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政治安全》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馮來興,1969年出生,江西九江人。1993年江西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畢業,1998年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學社會主義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研究課題10餘項,在《江漢漢論壇》《學術論壇》《江西社會科學》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多篇被中國人民人學書報複印資料、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文摘》全文複印或轉載。
圖書目錄
前言
一、選題的提出
二、選題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四、研究方法
五、本書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1章 經濟全球化時代:國家政治安全的背景考察
1.1 經濟全球化的內涵及其發展進程
1.1.1 全球化和經濟全球化內涵的考察和界定
1.1.2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及其特點
1.2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1.2.1 經濟全球化的二重性
1.2.2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第2章 我國政治安全的理論考察
2.1 政治安全的含義
2.1.1 對政治安全概念的理解
2.1.2 政治安全的基本含義
2.2 政治安全的要素配置和特點
2.2.1 政治安全的要素配置
2.2.2 政治安全的特點
2.3 確保我國政治安全的重要意義
2.3.1 政治安全是維護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保證
2.3.2 政治安全是我國社會主義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
2.3.3 政治安全是我國經濟、科技發展的重要保障
2.3.4 政治安全是增強我國綜合實力、提高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第3章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主權安全的影響
3.1 國家主權的基本理論
3.1.1 主權概念的演變和發展
3.1.2 主權是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的根本保證
3.2 經濟全球化對民族國家主權的制約和侵蝕
3.2.1 國際組織對國家主權安全的挑戰
3.2.2 跨國公司對國家主權安全的挑戰
3.2.3 非政府組織對國家主權安全的挑戰
3.2.4 全球性問題對國家主權安全的挑戰
3.3 制約國家主權的新國家主權觀
3.3.1 主權弱化-終結論
3.3.2 主權可分-讓渡論
3.3.3 “新干涉主義”思潮
3.4 正確認識全球化條件下的國家主權
3.4.1 正確區分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主權觀的實質
3.4.2 正確認識國家主權的新變化
第4章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影響
4.1 經濟全球化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挑戰
4.1.1 新自由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導地位的消解
4.1.2 西方腐朽文化和落後文化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挑戰
4.1.3 消費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消解
4.2 經濟全球化對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國家認同的影響
4.2.1 經濟全球化對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影響
4.2.2 經濟全球化對民族國家認同的影響
4.3 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意識形態戰略
4.3.1 “西化”、“分化”是西方慣用的伎倆
4.3.2 西方意識形態戰略的措施
第5章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安全的影響
5.1 經濟全球化對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衝擊
5.1.1 經濟全球化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影響
5.1.2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影響
5.1.3 經濟全球化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影響
5.2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政治體制的挑戰
5.2.1 經濟全球化對政府治理能力的影響
5.2.2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政治參與機制的影響
5.2.3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政府職能的影響
第6章 經濟全球化時代維護我國政治安全的對策思考
6.1 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為政治安全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6.1.1 經濟實力是國家政治安全的保障
6.1.2 採取各種措施,增強國家經濟實力,保持國民經濟快速發展
6.2 建設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為政治安全提供穩定的內部環境
6.2.1 牢固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
6.2.2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增強政府權威
6.2.3 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
6.2.4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6.3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政治安全提供精神支持
6.3.1 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
6.3.2 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6.3.3 弘揚愛國主義和團隊精神,增強國家認同和民族凝聚力
6.3.4 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
6.4 運用外交藝術維護我國政治安全
6.4.1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
6.4.2 協調大國間關係,建立國際新秩序,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6.4.3 實行睦鄰外交,為我國政治安全創造良好的周邊安全環境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和平與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雖然經濟安全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地位明顯上升,但政治安全仍是各國,特別是大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重視、研究國家的政治安全問題,為國家制定正確的政治安全戰略服務,也是世界各國普遍的認識和做法。我國作為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最大的開發中國家,在面臨各種國際壓力和挑戰的情況下,更有必要高度重視國家的政治安全問題。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種矛盾、問題、衝突不斷湧現,三股極端勢力有增無減,走私、海盜、販毒、洗錢等跨國犯罪猖獗,迄今為止,“和平”與“發展”兩大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天下很不太平。在國際事務中,美國政府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單邊傾向和強硬色彩在較長時期內不會根本改變。就國內而言,“台獨”勢力、南沙群島的爭端、“藏獨”和“疆獨”等勢力,均對我國政治安全形成挑戰。另外,政治體制改革任重道遠,腐敗未除、“三農”問題、貧富差距地區差距過大等問題都影響著中國政治穩定和政治安全。因此,政治安全問題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也是人們普遍關注而又存在諸多困惑的問題。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筆者在讀博期間致力於政治安全問題的研究,並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經過修改而形成《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政治安全》一書。
序言
一、選題的提出
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主要表現為全球性的商品生產、產品銷售、資本流動和信息傳輸網路。經濟全球化使各個民族國家結束了彼此隔離、互不相干的發展歷程,彼此處於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相互競爭之中。就相互依存程度而言,過去任何時代的經濟活動都不像今天這樣,各個民族國家處於如此密切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狀態。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賴的時代。”今天,中東等國家的石油出口將會影響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利率調整,將會引起其他國家金融市場的起伏波動;紐約發生的恐怖攻擊事件,將會重挫日本、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的證券市場;歐元的匯率震盪,將會波及非洲國家經濟成長速度;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將會對美國、日本和歐盟相關產業產生影響;印度的工業發展政策,也可能因為環境污染而引起周邊國家的抗議和干預……全球範圍內的激烈經濟競爭和頻繁信息交流,不僅極大地改變了各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促進了全球多邊經濟規則的歷史性生成,而且對各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等幾乎所有領域都造成了巨大衝擊。正因為如此,經濟全球化問題已經成為各國理論界關注的重大熱點問題之一。
經濟全球化一方面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日益加深、共同利益不斷增加,形成一個“誰也離不開誰”的經濟關係格局;另一方面對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經濟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主導和推動的,不可避免地要打上資本主義的烙印,體現西方的遊戲規則,傳播西方的政治理念、價值原則,從而對我國的政治安全產生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和負面效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直有改變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的圖謀與幻想。對此,鄧小平早就指出:“整個帝國主義西方世界企圖使社會主義各國都放棄社會主義道路,最終納入國際壟斷資本的統治,納入資本主義的軌道。”我國作為現今世界最大的、崛起中的社會主義國家,被一些西方國家看成“眼中釘、肉中刺”,遭到西方敵對勢力的極力遏制,不斷製造“中國威脅”論。美國一部分人認為:“中國,不論其具體前景如何,是一個日益崛起的潛在的主導性大國。”②他們把中國當做潛在或長遠的最大威脅和敵人。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南海撞機”事件都絕非偶然。中國加入世貿的艱辛歷程,十幾年來美國接連在聯合國人權會議上提出反華議案、美國把中國的人民幣匯率等經濟問題政治化,這些都表明,中美關係的發展是坎坷曲折的。樹欲靜而風不止。無知也好,偏見也好,誤解也好,國際上總有一些國家和一些人對中國的和平發展心懷不滿,千方百計地設定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