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力量與抗戰時期的中國政治

第三種力量與抗戰時期的中國政治

《第三種力量與抗戰時期的中國政治》是2004年上海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聞黎明。

基本信息

圖書編號:1080048

出版社:上海書店

定價:44.0

ISBN:780678324

作者:聞黎明

出版日期:2004-10-01

版次:1

開本:小16開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2004年總第二輯之一種,由張海鵬先生著意為序熱心介紹。全書旨在考察抗戰時期處於國共兩大政黨之間之第三種力量(或稱中間勢力)的存在狀況,是以寬泛的視野、豐富的資料,對其社會基礎、階層構成、黨派組織以及在當時形勢下它的政治態度、立場傾向、策略主張、行為活動等作了一次全景式的問題論述。筆力所及,既是對以往研究的薄弱部分予以加強與深化,更是對相關問題的獨立思考之所見,通覽之下,能使人們對於那一時期的中國政治及國共勢力消長原因等會是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問政之初:發端國防參議會

第一節 應聘國防參議會

第二節 朝野的最初合作

第二章 論政舞台:國民參政會

第一節 戰時民意機關的提出

第二節 在野力量登上政壇

一 中國青年黨

二 中國國家社會黨

三 第三黨

四 中華職業教育社

五 鄉村建設派

六 救國會

七 教授派

第三節 對抗戰建國的期待

一 擁護國民參政舉措

二 國民參政會性質的分歧

第三章 早產的革命:第一次憲政運動

第一節 憲政運動的發軔

一 憲政問題的提出

二 在野黨派提案之分析

三 激辯中通過的決議

四 憲政運動的展開

第二節 具有改革意義的“國民大會議政會”之設計

一 昆明九教授的修憲草案

二 “期成憲草”的通過與意義

三 “期成憲草”的夭折

第三節 戰時是否需要憲政的論爭

第四章 力求發展:中間黨派的聯合

第一節 力圖走出邊緣:統一建國同志會的建立

一 聯合的外因:黨派問題

二 解決黨派矛盾的兩種意見

三 初步合作的建立

第二節 走近政治中心: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一 改組統一建國同志會的提出

二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誕生

三 由十二條到十大綱領的波折

第三節 民主同盟的基本主張

一 “政治民主化”與“軍隊國家化”

二 “政治民主化”與“軍隊國家化”的順序調整

第四節 政治交換的挫折

第五章 居中斡旋:調解國共矛盾

第一節 調解國共關係的最初嘗試

第二節 對待皖南事變的態度

一 反對國民黨製造摩擦

三 內戰趨勢的憂心

第三節 介入皖南事變善後處理

一 兩重意義的善後意見

二 奔走國共之間

三 力勸中共忍辱讓步

第四節 冀望於各黨派委員會

第六章 溫和改良:第二次憲政運動

第一節 發動第二次憲政運動

一 第二次憲政運動的起因

二 憲政實施協進會的組成與風波

第二節 憲政觀念的大普及

第三節 得之不易的三項成果

一 爭取言論自由

二 爭取身體自由權利

三 爭取參政會預算權

第四節 呼籲奉行《訓政時期約法》

第七章 第三種力量的形成:社會力量大整合

第一節 對動盪時局的反思

一 豫湘桂大潰敗造成的社會動盪

二 追尋政治原因

第二節 知識精英走出象牙塔

一 堅持學術自由

二 貧困生活的刺激

三 政治態度的轉變

第三節 民族工商業者的變化

一 遷徙中的巨大損失

二 被迫過問政治

第八章 建國模式:政權結構的選擇

第一節 對中共建立聯合政府建議的反應

一 最初的謹慎態度

二 預料之外的空前回響

第二節 中國民主同盟的發展

一 適應形勢需要的改組

二 新形勢下的政治目標

第九章 嚴峻的考驗:堅持聯合政府路線

第一節 抵制所謂“還政於民”

一 堅持以民意為基礎的民主政治

二 取消國民參政會的呼聲

第二節 背離初衷之六參政員的延安之行

一 國共雙方對中間黨派的爭取

二 延安之行的本來目的

三 在延安與中共達成的共識

第三節 反對召集國民大會的鬥爭

一 國民大會問題的激烈論爭

二 抑制國民黨的一意孤行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