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刑犯謠曲

在我們之後存世的人類兄弟, 因此,不要加入我們一夥, 請祈求上帝,讓大家寬恕我們!

作品詳情

名稱:《絞刑犯謠曲》又名《維永墓志銘》、《絞刑犯之歌》
作者:維庸

作品原文

在我們之後存世的人類兄弟,
請不要對我們鐵石心腸,
只要我們受到你們憐惜,
上帝就會提前對你們恩賞
你們看到我們五六個緊相傍:
我們的皮肉,曾保養得多鮮活
早就被吃光和爛掉剝落,
我們的骨頭成了灰燼和齏粉。
沒有人嘲笑我們的罪惡;
請祈求上帝,讓大家寬恕我們!
我們兄弟般呼喊你們,你們對此
不要不理,儘管我們被判上了法場
一命歸陰。但你們深知
凡是人理智都要熱狂
請原諒我們,既然我們已死亡,
來到聖母瑪麗亞之子面前悔過,
但願他的恩澤不要所剩不多,
讓我們免受可怕雷霆的劈分。
我們已經離世,不受心靈折磨;
請祈求上帝,讓大家寬恕我們!
雨水將我們淋得濕透和沖洗,
曬乾和曬黑我們的是太陽;
喜鵲、烏鴉啄去我們的眼珠子,
把鬍鬚和眉毛也都拔光。
我們任何時候都在搖晃;
風向忽東忽西,隨意變化交錯,
不停地把我們吹得忽右忽左,
烏啄食我們就像戳頂針。
因此,不要加入我們一夥,
請祈求上帝,讓大家寬恕我們!
聖子耶穌,我們都受他掌握,
你不要讓地獄成為我們安身之所,
我們不需要它,也不用對它報恩。
人們啊,決不要對此加以奚落;
請祈求上帝,讓大家寬恕我們!

詩歌鑑賞

作為抒情詩,這首詩以。全新的意象呈現在讀者面前。詩中刻畫的不是貴族男女i情說愛的溫馨場面,也不是風花雪月的大自然優美景致。詩中出現的是幾個在風中搖曳的絞刑犯屍體,而且它們受到日曬雨淋,昔日光潔鮮活的皮肉不是被烏鴉啄光,就是腐爛剝蝕掉,眼珠子、鬍鬚和眉毛也都被啄掉了。這些意象與其說是可怕的,不如說是可憐巴巴的。維庸並非故作驚人之筆,而是把生活中難得見到的景象攝人詩中。須知維庸生活的時代,英法百年戰爭剛剛結束,人們記憶猶新,戰場上屍體成堆,曠野或廣場上絞刑架聳立,吊在上面的屍體令人觸目驚心。即使在百年戰爭之後,上絞刑也是常見的刑罰。《絞刑犯謠曲》呈現的是一幅生活畫面,它是當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一種概括而形象的寫照,讀者從中可以想見當時的法國滿目瘡痍、生靈塗炭的景象。維庸呼籲後人去同情這些絞刑犯,他滿懷激情地在開篇第一句喊出:“在我們之後存世的人類兄弟”,他要喚起人們心中的人道情感,呼籲人們對絞刑犯不要鐵石心 :腸,不要嘲笑他們犯有罪惡。相反,要向上帝祈禱,讓大家寬恕他們。為什麼要同情和寬恕他們?因為他們也是人,是人類兄弟中的一分子。生在這多災多難,生活極不穩定的時代,犯有一些罪惡,難道不可原諒嗎?
維庸在處理這個新題材時是匠心獨運的。他不以白描手法勾畫一幅.:絞刑犯陳屍曠野的景象,而是設身處地,作為已死的絞刑犯的一員向活人 i訴說。這種第一人稱(多數)的口吻,顯出了抒情色彩。詩歌時而發出懇切的呼喊:“請不要對我們鐵石心腸”,“我們兄弟般呼喊你們”;時而發出誠摯的懇求:“請祈求上帝,讓大家寬恕我們”,“你不要讓地獄成為我們安身之所”等;時而發出直率的表白:“凡是人理智都要熱狂”;時而表示誠心的懺悔:“來到聖母瑪利亞之子面前悔過”,總的情調是熱烈而深沉.
維庸是法國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也是近代第一位抒情詩人,從《絞刑犯謠曲》便可看出維庸的現代性。其一,維庸的個人剖自已經預示著資產階級的個性解放。 在詩中,維庸把內心愿望表白出來,為自己的過錯辯白,他在死前想到死後狀況,恐懼、懺悔、要人原諒的心情一齊湧現出來,這是一個有文化的走上邪路的絞刑犯死前的心緒。其二,維庸以死亡題材入詩,這是一種近代意識。整首詩從正面去描寫死亡,出發點是對死的恐懼,對生的渴望,因為死是千百倍超過人間苦難的開端,這是悲慘的結局。維庸一生中有幾次面對死亡的來臨,他對人生的變幻和命運的多舛不斷思索,表達中世紀後期人們精神的危機感,而這種危機感又透露丫文藝復興的曙光。其三,維庸化醜為美,醜中見美的描繪和藝術觀,體現了近代文學揭櫫的一條藝術準則。這首詩所描繪的大約是中世紀文學中最醜的畫幅廠。然而,生活中醜的東西在文藝作品中卻改變了性質。維庸在生活中看到醜或醜惡事物遠比美或美好事物要多得多,前者更能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方面,具有巨大的認識價值和美學意義,醜的形象是蘊涵著豐富的社會意義的典型。維庸認識到這一點,不愧是個先行者。I 其四,維庸的謔而不虐、亦莊亦諧的風格向著近代詩的幽默感靠近。面對死亡,詩人的悲切與調侃語調同時可見;面對死亡,詩人的嚴峻和嘲諷態度也見諸筆端;面對死亡,詩人的恐懼與希望同時呈露,這是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此外,謠曲這種民間詩體押韻嚴格(前三節押韻方式均為ababbccdcd,最後半節從前面詩節的後五句),一唱三嘆,深沉有力,這種詩體為19世紀的浪漫派作家所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