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糊套景區

淮泉寺: 在紙糊套腹地,初稱石佛寺。建於元至正間(1342--1368年)明嘉靖六年(1527年)喬宇歷此,改名為淮泉寺,後轉演為“槐泉寺”。清代,寺廟被山洪所廢。後券石頂亦塌。1988年再度建正殿三楹,內有雕像九尊。殿前有千佛碑2通,重修石佛寺碑記,游槐泉寺記碑各一通,有經幢一。 1990年從縣文化館移來周穆王“吉日癸巳”碑至此。千佛碑系元代碑刻,兩碑共有1014尊浮雕佛像,形態各異。兩碑碑側有陰刻佛教故事線畫,線條細膩流暢,形象生動。游槐泉寺記碑為明吏部尚書喬宇撰並書,記述嶂石紙糊套一帶林美壑麗的風光及石佛寺改名槐泉寺的始末。碑高4.1米,寬1.2米。正文共459字,字型行楷結合,筆力遒勁,是書法精品 古佛岩 在大王台西,是與大王台對峙的一座山峰,山腰有棧道可通。正面遠看,形似一尊頂冠靜坐的大佛;側面看,又象一巨鷹俯首。故又稱鷹嘴崖。 大王台 在槐泉寺北,高聳挺拔。海拔1172米,峰頂寬平,面積約1萬平方米。其上林木豐茂。明末清初,這裡曾是義軍營地,今營房殘垣猶存,山腰寨門依稀可辨。 百步詩廊 在紙糊套二棧西北方向。由於山體的自然風化,形成了天然的山壁長廊,長廊長達104米。上有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石刻記事及詩文,故有百步詩廊之稱。 情人峽 在紙糊套西北隅,是通往二棧的一條400米長的峽谷。峽內有岩洞,古樹、山泉、石潭等,景清色麗。 雲崖撒珠 天然回音壁正中,一山泉自數十米高的斷崖處淌下,泉水在空中化作水珠,灑落在山下的亂石和灌木上,沙沙有聲。 魚石畫屏 在槐泉寺西北200餘米處,是一高約6米、長達20米的巨石,巨石沿層面裂開,裂面平整。裂面上呈現出多種天然花紋,有的似飛禽,有的似走獸,還有的酷似抽象派的作品,讓人莫明其妙。從整體觀之,它又極象一尾鯉魚,翹首欲跳龍門。 哨石 位於槐泉寺景區人口處之北側,是一塊巨大的石英砂岩石。長6米,高3米寬2米餘。明末清初,這裡曾經是駐紙糊套義軍哨地。

淮泉寺: 在紙糊套腹地,初稱石佛寺。建於元至正間(1342--1368年)明嘉靖六年(1527年)喬宇歷此,改名為淮泉寺,後轉演為“槐泉寺”。清代,寺廟被山洪所廢。後券石頂亦塌。1988年再度建正殿三楹,內有雕像九尊。殿前有千佛碑2通,重修石佛寺碑記,游槐泉寺記碑各一通,有經幢一。 1990年從縣文化館移來周穆王“吉日癸巳”碑至此。千佛碑系元代碑刻,兩碑共有1014尊浮雕佛像,形態各異。兩碑碑側有陰刻佛教故事線畫,線條細膩流暢,形象生動。游槐泉寺記碑為明吏部尚書喬宇撰並書,記述嶂石紙糊套一帶林美壑麗的風光及石佛寺改名槐泉寺的始末。碑高4.1米,寬1.2米。正文共459字,字型行楷結合,筆力遒勁,是書法精品 古佛岩 在大王台西,是與大王台對峙的一座山峰,山腰有棧道可通。正面遠看,形似一尊頂冠靜坐的大佛;側面看,又象一巨鷹俯首。故又稱鷹嘴崖。 大王台 在槐泉寺北,高聳挺拔。海拔1172米,峰頂寬平,面積約1萬平方米。其上林木豐茂。明末清初,這裡曾是義軍營地,今營房殘垣猶存,山腰寨門依稀可辨。 百步詩廊 在紙糊套二棧西北方向。由於山體的自然風化,形成了天然的山壁長廊,長廊長達104米。上有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石刻記事及詩文,故有百步詩廊之稱。 情人峽 在紙糊套西北隅,是通往二棧的一條400米長的峽谷。峽內有岩洞,古樹、山泉、石潭等,景清色麗。 雲崖撒珠 天然回音壁正中,一山泉自數十米高的斷崖處淌下,泉水在空中化作水珠,灑落在山下的亂石和灌木上,沙沙有聲。 魚石畫屏 在槐泉寺西北200餘米處,是一高約6米、長達20米的巨石,巨石沿層面裂開,裂面平整。裂面上呈現出多種天然花紋,有的似飛禽,有的似走獸,還有的酷似抽象派的作品,讓人莫明其妙。從整體觀之,它又極象一尾鯉魚,翹首欲跳龍門。 哨石 位於槐泉寺景區人口處之北側,是一塊巨大的石英砂岩石。長6米,高3米寬2米餘。明末清初,這裡曾經是駐紙糊套義軍哨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