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子溪組

紅子溪組,是以組為岩石地層單位的地層結構。貴州地質局一零八隊1974年命名;董衛平等1997年介紹。下部為紫灰、灰綠-淺灰色,中上部紫紅與灰綠色相間。以粉砂質絹雲板岩為主,夾變余砂岩、粉砂岩及少許大理岩凸鏡體,底部為變質礫岩、砂礫岩。下與梵淨山群不整合接觸;上與清水江組(或鵝家坳組)整合接觸。厚2315米。

地層名稱:紅子溪組

地層名稱(英文): Hongzixi Fm

階代碼:Qb

地區代碼:46

命名:

貴州區調隊1972年命名,1976年貴州省地層古生物工作隊引用。命名剖面位於貴州江口縣紅子溪,參考剖面為江口快場和鄧堡。

沿革:

命名剖面的紅子溪組,原分為三個段,但由於該剖面頂部不全。隨後貴州103隊在紅子溪南10km的快場和鄧堡分別測了新的剖面,其頂底均全,並劃分了若干組、段。但上述剖面構造複雜,新分組段難以利用,貴州省區域地質志綜合紅子溪和快場兩個剖面重新厘定層序,並分兩個段。

特徵:

本組第一段主要為變質礫岩及砂礫岩,紅子溪附近為含礫砂岩,厚5—50m,不整合於梵淨山群回香坪組之上。第二段為紫紅、灰紫及灰綠等雜色絹雲母板岩、粉砂質及砂質板岩互層,夾少量變余粉—細砂岩,偶夾變余凝灰岩,常見泥灰岩或泥晶大理岩小透鏡體。底部灰綠色板岩時夾微薄層菱鐵礦,中部紫紅色板岩中偶有含銅礦物。本段厚約3974m。底部與下伏梵淨山群不整合。紅子溪組僅分布於梵淨山南東部,與湖南板溪群馬底譯層位相當且可對比。

備考:

編撰者:王自強

作者1:貴州省地古生物工作隊地層組

年份1:1976

系名:新元古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