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梅村。本書分階段系統描述了從青銅時代至鄭和下西洋時代絲綢之路上以絲綢貿易為主體的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字 數: 350000

版 次: 1

頁 數: 378

印刷時間: 2006-8-1

開 本:

印 次: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1107218

包 裝: 平裝

編輯推薦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本書以中外史料和考古發現為依據,分階段講授自青銅時代至鄭和下西洋時代絲綢之路上的重大考古發現以及海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圖文並茂,生動易讀。本書為絲綢之路作出了全新的定義:古代和中世紀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經印度、中亞、西亞連線北非和歐洲,以絲綢貿易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本書讀者主要是青年,適合社會上一般讀者作為提高文化素養的普及性讀物;也用作大學通識課教材,教員上課時可以參照其框架和基本內容,再加補充發揮。

內容簡介

本書依據中外文字史料和絲綢之路上的重大考古發現,地域範圍涉及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南亞、中亞、西亞、北非和歐洲,配有上百幅精美圖片,有些圖片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作者簡介

林梅村,1956年4月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自1 982年起,每年都到新疆、青海、內蒙古、甘肅絲綢之路沿線進行考察,多次深入塔克拉瑪乾沙漠尋訪古城;同時,多次赴日本、瑞典、英國、美國調查流散海外的新疆文物和中亞死語言寫卷。主要著作有:《樓蘭尼雅出土文書》、《沙海古卷——中國所出怯盧文書初集》、《西域文明——考古、語言、民族和宗教新論》、《漢唐西域與中國文明》《古道西風——考古新發現所見中外文化交流》等。

目錄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總序

英文目錄

彩色插圖目錄

第一講 絲綢與中國文明

第一節 絲綢之路的定義

第二節 絲綢之路的新認識

第三節 從世界五大紡織體系看中國文明

第四節 絲綢在中國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第二講 吐火羅人的起源與遷徙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印歐人的起源和遷徙

第三節 雙輪戰車與吐火羅人南下樓蘭

第四節 雅利安人遷徙與吐火羅人再下塔里木盆地

第三講 草原之路

第一節 阿爾泰語系民族的原始故鄉

第二節 阿爾泰山的大石冢

第三節 阿爾贊“國王谷”

第四節 巴澤雷克的斯基泰王陵

第四講 中國與西域的最初接觸

第一節 崑山之玉

第二節 廚賓的珠璣

第三節 蜻蜓眼玻璃珠的東傳

第四節 隋侯之珠

第五講 中亞的希臘化時代

第一節 亞歷山大東征

第二節 中亞的希臘化城邦

第三節 希臘藝術的東傳

第四節 鞏乃斯河畔的斯基泰神廟

第六講 古代中國與西方的海上交通

第一節 人海求仙

第二節 雞駭之犀

第三節 東西方海上交通的開闢

第四節 海路來華的近東藝術品

第七講 漢朝與西方三大帝國的交往

第一節 張騫通西域

第二節 黎軒

第三節 安息

第四節 大秦

第八講 羅馬人與東西方海上交通的開闢

第一節 紅海古港口的變遷

第二節 印度古海港——阿里卡梅杜

第三節 扶南古港口——沃奧

第四節 中國東南沿海的舶來品

第九講 樓蘭文明

第一節 從羅布泊到鄯善河

第二節 漢文化的西傳

第三節 樓蘭人種族問題

第四節 樓蘭考古新發現

第十講 于闐文明

第一節 斯基泰人與于闐城邦的興起

第二節 文明的變遷

第三節 于闐佛教

第四節 丹丹烏里克的“龍女索夫”壁畫

第五節 于闐佛畫與尉遲氏繪畫

第十一講 唐宋時代的海上交通l

第一節 隋唐中國與西方的海上交通

第二節 阿拉丁的神燈

第三節 長沙窯的外銷瓷

第四節 黑石號沉船的發現

第五節 宋代的海上交通

第十二講 唐蕃古道

第一節 藏族的形成及其與外界的交往

第二節 唐蕃古道的開闢

第三節 《唐蕃會盟碑》與《大唐天竺使出銘》

第四節 吐谷渾與青海都蘭吐蕃大墓

第五節 青藏高原考古新發現與吐蕃權臣噶爾家族

第十三講 吐魯番文明

第一節 文明的變遷

第二節 佛教

第三節 火祆教

第四節 景教和基督教

第五節 摩尼教

第十四講 居延滄桑

第一節 秦時明月漢時關

第二節 農牧之爭

第三節 馬可波羅筆下的亦集乃城

第四節 黑城的發現及其文物的流散

第十五講 鄭和海外遺蹟

第一節 鄭和家世

第二節 明代初年的西洋與滿剌加大明海軍基地

第三節 明朝與三佛齊的朝貢貿易

第四節 鄭和葬地——古里

第五節 非洲的禮品

第六節 鄭和艦隊在波斯灣的登入地

第七節 鄭和寶物的最後歸宿

參考書目

主題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