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菲佛近日在接受“娛樂今夜”電視節目專訪時表示,她很高興大家看好《I am Sam》有機會問鼎奧斯卡,但她個人則“不會存有太多期望”。
她說,若是抱著太多希望,萬一得獎名單揭曉結果不如預期那就太難堪了。不過她也微笑地接著說:“如果能得獎的話,那真是太棒了”。
《I Am Sam》由米歇爾·菲佛及西恩·潘聯手演出。西恩·潘飾演一名心智年齡僅有7歲的智障者,飾演律師的菲佛則在法庭上為飽受歧視的他大力爭取權利。
由於男女主角在這部新片中均有精彩表現,不少媒體都搶先押寶,明年奧斯卡金像獎上《I Am Sam》鍍金希望濃厚,西恩·潘與菲佛將有機會雙雙獲得影帝、影后。
對於這部片中角色面臨人生低潮期的沮喪內心戲,米歇爾·菲佛說,如果有好的劇本,演員便很容易入戲,演戲就成為真情流露的自然表現,不必刻意勉強。她表示,身為一個母親,她很能體會劇中單親媽媽在面臨事業、家庭一肩雙挑的壓力;而從這次拍片過程中,她也驚覺自己對於智障者原來竟然存有許多偏見與恐懼,對她來說是一個新的學習經驗。
43歲的菲佛1988年以《危險的關係》入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1989年、1992年則分別以《一曲相思情未了》及《愛情之地》(Love Field)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但三次都未能如願抱獎。
不過,菲佛以《一曲相思情未了》贏得金球獎影后,《愛情之地》則讓她在柏林影展封后,稍微彌補她在奧斯卡飲恨的遺憾。
在港台女明星中,憑藉選美進入娛樂圈繼而在電影界光芒四射的大有人在,如演技精湛的劉嘉玲、數屆影后張曼玉;但在西方的影壇,卻鮮有以此途徑發跡的女明星能夠獲得表演藝術上的肯定,而米切爾·法伊弗 (Michelle Pfeiffer, 1957-4-29)就是這樣一位憑著天生的麗質和美艷獨特的魅力邁出電影生涯第一步的。
米切爾·法伊弗 1957年4月29日生於美國加州,1975年高中畢業時參加選美獲勝成為“橘郡小姐”(Miss Orange County),隨後競選洛杉磯小姐時被星探發掘,得以投身娛樂圈。米雪最初只能在電視影集中飾演一些乏味的小角色;1980年正式踏入影壇,首部作品《Falling in love again》不叫好又不叫座,她也未能引起觀眾的注意。直至82年的續集電影《油脂小子》(Grease 2)擔正做女主角,可是因影片質素低下及經典電影《油脂》(Grease ,1978)的珠玉在前,任憑她如何努力演出,也只有備受批評和獲得“花瓶”的稱號。
83年米切爾·法伊弗 參加了大導演Brian De Palma的《疤面煞星》(Scarface,1983)的演出,片中飾演阿爾·帕西諾(Al Pacino)幹掉黑幫老大後“搶”來的妻子,無論是角色原型還是米雪的演繹深度都讓人有種頭腦簡單而空有外在美貌與氣質的感覺,只是一個陪襯Al Pacino的閒角,難以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凸現其當時在影壇的“花瓶”形象,(只是當時誰也想不到9年之後Michelle與Al Pacino再次合作了一部由《風月俏佳人》大導演Gary Marshall執導的《性·愛情·漢堡包》(Frankie & Johnny),在演技上甚至比Al Pacino更獲得肯定,得到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女主角提名。
之後的米切爾·法伊弗 在影壇沉寂了兩年之久。85年再度出擊,拍了《鷹女》(ladyhawke,1985)、《皇家密殺令》(Into the night,1985)、《紫屋魔戀》(The witches of eastwick,1987)等片,外界對她的評論略有回升,但她從影以來首次在演技上獲得各方讚賞的是88年由約翰森·德米(Jonathan Demme)導演的《嫁入黑幫》(Married to the Mob),同年的《危險關係》(Dangerous Liaisons)則讓Michelle破天荒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至此她已經完全掙脫"花瓶"這個有嘲諷意味的包袱。1989年的《一曲相思情未了》(The Fabulous Baker Boys)讓她大放異彩,不但壓倒性地連拿全美四大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女主角,更順理成章登上金球獎影后寶座,只可惜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輸給了高齡演員Jessica Tandy,雖有遺憾,卻促成她巨星地位的確立。翌年與老牌007辛·康納利(Sean Connery)合演的《俄羅斯大廈》(The Russia House)在票房上大有斬獲,使Michelle順利進入一線女星行列。
1993年對米切爾·法伊弗 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可謂事業愛情兩得意,首先在電影《槍聲響起》(Love Field )中飾演一個遠赴華府悼念甘迺迪的南方婦女,再次展現她層次分明臻於成熟的演技,令她得到柏林影后和再度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而在私人感情方面則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與著名的電視製作人David E· Kelley結成夫婦,94年升格為母親。
