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學校占地總面積為8802平米。其中校舍建築總面積2356平米,運動場面積5213平米。固定資產總值約計180萬元,其中儀器設備總值約10萬元。學校另設理化實驗室各一座、多功能教室、圖書閱覽室、微機室,以及其他儀器室。各類儀器設備均達二級配備標準。學校辦學條件已達到湟中縣標準化學校的標準要求。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學班15個,其中國中部6個,國小部9個。現有學生592人,其中學前65人。少數民族159人,約占學生總數的30%。現有教師36人,本科16人、專科9人、中專及高中學歷11人,學歷達標率中、國小部均為100%。縣級骨幹教師3人,鄉級13人,其餘為校級合格。一支敬崗愛業、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正在紮根這片山區,努力實踐著“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諾言。
發展簡史
1978年,由於調整生源,重建為“紅林初級中學”,時任校長為張生芳同志,先後由厙萬生、張生良、關生良、馬良吉等同志擔任校長。當時,學校有學生500多名,教師17名,學校隸屬縣文教局領導。學校設備簡陋,基本無實驗設備和音、體、美設備,校舍都是土木結構的屋脊瓦房。由於當地電力不足,經常停電,用水不夠,師生員工的吃水都需到校外大河中去挑。
1995年9月,實施“國家義教工程”後,合併了原“峽口國小”、“民聯國小”、“南門國小”,成立了“拉沙完校”,學校地址為紅林國中上操場。投資20餘萬元,修建了二層教學樓一幢,並修建了教師宿舍和廁所。當時,由呂秉春同志擔任校長,康順林同志為教導主任。
2001年9月,由於實行“撤鄉並鎮”,原拉沙鄉劃歸到攔隆口鎮,原“拉沙國中”也變為“攔隆口鎮紅林國中”。
2003年10月,學校調整領導班子,原校長張秉勝同志調離學校,由原上寺學校教務主任李成吉同志任學校校長,巴達學校語文組組長張宏禮同志任教務主任。
2004年3月,由於原“紅林國中”校舍陳舊,大部分建築成為危房,不能進行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導致學校教學質量下滑,教師隊伍不穩定。為了保證教育教學秩序的正常進行,在上級部門的積極關懷和努力下,爭取了援助資金,由南京地稅局捐助90萬元,修建了三層教學樓一幢,使學校校舍得到很大的改善。同年9月,學校合併了“拉沙完小”,並改名為“金林學校”。
2005年7月,通過和當地村委會協商,引進了水源,後來又通過當地“人畜飲水工程”項目,為學校埋上了自來水,解決了師生用水的困難。
2005年9月,出於學校長遠發展,提高辦學效率的考慮,攔隆口鎮中心學校全面實施“學校布局調整”規劃,積極實施規模化辦學,合班並校,紅林學校合併了原“紅林國小”和“民族國小”,成為當地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分國中、國小兩個學部,學生達到750多名,教職工40名,另設民族、南門2個教學點。學校更名為“西寧市湟中縣攔隆口鎮紅林學校”。
2006年3月,修建了學校花園、廁所及上操場,並鋪設了操場地磚。同年,在上級部門的協調下,配備了物理、化學試驗室,圖書室等儀器設備,資金達30餘萬元,基本滿足教學需求。
2007年3月,修建了校門、圍牆,鋪設了中間活動場地地面,改善了辦學條件。
2008年4月修建了水泥籃球場一個,並把上操場全部鋪地磚。
取得成績
2004年以來,學校不斷加強內部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教育教學,積極推行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取得了一批批令人矚目的成績:學生方面,由於學校注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加強“雙基”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各種大型比賽中頻頻獲獎,2006年7月,被評為攔隆口鎮先進單位,獲教育局“中考優勝獎”;2007年7月,獲教育局“國小質量提升獎”、“國中質量優勝獎”,“攔隆口鎮德育工作先進單位”;2008年7月,被教育局認定為“縣級標準化學校”,獲“縣級綠色學校”稱號。教師隊伍得到不斷加強,先後有7名教師被認定為縣級骨幹教師,23名教師為鎮級骨幹教師。有10多人被評為市、縣級優秀教師或優秀班主任。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紅林學校的發展,靠了幾代教職員工和莘莘學子不懈的努力,學校才得到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