的柄(圖76)。
地理分布
線葉野豌豆在我國主要分布於新疆天山、阿爾泰山,據東北黑龍江省齊齊哈爾記錄;國外在原蘇聯中亞、西伯利亞、高加索及歐洲各地均有分布。
生態特徵
線葉野豌豆為多年生旱中生半攀緣性根櫱型細莖豆科牧草。莖細,多分枝,常攀緣於草群及灌叢中形成較茂密的株叢。葉量豐富,據測定於花期莖、葉、穗比為40.6:55.8:3.5。結莢較多,種子較大,千粒重約11.37g。線葉野豌豆可行種子繁殖或營養繁殖。根櫱較細長,具分生的支根,常水平或斜向下分布於0―30cm的土層中,其上具多數分櫱芽,這些分櫱芽有的當年長出地表形成枝條,有的則翌年春天長出地表形成植株,這一特性使它具備了再生力較強,較耐牧的優良特性.在天山西部山地通常於4月下旬返青,6月中旬現蕾,7月初開花、7月中旬結實,8月下旬種子成熟,種莢成熟後易開裂落粒.10月下旬枯黃。線葉野豌豆性喜涼爽和較濕潤的氣候,抗寒性較強,喜光也耐蔭,喜溫,但不耐炎熱和乾旱。習生於山地黑鈣土,山地暗栗鈣土,山地栗鈣土及灰褐色森林土上,以排水良好,濕度適中的疏鬆土壤最為適宜。在新疆主要分布於天山北坡中,西段的烏魯木齊,昌吉至伊犁海拔1200―2200m,年降水量350―600mm,年均氣溫1―6.5℃的中、低山帶及阿爾泰山南麓1200―2000m的山地。以伊犁地區山地分布最普遍,多出現於山地草原帶的陰坡和山地草甸帶的陰坡或半陽坡,常常是山地草甸草原類草地的伴生種或優勢種,也常生於海拔2000―2200m,氣候冷涼的寬谷,陽坡及與山地草甸草原相嵌的林緣,成為山地草甸類草地的伴生種或散生種。該草參與的草地植被組成複雜,多由旱中生、中旱生及中生植物種組成,群落中居建群種和優勢種地位的植物主要有草原糙蘇(Phlomispratensis)、細葉早熟禾(Poaangustifolia)、林地早熟禾(P.Nemoralis)、落草(Koeleriacristata)、鴨茅(Dactylisglomerata)、長芒大穗鵝(Roegneriaaboliniisubsp.Divaricans)、龍蒿(Artemisiadracunculus)、牛至(Origanumvulgane)、厚棱芹(Pachypleurummucronatum)等。
飼用價值
線葉野豌豆莖枝細嫩,葉片柔軟,適口性甚佳,各類家畜均喜食,尤為牛,馬最喜食。其營養價值高,據對該草化學成分分析,鈣含量在該屬牧草中最高,粗蛋白質含量也較高。尤其是開花期粗蛋白質含量高,果後營養期鈣含量高(表76―1)。線葉野豌豆胺基酸含量豐富,特別是家畜所需要的幾種必需胺基酸含量較高(表76―2)。線葉野豌豆屬刈牧兼用型牧草,據調查在有該草參與的天然割草場上調製的乾草,不僅可提高飼草的營養價值,而且適口性好,是冬春缺草季節飼餵幼畜和補飼瘦弱家畜的良等飼草,值得引種馴化,培育為冷涼山區的栽培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