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朵玫瑰

第三朵玫瑰

二戰爆發前夕,一位精通東方文學的年邁語言學家,在復活節當天打算自殺,卻意外被雷擊中,奇蹟似地重拾青春。除了身體回到26歲的年輕狀態,也發展出超乎常人的智力與超能力,甚至出現第二人格。此事引起為希特勒工作的納粹科學家注意,迫使他流亡海外,從東歐逃到瑞士、輾轉到了馬爾他島及印度,途中邂逅了一位與過往愛人面容神似的女子薇若妮卡,終於再度品嚐了愛情的香甜。他在顛沛流離中,努力解析人類語言的起源,希望完成畢生的志業,但是當事業衝擊到愛情,他該如何取捨?

基本信息

打破名導迷思

在《教父》、《造雨人》The Rainmaker之後,沉寂多時的法蘭西斯科波拉開始雄心勃勃構思一個夢想中的原創劇本《Megalopolis》,一個樂觀、理想的故事,關於紐約市中心一個烏托邦的建立。需要巨星的參與和資金的投入,然而911事件的發生完全粉碎了他的夢想,讓這個企畫胎死腹中。當時正經歷生命低潮的科波拉雖然紅酒事業蒸蒸日上,電影生涯卻是壯志未酬,期盼重回電影工作者身分,直到有一天,一個朋友介紹柯波拉閱讀《第三朵玫瑰》原著小說,才讓它重新燃起創作的熱情,一個年邁的教授遭遇雷擊而重獲青春,讀到這個橋段時他的靈魂吶喊著:「我要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然後他真的做到了。

這件事情帶給他很大的啟發:為什麼大導演就非得要拍大成本電影不可呢?科波拉調整過心態之後,自稱是以「拍學生電影的新鮮雀躍心情」來拍攝本片。全片段預告費84個工作天,在羅馬尼亞拍攝完成。

開創全新電影語彙

《第三朵玫瑰》故事以中國古典文學「莊周夢蝶」為創作藍本,改編自歐洲神學巨擘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的同名小說。電影隱藏了許多科波拉自身經歷的縮影,日本甚至直接將片名取為「科波拉的蝴蝶夢」。日本文壇權威作家村上龍更將本片譽為「科波拉的新高峰,一部用影像記敘文學的精湛作品。」

電影《第三朵玫瑰》以最新科技Full HD (High Definition) 規格拍攝,由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與友人合資製片,獨特的視覺風格,融合異文化、哲學、心理、宗教、神話等元素為背景,以回溯及多重影像的手法打造柯波拉獨特的幻想世界,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電影語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