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中藥]

紫檀[中藥]

紫檀,中藥名。為豆科植物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的心材。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具有祛瘀和營,止血定痛,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頭痛,心腹痛,惡露不盡,小便淋痛,風毒癰腫,金瘡出血。

入藥部位

心材。

性味

味鹹,性平。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祛瘀和營,止血定痛,解毒消腫。

主治

頭痛,心腹痛,惡露不盡,小便淋痛,風毒癰腫,金瘡出血。

相關配伍

1、治金瘡,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肘後方》)

2、治卒毒腫起,急痛:紫檀,以醋磨敷上。(《肘後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磨汁塗。

使用注意

《本草從新》:“癰腫潰後,諸瘡膿多及陰虛火盛,俱不宜用。”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集,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紫檀,又名青龍木、櫚木、花櫚木、薔薇木、羽葉檀、黃柏木。喬木,高15-25m,胸徑達40cm;樹皮灰色。羽狀複葉長15-30cm;托葉早落;小葉3-5對,卵形,長6-11cm,寬4-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兩面無毛,葉脈纖細。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多花,被褐色短柔毛;花梗長7-10mm,頂端有2枚線形,易脫落的小苞片;花萼鍾狀,微彎,長約5mm,萼齒闊三角形,長約1mm,先端圓,被褐色絲毛;花冠黃色,花瓣有長柄,邊緣皺波狀,旗瓣寬10-13mm;雄蕊10,單體,最後分為5+5的二體;子房具短柄,密被柔毛。莢果圓形,扁平,偏斜,寬約5cm,對種子部分略被毛且有網紋,周圍具寬翅,翅寬可達2cm,有種子1-2粒。花期春季。

生長環境

生於坡地疏林中或栽培。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性狀鑑別

通常為長條狀的塊片,長約1m,寬約7-15cm,樹皮及邊材已剝除,內外均呈鮮赤色,久與空氣接觸,則呈暗色以至帶綠色的光澤。導管大形,橫切面成孔點,縱切面呈線條;有紅色的樹脂樣物質,呈油滴狀,散布於木纖維、柔細胞及導管中,易溶於醇。質緻密而重。以水煮之,無赤色溶液。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紫檀素有抗癌活性。

現代套用

治療癌性疼痛:紫檀、延胡索、薑黃、當歸、白芍各10g,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30g,水煎服。(福建驗方)

相關論述

論紫檀入血以和營解毒:李時珍:“白檀辛溫,氣分之藥也,故能理衛氣而調脾肺,利胸膈。紫檀鹹寒,血分之藥也,故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綱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