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2011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桑百川。

內容簡介

全方位對外開放,發展對外貿易,吸收外商投資,開展對外投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廣泛參與國際分工,是儘快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必然選擇,是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本途徑。反過來,國內發展也是對外開放的保障和基礎。

國內發展是對外開放的保障。對外開放不僅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也會對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衝擊。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越高,則企業和社會承受開放過程中來自於外部競爭的能力越高,承受外部競爭和國際經濟變動風險的實力也越強。因而,國內發展構成了對外開放的根本保障。國內發展越快、越好,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越有擴大對外開放的信心,越應該果敢地、全面地參與經濟全球化。

國內發展狀況是對外開放的基礎。既然對外開放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升社會福利水平,對外開放就必須適應國內發展的需要,充分考慮國內發展的要求,以國內發展為基礎,並隨著國內發展水平、階段和發展條件的變化,調整對外開放的戰略、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

國內發展狀況是對外開放的基本約束條件。對外開放不僅要考慮國際環境的變化,更要考慮國民經濟和社會的承受能力,避免對外開放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嚴重衝擊,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如果對外開放度提高、對外開放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之間產生:中突,就應該調整對外開放的力度和開放的具體措施。

為此,在未來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中,必須統籌考慮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係,根據國內發展的要求、對外開放的條件,設計對外開放的方略和路徑。

隨著我國出口規模擴大、外商投資增加,以及伴生的經濟矛盾和利益:中突趨於複雜化,對外開放的條件、對外開放的區域重心、對外開放的產業重點正在變化,對外開放進入全面轉型期。

第一,我國在全面參加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和引資大國,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關聯度提高,國際經濟的波動會通過對外貿易傳導到我國,國民經濟運行越來越緊密地與國際經濟狀況聯繫在一起,在對外貿易超高速增長的同時,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外匯儲備持續增加,導致人民幣被動投放增加,助長流動性過剩。一方面使國內通貨膨脹風險長期存在,不得不使用貨幣工具收縮銀根,另一方面卻由於出口順差增大不得不被動投放貨幣,使貨幣政策的效果被:中銷,出口順差擴大與經濟穩定發展之間出現了:中突。在出口高速增長的背後,是生產能力的急劇擴張,而產能擴張必然擴大對原材料、能源的需求,致使自內原材料供應緊張,能源不足,不得不依賴大量進口,進口原材料、能源的依存度越來越高,又加劇國際市場價格上升。進口原材料、能源大幅度漲價,傳遞到下游產業,又容易導致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長期主要依賴低成本的比較優勢擴大出口:表面上是出口的高速增長,也獲得了更多就業機會等利益,背後卻是依靠廉價資源的消耗,偏低的勞動者報酬和福利水平,自然環境被掠奪性利用來維持,不僅對外貿易的比較利益偏低,而且造成可持續發展能力弱化。因此,研究如何協調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關係就顯得至關重要。

第二,我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中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尤其是製造業加快從其他地區向我國轉移。近年來,逐步形成了以東亞為零部件供應方、以我國為加工製造基地、以歐美為核心技術研發方和主要市場的全球產業分工格局。國際產業分工的變化從貿易上則反映為全球貿易地區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我國從東亞國家和地區大量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經加工組裝後,再向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東亞國家向美國和歐盟地區的部分直接出口轉變為通過我國進行的間接出口。由此加大了中美、中歐貿易順差,也加劇了中美、中歐之間的貿易摩擦。近十多年來,外商投資的資本項目和貿易項目是“雙順差”,雙順差下造成人民幣被動投放增多。助長流動性過剩。另外。跨國公司憑藉強大的技術手段、先進的管理方式和行銷方法、雄厚的資金實力等,開展跨國併購,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之間競爭加劇。這既是社會經濟技術進步的重要動力,也伴隨著內外資企業爭奪市場、爭奪資源的矛盾上升,對內資企業具有越來越明顯的擠出效應。

第三,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外商投資的增長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摩擦增加,貿易平衡問題、外商投資企業與內資企業的競爭問題、資本市場開放問、題、區域經濟一體化問題、與WTO關係問題等,都需要妥善處理;而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發展越來越離不開對外開放,我們需要開發海外資源,彌補能源及其他資源缺口,需要企業“走出去”轉移生產能力,利用海外資源。這就客觀上要求我們研究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具體路徑。

