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普講座

綠色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普講座

《綠色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普講座》是2010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叢書名: 建築節約型社會科普叢書
平裝: 31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2471931, 9787802471931
條形碼: 9787802471931
尺寸: 22.6 x 16.8 x 2 cm
重量: 640 g

內容簡介

《綠色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普講座》理念先進,內容豐富,曾作為宣講材料,在全國各地做過多場報告,受到廣大聽眾的好評;如今把它整理成論文,並增添了許多新的資料和新的內容,讀起來通俗易懂,趣味橫生,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和工作的指導,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不可多得的讀物,惠及廣大幹部和民眾。我衷心祝願《綠色文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普講座》早日面世。

目錄

第一講 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環境的挑戰
人類不但面臨著嚴峻的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的挑戰,而且地球的大氣也越來越惡化了近年來全球變暖和各種自然災害連續不斷,引發了人們對未來的深深擔憂。當前,最熱門的話題要數“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了。
第二講 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
在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上,不僅僅是它的大氣和大地很不平靜,而且還在演繹場生物物種的大滅絕。由於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環境越來越惡化等原因,地球上的物種多樣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劇地減少。生物多樣性一旦遭到嚴重破壞,人類將不能得到各種各樣生態系統的服務,這必然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因此,保護和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是當前迫在眉睫的嚴重問題。科學家們大聲疾呼——
第三講 拯救生物多樣性就是拯救人類自己
生物多樣性是維持人類生活的基本物質,其中包括了當前所需能源的主要部分。地球上由生物演化的礦物質能源,煤和石油已面臨枯竭。然而,還有大量的生物質能源有待開發利用。生物質儲存的能量來之於太陽,這是個取之不盡的寶庫,如何將其轉變為實用的能源呢?請看——
第四講 我國的能源問題與生物技術
21世紀,人們把能源、材料、信息和生物技術並稱為現代文明的四大支柱。上文談到了生物技術在開發生物質能源方面的重大作用。當前,在科技高速發展過程中,新材料科技已經和新能源科技密不可分。因此,人們把新能源材料稱為新能源的基礎。在能源危機迫在眉睫的今天,我們在“節能減排”的同時,還應該開發和利用哪些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技術呢?——
第五講 能源危機與新能源開發
儘管孕育了中華文明的長江和黃河依然奔流不息,儘管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興建了水庫8萬多座,總蓄水能力達5000億立方米,加上無數引水、抽水設施,使全國供水規模從1000億立方米增長到5800億立方米。但是,今天的中國仍不得不面對“水多了,水少了,水髒了,水渾了”這“四大難題”,不得不面對被聯合國認定為“水資源緊缺國家”的現實,不得不面對水資源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這一現實,面對這一系列現實,我們該怎么辦呢?——
第六講 水資源問題及可持續開發利用對策
土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我國的土地資源也像水資源一樣,已遭到了嚴重的污染、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除了積極地、有的放矢地逐步加以治理外,土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和嚴格管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第七講 土地資源及其合理利用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地,農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國人均耕地少,優質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少。然而,中國農村的資源很多,涉及的範圍很廣,如何才能綜合合理地利用好這些資源,使之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呢?——
第八講 農村資源的綜合合理利用
農村的種植、養殖業廢物可綜合利用,為建設新農村服務。而我國的工業廢物與城市垃圾,經過多年的堆積和擴散,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已直接威脅到人們的健康,而且成為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巨大障礙,怎么辦呢?——
第九講 固體廢物的處置和資源化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和消耗國。雖然中國的煤炭資源可以開採上-g年,但最多也只能用上220年,所以我國必須從現在開始,在研發新一代的替代能源的同時,加強煤炭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合理利用,減少污染並節約資源,將大量的礦產廢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再生、回收、利用——
第十講 煤炭的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要求三個層次的支撐:清潔生產和靜脈產業的企業層次;生態園區產業鏈建設的區域層次;循環經濟型社會構建的社會層次。而科技創新是循環經濟建設的基石——
第十一講 循環經濟與科技創新
保護自然生態系統需要實施循環經濟。在經濟社會裡,也有一種“循環經濟”,這就是消費與生產的良性循環。消費是生產的直接動力。消費者的支出,也就是生產者的收入這樣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形成了經濟的良性循環。那么為了促進生產,能否無節制地消費呢?消費的“度”又在哪裡呢?——
第十二講 消費與節約的統-性
我們正從黃色文明(農業思維),經黑色文明(工業思維),向綠色文明(生態思維)邁進。沒有生態文明,一切文明就沒有了享受的前提。必須提倡在滿足人的基本生存和發展需要的基礎上,適度的、綠色的、可持續的消費,提倡衣食住行節能減排的綠色畢活——
第十三講 生態文明與綠色生活
宜居城市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社會基礎。讓城市回歸自然,同自然和諧發展;做好淨化空氣、珍惜淡水、垃圾資源化與栽種鄉土植物這四件事情,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第十四講 宜居城市的環境管理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組成城市的單元。建設宜居城市,首先要建設綠色的家,需要人人動手、從我做起——
第十五講 做-個講衛生的中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