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蝦幼體

糠蝦幼體

糠蝦幼體,屬浮遊動物,分布於陰涼處。特點:無節幼體身體較小,不分節,具3對較短的附肢,尾端有成對的尾棘,無完整的口器和消化器官,附肢在水中做“跳躍式”運動。無節幼體要蛻皮6次,分6期。依靠自身體內卵黃作營養。

基本信息

生物:糠蝦幼體

1、無節幼體的培育
無節幼體身體較小,不分節,具3對較短的附肢,尾端有成對的尾棘,無完整的口器和消化器官,附肢在水中做“跳躍式”運動。無節幼體要蛻皮6次,分6期。
無節幼體依靠自身體內卵黃作營養,應根據池中飼料生物狀況施肥繁殖單胞藻類,供幼體變態後攝食。池水要求深40~70厘米,施肥量為每噸水施放氮肥2克、磷肥0.2克,水色以黃綠色為佳。無節幼體最怕太陽光直射,光照度應控制在1000勒以內,充氣量1%左右。在水溫25~28℃、鹽度22‰~26‰的情況下,無節幼體經過2~3天的時間就發育變態為蚤狀幼體
2、蚤狀幼體的培育
蚤狀幼體的軀體分節,具頭胸甲,尾叉和眼柄附近有明顯的紅色素,出現完整的口器和消化器官,會攝食浮游植物,後期也攝食浮遊動物,做“蝶泳式”運動。蚤狀幼體蛻皮3次,漸次出現複眼、額角、尾肢,尾節增大,尾肢外露。
蚤狀幼體開始攝食,單胞藻類的密度應控制在15萬~20萬個/毫升,水色以早期黃褐色、後期茶褐色為佳。對第1期蚤狀幼體每天可適當投飼酵母、豆漿,每噸水投3~6克,分4~6次投餵。對第2期蚤伏幼體可投餵蛋黃及少量蟹膏、蟹肉,以150目篩絹過濾,日投量為每噸水4~10克。對第3期蚤狀幼體投餵的動物性飼料量要略有增加,以120目篩絹過濾。每天加水15~20厘米水位,加滿水後每天換水15~20厘米,充氣量1%略強些,光照度控制在1500勒以內。在水溫25~30℃、鹽度22‰~26‰的環境下,蚤狀幼體經3~4天就發育變態為糠蝦幼體。
3、糠蝦幼體的培育
糠蝦幼體體形瘦小,頭胸部與腹部分界明顯,各部附肢齊全,初具蝦形。攝食浮游生物,以浮遊動物為主,蛻皮3次,分3期。
糠蝦幼體攝食量增大,但捕食能力較差,幾乎不能攝食豐年蟲無節幼體(這有異於墨吉對蝦和中國對蝦)。此時水色要求淺褐色,單胞藻類的密度5萬~10萬個/毫升,光照度控制在3000勒以內,日換水量1/3~1/2,充氣量加大至1.5%。在水溫25~30℃、鹽度22‰~26‰條件下,糠蝦經過4~5天就發育變態為仔蝦。
4、仔蝦的培育
新對蝦仔蝦的額角上緣有鋸齒,下緣無齒。附肢短,觸鞭長,有紅白相間的條紋,體上有很多灰色斑點。仔蝦會水平游泳,附壁,具潛伏習性,活動能力差。仔蝦的食性雜,尤以池底的底棲硅藻為佳。此時換水量要求50%~100%,充氣量加大至2%,光照逐漸過渡到自然光。要求池水水色較淡,但仍要有一定數量的單胞藻類,藻類密度3萬~5萬個/毫升,日投飼量為每噸水投蟹肉、蝦肉10~16克,用40目的篩絹過濾,然後用120目的篩絹濾
掉顆粒較小的飼料。在水溫25~30℃、鹽度22‰~26‰條件下,經過8~10天的培育,體長達0.7厘米以上者即可出苗。

藥物學:糠蝦幼體

蝦糠蝦幼體的一種病原菌———非01群霍亂弧菌作了研究報導。這種病的症狀是病蝦運動能力差、趨光性弱、鏡檢發現腸道腫脹。從垂死病蝦中分離到5株細菌,經感染健康糠蝦幼體得到與病蝦相同症狀。5株細菌的47項形態及生理生化特性與霍亂弧菌相同,但不被01群霍亂弧菌多價血清凝集。血清學分型結果均為不同的VBO血清型VBO5,14,26,47,56。用DNA霍亂CT基因探針菌落原位雜交及小鼠腸結紮法測腸毒素,表明菌株有強毒力。分離菌株對小鼠的LD50為158×108個/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