第四,我國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後,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的困難和機遇期,短缺經濟徹底結束,經濟體制改革進入實質性攻關階段,國民經濟非均衡發展,為此,需要確立新的開放觀和發展觀,認真協調對外開放與國內經濟發展的關係,利用對外開放實現社會總供求長期動態平衡,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解決諸如“三農”問題,西部開發開放以及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產業區域轉移等尖銳課題。

桑百川等著的《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依據、內容與路徑》的研究緊緊圍繞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擴大開放領域,最佳化開放結構,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新優勢,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創新利用外資方式,最佳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發展對外投資,有效開展能源資源互利合作,促進國際收支平衡,防範國際經濟風險等對外開放中的重大問題展開分析,探討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條件、內容、路徑。

研究架構和邏輯線索如下:

首先總結我國30多年對外開放的基本經驗和對外開放的基本模式,析出漸進式對外開放的基本路徑,以及各個階段對外開放的基本理念,探討新時期對外開放的總體戰略。在確定對外開放總體戰略的基礎上。分別討論對外開放主要內容中的“統籌”問題,

在回顧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模式,總結30年對外貿易戰略,評價“出口導向”戰略得失的基礎上,提出新時期統籌國內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突破對外貿易發展瓶頸的思路。確五新的出口發展戰略;研究我國在高額外匯儲備下、海外資源依存度攀升、貿易失衡和進出口穩定順差、貿易摩擦增加條件卞的國家進口戰略,提出能夠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具有可操作性的進口戰略。

外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進出口貿易的微觀主體中居於首位,利用外資是對外開放的核心內容。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關鍵在於處理好國內發展與利用外資的關係。課題在總結對外開放30多年來我國利用外資的經驗、問題和矛盾,全面評價國內關於利用外資的種種爭論基礎上,探討在對外開放進入全面轉型期,外商投資增長伴生的矛盾日益複雜,助長貿易失衡,內外資企業競爭加劇和摩擦增加的環境下,統籌國內發展和利用外資的外資政策取向,提出在擴大開放中提高外商投資水平的總體思路和基本路徑。繼而抓住利用外資中倍受關注的突出問題:外商直接投資與國際收支失衡、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外溢效應、外商直接投資與自主品牌發展,外資併購與維護本國經濟莉益、外資獨資化和外資撤離帶來的風險,進一步展開細緻分析,並在統籌國內發展和利用外資的理念下,提出相應的具體政策主張。

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構成了我國當前對外開放的焦點,面臨的風險不可低估。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不能忽視金融業的開放問題。課題在分析全球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基礎上,探討在金融業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中,把對外開放和維護金融安全結合起來,通過美元儲備的替代來減少國際鑄幣稅剝削,分享國際鑄幣稅收益的對策。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走出去對外投資,正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熱點。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必須,研究企業“走出去”對外投資問題一。課題首先總結評價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效果,繼而分析。“走出去”中存在的問題,論證統籌”走出去”和國內發展的關係,提出提高“走出去”的效益和水平的具體路徑。

對外開放促進國內發展要從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為基礎。在研究對外開放的“,四大”主要內容——對,外貿易、利用外資、金融開放、“走出去”,分別提出統籌其與國內潑展的具體理念和路徑之後,需要探討對外開放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關係,提出在對外開放中實現經濟制度安全、貿易安全、金融安全、關鍵產業安全、市場安全的對策。

對上述分析研究的成果進行全面歸納,綜合提出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總體結論。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依據、內容與路徑》的主要觀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依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的需要:在適應和參加經濟全球化中抓住主要戰略機遇期、維護國家經濟利益的需要;防範對外開放風險、應對挑戰的需要。

第二,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主要內容:經歷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形成了漸進式開放道路,對外貿易、外商投資、對外投資等全面發展,並融入全球經濟主流,迫切需要統籌處理開放和改革的關係,以開放促改革和發展;處理好內需和外需的關係:處理好對外貿易和提高進出口效益的關係:處理好開放和促進國內產業升級的關係;處理好利用外資和發展本土經濟的關係;處理好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的關係:處理好開放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關係:處理好對外開放與全面提升社會福利水平的關係。

