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外在性和技術外在性
從表現形式上,外在性可以概括為兩類:
金錢方面的外在性(pe-cuniary externality)。它反映在商品和勞務市場價格的變動上。例如,甲企業產品的市場需求猛增,促使它向乙企業大量訂購某種原料。乙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降低了成本,該原料的銷售價格隨之降低,因而購買這種原料的其他企業普遍受益。
技術上的外在性(technological externality)。它直接影響其他當事者,而不反映在價格上。例如生產者為進行生產購買的全部投入物,其費用計入私人成本(private cost)。但在生產過程中,向大氣或水源排放污染物質,造成對他人的危害,則應計入社會成本(social cost)。其外在性表現為私人成本(或效益)和社會成本(或效益)之間的差額。
消極外在性和積極外在性
從所產生的影響劃分,外在性可分為消極的外在性和積極的外在性。
消極的外在性
外在性中最值得重視的一種,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主要問題之一。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污染。現代的許多工業,如冶煉、化工、造紙等,在其生產過程中,產生並排放出大量污染環境的有害物質。一般說,這些污染物在未經治理以前,其排出量和產量成正比。少量的廢氣、廢液排出物可以分別為空氣或水源所稀釋,不發生社會成本。一旦它們達到一定濃度,使其他使用者受到損害,這些行業產品的邊際社會成本就會增加。污染物排出的數量愈多,它的社會成本愈高,而且以遞增的比例增長。在完全競爭的情況下,這些產品的邊際私人成本不反映這些外在因素,因而邊際社會成本大於邊際私人成本。②公共財產和資源的損害。有些資源,如公海上的魚群,不是任何人的財產,不過一旦捕撈上來,即屬捕撈者所有。一個捕撈者過度捕撈,就會影響其他所有捕撈者來年的捕撈量。這種影響,就是社會成本。個別捕撈者在計算成本時不考慮這項成本,因此就產生了經濟的外在性。公共草場過度放牧同樣會產生經濟的外在性。③其他。例如,道路上車輛太多引起的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機率增加,遊樂場所、旅遊勝地人數眾多帶來的擁擠和噪聲,以及吸菸對他人健康的損害等等也都是消極的外在性。
積極的外在性
在生產方面,英國經濟學家J.E.米德(1907~ )提出了一個著名的例子:兩位鄰居,一位是養蜂者,另一位是果農,兩者互為依存。由於蘋果花蜜的滋補,蜂群健壯成長,這是養蜂者得到的積極的外在效益;由於蜜蜂授粉,蘋果生長好,坐果多,則是養蜂者提供給果農的外在效益。
在消費方面,一幢具有美麗花園的房屋,或是一座粉刷一新的建築物,都可以使四鄰住戶賞心悅目,並且還能增加四鄰房屋的價值。這些修建費用全部由這家房主負擔,但他們並沒有從該建築所產生的外在社會效益中得到補償。
消除外在性上政府的作用
傳統的看法是,當某種產品的邊際社會成本大於邊際私人成本時,意味著產品定價太低,消費過頭,生產得太多。如果將生產該產品的生產要素轉移一部分去生產其他產品,就能改善資源的利用。但是消極外在性需要由政府採取行動才能加以解決。政府通常採取直接管制和徵稅兩種解決方式,目的在於使成本內在化,就是使作為當事人的生產者或消費者負擔由他們造成的消極外在性所增加的成本。①直接管制。指頒布各種法令和禁令,如規定排污標準等。②徵稅。20世紀2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A.C.庇古就提出用徵稅的方式來解決消極的經濟外在性問題。目前西方經濟學界仍認為徵稅是一種較好的解決辦法。徵稅的目的是使產品的邊際私人成本提高到等於它的邊際社會成本,使外部成本內部化。生產者意識到產品的全部社會成本以後,就會減少產量,從而改善資源的分配。政府用徵收的稅款來治理污染。治理的最適當的程度是使由於環境清潔所得到的邊際收益等於其邊際社會成本。這意味著,消除污染應達到無害程度,而不是把污染完全清除掉。否則花費的成本太高,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