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下的十字架

"中國介入韓戰以後

內容介紹

【摘要】: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共產黨的首要關懷無疑是新生政權的鞏固與安全。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作為國內與西方世界聯繫最為緊密,且意識形態與無神論政黨完全對立的團體,自然也就成為新政權必欲進行改造以實現對其控制的重要領域。然而,由於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民眾性、國際性以及蘇聯公開反宗教的失敗教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共產黨並沒有斷然宣布兩教為敵對勢力,進行公開打擊,而是允許信徒在“信仰自由”原則下進行宗教活動的同時,借用中國教會歷史上已經發展起來的“三自”的血統形式,全力引導和推動了旨在徹底切斷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與西方世界聯繫的革新運動。通過此舉,中共新政權不但實現了割斷兩教與西方世界聯繫以鞏固新生政權的目標,而且完成了對中國教會的初步改造,最終基本上控制了這一被認為是影響其政權安危的特殊領域。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則在這種改造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萎縮和明顯的分化。 本論文共包括七部分,即緒論、五章和結論。 緒論部分論述了文章的選題意義、國內外研究狀況、切入點和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與資料情況以及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等問題。 第一章從源頭入手,分析中國傳統的反教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宗教觀以及蘇聯宗教政策的前車之鑑等諸多因素是如何作用於中國共產黨的。 第二章從新中國內外政策與教會勢力之間矛盾衝突的角度切入,闡述新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的形成過程,並重點考察新政權為徹底割斷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與西方世界之間的聯繫是如何發起兩教的“三自”革新運動。 第三章著重論述中共新政權對中國教會與西方世界關係的全面清理。中國介入韓戰以後,緊迫的危機感促使新政權對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政策日趨激進。在這一形勢下,新政權開始全面清理中國教會與西方世界之間的關係,來徹底杜絕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從新中國內部搞破壞的可能。控訴教會罪惡、驅逐外國籍傳教士、切斷源自西方各國的津貼以及接辦教會所屬機構等舉措,無不體現出新政權的這一目的。 第四章重點考察了新政權為進一步“純潔”教會而進行的幾場重大鬥爭。在政府的全力引導和推動下,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三自”革新運動雖有相當的進展,但不管是基督教內,還是天主教內,都有對抗革新的勢力存在。為進一步推動“三自”革新運動的發展,徹底割斷中國教會與西方世界的聯繫,從1955年下半年開始,中共新政權在兩教內發起了進一步“純潔”教會的肅清反革命運動。通過此舉,兩教內公開對抗革新的勢力被徹底打跨。 第五章分析了新中國宗教政策對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影響。新政權通過一系列措施,終將其權力和影響深深地植入了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內,使得原本帶有極為濃厚的西方成份和親西方色彩的基督教、天主教徹底改變了在中國的存在形式。在接受改造的過程中,中國教會的陣地不僅大為縮小,而且其內部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本論文的結論部分對全文作結,指出建國初期新政權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極其複雜,內部充滿了張力。首先,建國初期新政權基督教、天主教政策的最大訴求是通過“反帝”的形式來徹底切斷中國教會與西方世界之間的聯繫,並在這一有著特定含義的“反帝”過程中借用“三自”的血統形式來改造教會,以使中國教會完全脫離西方世界而置於新政權的嚴密控制之下。其次,雖然宗教與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格格不入,但中共新政權從統戰的角度出發,仍允許信徒享有“信仰自由”。與此同時,中共新政權又提出在可能的條件下積極限制中國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發展,即所謂“縮小(兩教)市場”、“限制(兩教)發展”的政策。這就使得新政權的基督教、天主教政策變得異常複雜。再次,建國初期新政權的宗教政策不管是對中國共產黨,還是對中國教會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對中共來說,新政權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政策不僅徹底割斷了中國教會與西方世界的聯繫,而且在“三自”中完成了對兩教的初步改造和控制。然而,若從中國教會的角度視之,情況就完全兩樣了。

作者介紹

劉建平,陝西興平人,歷史學博士,現任職於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史,近幾年主要致力於1949年後中國基督教的發展情況以及傳道人生存境遇方面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