第三,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基本路徑。以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出發點,確立自主開放的思路和戰略,在積極參加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組織活動的同時,參照WTO規則和國際通行慣例,改革經濟體制,調整政策法規,確立新的發展觀和開放觀:調整進出口戰略,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消化對外經濟貿易矛盾。扭轉貿易失衡局面,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利用跨國公司投資、吸引跨國公司技術轉移,促進提高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鼓勵外資併購,改善產業結構,避免外資壟斷市場;利用外資企業獨資化和外資轉移的契機,防範其中風險,促進西部開發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推動跨國經營與開放海外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相結合;在積極推進對外開放中防範風險,實現國家經濟安全。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的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1.3 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辯證關係
1.4 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第2章 漸進式對外開放道路與開放模式
2.1 試驗探索模式
2.2 全面開放模式
2.3 體制接軌模式
2.4 互利共贏模式
2.5 中國對外開放取得成功的原因
第3章 對外貿易發展狀況與功能分析
3.1 改革開放30年對外貿易高速發展
3.2 我國對外貿易的功能分析
第4章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外貿模式
4.1 貿易戰略研究文獻綜述
4.2 出口導向戰略
4.3 調整對外貿易發展戰略
第5章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進口戰略
5.1 新時期國家進口戰略的基本內涵
5.2 重視進口戰略的制定
5.3 制定新時期進口戰略的政策及建議
第6章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新興市場戰略
6.1 新興市場的內涵
6.2 拓展與深化新興市場戰略的背景
6.3 中國與新興市場的合作潛力
6.4 拓展新興市場的戰略思考
第7章 外商投資的發展歷程、貢獻和前景
7.1 我國利用外資的發展歷程
7.2 我國吸收外商投資的特點
7.3 外商投資的成就與貢獻
7.4 利用外資的分歧與爭論
7.5 利用外資的前景
第8章 國際收支失衡下的外資政策選擇
8.1 關於fdi與對外貿易的關係文獻綜述
8.2 fdi與貿易順差增大
8.3 對fdi貿易效應的實證分析
8.4 統籌fdi與國內發展,緩解貿易失衡
第9章 外商投資中的技術外溢與自主創新
9.1 關於fdi技術外溢效益的文獻綜述
9.2 fdi產生技術外溢效應的機理
9.3 fdi在中國的技術外溢效應:定性考察
9.4 fdi推動我國內資企業的自主創新:實證分析
第10章 對外開放與培育內資企業自主品牌
10.1 研究的前提
10.2 文獻回顧與評價
10.3 內資企業缺少自主品牌的危害
10.4 內資企業創造自主品牌的障礙
10.5 對外開放對內資企業自主品牌成長的雙重影響
10.6 把對外開放與創造自主品牌結合起來
第11章 統籌國內發展和外資併購
11.1 外資併購的趨勢與特點
11.2 反壟斷法規範外資併購的效應
11.3 完善外資併購反壟斷法律體系
11.4 一個關於外資併購的案例
第12章 外商投資變動的風險與防範
12.1 fdi獨資化的動因、影響與應對策略
12.2 fdi撤離的動因、趨勢與應對
第13章 全球經濟失衡下的我國金融安全
13.1 全球外匯儲備的增長與變動格局
13.2 全球金融剝削:攫取國際鑄幣稅的遊戲
13.3 巨額外匯儲備背後的金融安全問題
13.4 全球金融體系脆弱性與我國的對策
第14章 統籌國內發展和“走出去”
14.1 政府與企業互動,“走出去”方興未艾
14.2 對外投資的經驗與教訓
14.3 對外承包工程的發展與風險控制
14.4 對外勞務合作快速發展中的風險控制
第15章 對外開放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15.1 國家經濟安全的內涵
15.2 國家經濟安全的內容
15.3 對外開放與經濟安全的關係
15.4 在開放中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15.5 簡短結論
第16章 結論
16.1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依據
16.2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內容
16.3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路徑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