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義
綰 [ wǎn ],在此處指的是盤繞,繫結的意思。
其他詞義包括:
<動〉
1.(形聲。從糸( mì),官聲。本義:系)
2.同本義。如:綰組(繫結組綬);綰結(繫結;打結)
3.盤繞,繫結
范進一面自綰了頭髮,一面向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臉。——《儒林外史》
又如:綰合(結合,系在一起);綰髮(束髮,結髮。比喻少年);綰髻(束髮編結為髻);綰角兒(古時孩童束髮為兩髻,形狀如角,因以借指童年);綰束(纏縛);綰約(綰束,盤繞成結)
4.捲起。如:綰袖子
5.繫念;掛念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綰別離。—— 唐· 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
6.控制。如:綰握(掌握);綰攝(掌握,統攝)
7.總管
奉陽君專權擅勢,蔽欺先王,獨擅綰事。——《史記》
8.貫通;聯繫
北鄰烏桓、 夫余,東綰 穢貉、 朝鮮、 真番之利。——《史記》
9.將物件穿上洞掛起來
湘雲便取了詩題,用針綰在牆上。——《紅樓夢》
10.挽;牽。如:綰手(挽手;拉住手);綰合(牽線撮合)
〈名〉
1.髮髻兒或花結兒
一串歌珠清潤,綰結玉連環。——宋· 張炎《甘州》
2.絳色;淺絳色
綰,惡也,絳也。——《說文》。段玉裁改為“惡降也”。注曰:“謂絳色之惡者也。”
青絲 [qīng sī],在此處喻指黑髮。
其他詞義包括:
1.青色的絲線或繩纜。《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陌上桑》:“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 唐溫庭筠《晚歸曲》:“青絲繫船向江木,蘭芽出土 吳江曲。”
2.指馬韁繩。 南朝 梁王僧孺《古意》詩:“青絲控 燕 馬,紫艾飾 吳 刀。”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二:“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 宋劉過《賀新郎·贈張彥功》詞:“嵐濕青絲雙轡冷,緩鞚野梅江路。” 清徐倬《湖上贈夏鹵均》詩:“青絲一騎出 長安 ,明聖湖頭把釣竿。”
3.喻指黑髮,現泛指頭髮。 唐 李白 《將進酒》詩:“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殢紅顏淒楚風塵,挽青絲齠齔年華。”蘇曼殊《為調箏人繪像》詩之二:“淡掃蛾眉朝畫師,同心華髻結青絲。”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十:“如同少婦的青絲隨風飄揚,散發出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
4.借指妙齡少女。 明 梁朝鍾 《將出皖留別楊六符沉乃功唐聖俞徐譽星》詩:“群公縞帶遺 吳 錦,幕府青絲唱《渭城》。”
5.指琴弦。 唐劉長卿《雜詠·幽琴》:“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飀飀青絲上,靜聽松風寒。”
6.借指垂柳的柔枝或其它植物的藤蔓。 北周王褒《奉和趙王途中五韻》:“村桃拂紅粉,岸柳被青絲。” 唐杜審言《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之二:“綰霧青絲弱,牽風紫蔓長。” 明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枉了你千條翠帶長,萬縷青絲颺。” 明夏完淳《題崑山水月殿》詩:“青絲天棘風流在,如見當年祇樹林。”
7.借指初生的韭菜。 唐 杜甫 《立春》詩:“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縴手送青絲。”仇兆鰲註:“詩言青絲指韭,良是。” 宋范成大《朝中措·丙午立春大雪是歲十二月九日丑時立春》詞:“青絲菜甲,銀泥餅餌,隨分杯盤。”
8.指用青梅等切成的細絲。常加入糕點餡內,或放在糕點表面作點綴。
引申
《妝檯記》:“開元中梳反綰髻、回鶴髻,貴妃作愁來髻,貞元中歸真髻,貼五色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