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中國近代家族史書系:細說張靜江家族

細說中國近代家族史書系:細說張靜江家族

本書雖名《細說張靜江家族》,其實是從張氏家族先祖張頌賢利用"上海開埠"契機起家說起,歷數張家人從南潯小鎮上的地主家成為融入大上海多彩生活的海上望族的歷程,囊括了張頌賢以下南號、東號兩大支的家族故事,時間橫跨近兩個世紀、七代人。作者筆墨著重在家族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代,其中即以張靜江為代表。全書每章以張家一員為中心敘述,以時間做主軸。支支脈脈寫來,整個家譜就呈現在讀者眼前。其中張靜江、張弁群、張乃驊、張石銘、張芹伯、張叔馴、張蔥玉等名,讀者都耳熟能詳。他們或是民主革命志士,或是著名收藏家,或是近現代金融業、房地產業的弄潮兒,涵蓋政、經、文各圈。他們的故事顯現了南潯張家的成長路線,其實也折射了現代意義上的上海生活與一個時代的發展。近三十萬字以及上百幅的珍貴圖片將近兩個世紀的中國近現代歷史、江南望族的生活氛圍,以及舊上海的經濟、金融、商業、古玩市場、風俗民情等都如圖卷般展現在讀者眼前。宋路霞多年致力於上海地方史、近代家族史的調查、研究和創作,著作頗豐,在大陸乃至港台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中國近現代家族史書系是對宋路霞家族史專著的爬梳集結,其中既有對口碑極佳的舊著修訂重版,如《細說張靜江家族》《細說盛宣懷家族》,也有宋路霞在家族史方面的新丁,如《細說劉秉璋家族》。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細說中國近代家族史書系:細說張靜江家族》是一部非常認真的,絕非粗製濫造、道聽途說、刻意塗脂抹粉的家族史著作。它再現了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下半期,中國江南和十里洋場上流社會廣闊的生活場景,忠實記錄了從南潯懿德堂和尊德堂走出的一群至情至性的豪門子弟的精神風貌和生活圖景,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他們對中國革命和文化傳統的摯愛……

作者簡介

宋路霞,1952年生,山東濟南人。上海作家協會會員。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該校校報編輯部主任、圖書館支部書記。主要研究方向:近現代家族史、上海史、上海洋樓文化。主要著作:《李鴻章家族》、《盛宣懷家族》、《張靜江、張石銘家族》、《百年儒商——南潯小蓮莊劉家》、《百年收藏》、《上海的豪門舊夢》、《上海的豪門望族》、《洋樓滄桑》、《回夢上海老洋房》、《回夢上海大飯店》、《錢幣大師馬定祥》、《上海頂級老洋房》、《上海灘名門閨秀》、《浮世萬象》(孫曜東口述、宋路霞整理)等。張南琛,1923年生,張氏家族後人,古錢幣收藏大王張叔馴之子,現居美國。

圖書目錄

序一宋路霞
序二鄧偉志
序三張南琛
第一章蘇州河邊神秘的百年老宅
紅衛兵突然發現了一間密室
誕生三代著名收藏家的大宅院
中西合璧的海派生活
帶著手槍來借錢
第二章從南潯闖進上海灘的“大象”
上蒼給南潯人的一份厚禮
喜怒無常的“白老虎”
半個江南都吃張家鹽公堂的鹽
第三章懿德堂的兩位傳奇女人
“江南第一宅”
懿德堂的兩位女主人
歷經滄桑依然挺立的適園金剛塔
大樹底下挖出大鐵箱
第四章開風氣之先的尊德堂
陳立夫題寫“張靜江故居”
又一處中西合璧的大宅院
青鷺年年落腳的綠繞山莊
張寶善的治家方略
“命”中不得安靜的張靜江
第五章譽滿天下的適園藏書
辛亥革命風暴中的南潯富商
十里洋場埋頭詩書的老夫子
最好的朋友繆荃孫
現存台灣“中央圖書館”的適園三代藏書
轟動上海灘的葬禮
第六章孫中山先生的摯友張靜江
大賺法國錢的中國第一人
旅法華人中的“三劍客”
與孫中山先生邂逅於船上
“民國奇人”的大手筆
浙江省長上任第一要事
孫中山先生的摯友
第七章張靜江與蔣介石的恩恩怨怨
南下北上,數次助蔣脫危機
“恆泰號”、“利源號”的哥們兒
張靜江親自為蔣介石說媒
50萬美金支票的軒然大波
要建設,不要打內戰
“我又不吃他的飯!他管不著!”
第八章張靜江十萬元大搞基本建設
窮衙門辦大事
振興民族實業的歷史圖卷——西湖博覽會
西子湖畔的美好回憶
一生不斷奔波的父親
一生奮鬥,兩袖清風
第九章戰火中多災多難的張家企業
令人扼腕的龍章造紙廠
好夢難圓的靜安別墅
張家與絲綢的最後聯繫
曾經呼風喚雨的張家兄弟
第十章銀行界和藏書界的雙棲明星張芹伯
六年創辦三家銀行
抗戰勝利後大權旁落
鄭振鐸收購張家藏書
第十一章中國古錢大王張叔馴
高牆深院裡的“小開”
古錢幣收藏冠軍
神秘的“大齊通寶”
朗悟和尚的錢袋
首個古泉學社的創辦人
一塊古玉換一輛凱迪拉克
第十二章錢幣大王的現代理念和海派生活
霞飛路上的大花園
充滿異國情趣的上流生活
房子、車子、花圃和國旗
在中國大陸的最後一次旅行
領先三十年的經營思想
“齊齋”藏品的最後歸宿
第十三章教育家、外交家、書畫家張乃燕
祖孫三代皆校長
中央大學的首任校長
從化學專家到歷史學家
一張保存了八年的支票
張乃燕書畫作品的最後歸宿
第十四章張靜江的十朵金花
“肥皂箱上的演說家”
大女兒張蕊英嫁得最風光
賢妻良母二小姐
三小姐把宋子文晾一邊
張荔英嫁給大丈夫陳友仁
五小姐是位服裝設計師
後五朵金花的海外生涯
張乃理歷盡艱辛才到家
平淡中的真誠生活
第十五章百歲教授張乃鳳
精神矍鑠的百歲老人
與眾不同的讀書生活
中國肥料科學的奠基人
不管風吹浪打,我自埋頭工作
第十六章從公子哥兒到書畫鑑定大師
17歲一夜身價200萬
迅速崛起的青年書畫收藏家
一場豪賭輸掉大世界地皮
“命”中注定的好姻緣
鄭振鐸冒著政治風險保護張蔥玉
南鑼鼓巷北屋軼事
在文物鑑定的崗位上鞠躬盡瘁
第十七章千絲萬縷的豪門聯姻
第十八章張靜江、張叔馴的海外滄桑歲月
驚心動魄的“八一三”見聞
痛苦的選擇:離開中國大陸
從日內瓦到紐約
古錢大王的最後歲月
“民國奇人”的最後傳奇
第十九章大風大浪中的張家佚事
常熟路108弄5號的女人世界
展會上發現母親遺物
“命中要生十三個娃娃”
第二十章大洋彼岸“最後的貴族”
美國西海岸快樂的勇敢者
“成筐成簍”的各類專業人才
細雨中的尋根之旅
附錄
南潯張氏家族世系表
參考書目
後記

