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暈,顧名思義即中心濃郁而四周漸淡的一團紅色,正好象徵了小說中所表現的“全國山河一片紅”的“文革”年代。小說以“文革”期間東林師範學校的紅衛兵運動,與當地歷史上著名的紅槍會起義首領三木匠白元興的傳奇英雄史兩大情節板塊交叉運行,融為一體,寫出了這兩個歷史階段事件的驚人相似性,即任何這類名為小集團的“紅色造反”,往往會悖離普通民眾的本來意願,被一小撮草頭王所利用而引入歧途;小說同時也揭示了我們民族心靈深處封建、愚昧所帶來的創痛,正如紅暈的暗記一樣令人刻骨銘心。
小說以一種不動聲色、不厭其煩的冷峻態度,精心描述任何一個別有意味的事件、場景、人物、動作、心理活動等等,並在這種繁複的鋪敘中融入反諷、戲擬的手法;小說文字生動綿密,很有些“賦”的味道,有韻味,耐人咀嚼。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