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經板起源於唐懿宗鹹通九年(公元868年)印的經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簡稱“金剛經”。中國的雕板印刷發軔於佛教,但很快便進入世俗生活。
護經板也稱封經板,是藏傳佛教藝術中重要的藝術品種之一。它的歷史始於公元七世紀,當時,從印度傳入西藏的貝葉經書附有帶孔的護板,故早期的藏文經書仍仿貝葉經的形式左右繪有兩個圓孔。經書歷來被藏民族視為聖物,為藏傳佛教中的“三寶”之一,不僅用於念誦,還用於供養膜拜。由於傳統經書均為書寫在條形藏紙上再用黃布包裹的散頁,為了使之固定成冊,用上等的木材按略大於經書的尺寸精製成兩塊護板夾護。其中一塊或雕或畫佛教題材 、吉祥圖紋,置於經書封面,另一塊則放在全書的底部,然後用乾淨皮繩綑紮並用特製的金屬扣加以固定。這樣一是對經書起到了保護和裝飾的作用,二是便於經書的攜帶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