後記

要全方位地反映張氏這樣一個歷史久遠、人物眾多、影響廣泛的大家族,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最直接的困難就是原始家族史料的缺乏。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過去很多年間累積起來的家族史料,都在“文革”中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了,現在要作研究,首先就得四處尋覓,八方調查,重新積累資料。張氏家族後代分散在天南海北,國內國外,不少人已經年邁體衰,這就更增加了尋訪的困難。當然,困難有時候也是一種動力,越是困難也就越有懸念,也就越有一探深淺的價值。
好在張家代有人才出,是個“盛產”優秀人士的家族,他們幾代人都不約而同地追求卓越。就筆者所知,這個家族中的高科技人才比上海灘任何一個故家舊族都多,值得追蹤的線索也就很多。
本書的第一作者張南琛先生也是一位優秀人士,他始終在追求一種至高的境界。他14歲就跟隨父母到了歐美,如今真的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時下人們喜歡往國外跑,而他卻不容置疑地嚮往家鄉,一有機會就往中國跑。他在尼克森歷史性的“破冰之旅”之後不久,就偕夫人席與時女士回到了上海,此後的若干年間,他們夫婦十數次地飛渡太平洋,並率領子孫來尋根。時下有錢人喜歡把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和工作,而他的女兒生在美國,已經在美國獲得了博士學位,卻又來北京讀中國博士,並且已經在中國工作了二十年。近些年來,張先生著手家族史料的收集和研究,用英文寫下了數萬字的回憶錄,還為這部書稿的完成,提供了充足的經濟保障。他那嚴謹、負責、忘我、投入的精神,是筆者在從事家族史工作的十餘年間,遇到的最為突出的一位。本書能以紮實的資料面世,張先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關心和幫助過筆者的朋友有很多,張家人中除了張南琛、席與時夫婦,還有張乃鳳、張乃莊、張乃鵡、張乃昌、周孟慈、周淑景、張乃乾、張瑋雲、張湘英、張淑英、顧湄、張穎初、張微、顧景淑、張寧、張澤瑾、張澤瑚、張澤英、張澤琇、張澤珪、張澤玲、張澤璇、張澤璟、張澤瑁、張澤琪、陳平、瞿明明、瞿和和、朱英、張貽文、張貽爻、張貽義、張文嘉、趙潔、樂嘉銘、劉欣萬、張建智、王增清、張毓琦等。他們中有四位(張乃莊、張乃鵡、張瑋雲、張澤矽)不及等到此書的出版已經離世,真是令人遺憾。如今這部書修訂再版,又有幾位老人離開了我們,他們是張乃鳳、張乃昌、張乃鵡、張湘英、徐景淑、瞿明明、劉欣萬。面對時光的無情,我們真是萬般無奈!
每次到南潯訪問或者拍照,原南潯文物保管所的幹部童立德老師,原鎮委書記朱倍得書記及其夫人楊老師,原南潯鎮的老鎮長、如今擔任湖州南潯旅遊協會會長的王永年先生,張靜江、張石銘故居的負責人單瑾先生,都提供了熱情、有效的幫助,在此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幾年前,經南潯鎮房管所的積極努力,南潯張家的史料展在著名的懿德堂順利揭幕,並邀請在滬的張家後人前來出席了揭幕儀式。這個展覽是海內外張家後人的又一次大協作,也顯示了舉辦方高度的歷史責任感,謹向該所領導孫發明、金森林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謝!
宋佩銘教授和李明潔博士承擔了這部書稿和大量英文資料的翻譯工作,自始至終地給予了熱切的關注和高質量的幫助,也向他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這部書2006年由重慶出版社推出,如今經調整和增補,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再版,但願能更準確地反映那個既屬於南潯張家,也屬於江南文化的剛剛過去的一個半世紀。
宋路霞
2006年8月初稿
2013年7月修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