95年米切爾·法伊弗 主演了著名製片人Don Simpson和Jerry Bruckheimer監製的《危險遊戲》(Dangerous Mind),此片除了她之外,其餘角色幾乎全是新人擔任,可說整部電影由頭到尾都是她一個人獨挑大樑支撐全局,多年演技的浸淫和逼人而來的個人魅力在本片完全表露出來,片中她飾演一名中學教師,如何面對一群因為種種原因而無法安心讀書的“問題”學生,通過感化、教育使他們最終返回正道,奮發向上,故事雖然老套,但米雪藉助其個人特有的氣質將這名在柔弱外表下有著強悍精神的中學教師演繹得絲絲入扣,外界反應如期叫好,票房甚至高達八千萬美元。
自96年與羅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主演《捨不得你》(Up Close and Personal)之後,米切爾·法伊弗 的演藝事業開始走下坡路,接下來幾年主演的電影如《陌上伊人》(A Thousand Acres,1997)、《Kiss情人》(The story of us,1999)等雖然有Jessica Lang、Bruce Willis這些大明星合作,但票房、評論皆不如意,甚至被批評“演技難以突破”。幸好2000年與夏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合演的驚悚片《危機四伏》(What Lies Beneath)為米切爾·法伊弗的事業帶來轉機。也許是這幾年她的聲望降到最低點,在台灣上映時此片甚至叫做《夏里遜福特之危機四伏》,完全忽視女主角的存在,而事實上本片絕大部分情節都是由她飾演的角色來引領觀眾一起飽受驚嚇,夏里遜·福特的戲份反而不多,只是頗為重要罷了。影片的前半部分米雪的角色性格上是相當脆弱的,女兒離家上大學都哭哭啼啼;鄰居夫妻爭吵加上家裡一些怪異現象令她又疑心發生命案,甚至不堪精神上的重荷要跑去看心理醫生,這些情節上的安排其實都是為了突出本片後半部分妻子發掘丈夫背後連串謊言的真相的那種勇敢與強悍的內在潛能,個性如此深度複雜的角色,米雪演繹起來還是頗為到位,尤其那幕躺在浴缸等死的戲,角色被全身麻醉,內心世界只能靠眼神來流露,一方面要表達對死亡的恐懼,一方面又要刻畫出對深愛多年的丈夫為掩蓋無恥罪行瞬間出手相害的悲憤心情,表演難度相當大,這同時也讓我們見識到米切爾·法伊弗內在的表演技巧就跟她外在的姣好容貌一樣,是經得起歲月的考驗而不褪色,畢竟以毫無演藝基礎的單純身份進入影壇,從“花瓶”小角進展到今時今日以演技備受各方讚賞的巨星,米切爾·法伊弗 努力求進演出生涯,是頗為讓人驚嘆不已的。
相關詞條
-
米歇爾·菲佛
米歇爾·菲佛(Michelle Pfeiffer),1958年4月29日出生於美國加州聖安娜,美國影視演員、製片人。 1988年及1989年菲佛分別以《...
演藝經歷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獲獎記錄 人物評價 -
米歇爾?菲佛
本詞條尚需完善,如需幫助請參見:互動百科:詞條標準
-
米歇爾·佛貝絲
米歇爾·佛貝絲是一名影視演員,1965年1月8日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主要作品有《星際旅行:深空九號》、《太空堡壘卡拉狄加:利刃》等。 在扮演Ro La...
個人經歷 主要作品 -
蜜雪兒菲佛
米歇爾·菲佛(Michelle Pfeiffer),1958年4月29日出生於加州,美國影視演員、製片人。1988年及1989年菲佛分別以《危險關係》及...
基本內容 -
米歇爾·菲花
1993年的《槍聲響起》讓菲佛成為柏林影后及三度受到奧斯卡的提名,從此,米歇爾-菲佛不再是“花瓶”的代名詞。 不過天生麗質難自棄,菲佛在1992年在《蝙...
-
米歇爾·法伊弗
米歇爾·法伊弗(英語:Michelle Pfeiffer,1958年4月29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聖安娜,美國著名電影女演員,蜜絲佛佗(Max F...
個人簡介 功成名就 演技的突破 主要作品 -
米歇爾·福柯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國哲學家和“思想系統的歷史學家”。他對文學評論及其理論、...
人物生平 社會學觀點 個人成就 個人作品 社會影響 -
米歇爾·福柯[法國哲學家]
米歇爾·福柯 (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法國哲學家、社會思想家 和“思想系統的歷史學家”。他對文...
人物生平 社會學觀點 個人成就 個人作品 社會影響 -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Wilde)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散文家和詩人,唯美主...
作家生平 大事年表 流派背景—唯美主義 王爾德與酷兒理論 出版著作 -
悲慘世界[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等創作的音樂劇]
悲慘世界,由法國音樂劇作曲家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和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共同創作的一部音樂劇,改編自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說。故事以...
基本資料 版本說明 所獲獎項 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