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感[時間感覺]

第七感[時間感覺]

第七感,意為對時間的靈敏感覺,也是心理上的時間感,即人的意識擁有基於過去的記憶,來模擬未來、分析未來的功能。並非佛教瑜伽行派所講的第七識末那識,末那識意為“我執”,但其“執取為我”的功能里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感。它是一種未經科學證實的理論。除了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心覺之外,還有一些感覺存在於我們的身體和意識之內,可我們卻不知道或不甚熟悉。例如雜技演員常在高空走鋼絲,這時他身上的第八感覺就會出現,幫助他維持身體的平衡,這就是空間位置覺。

基本信息

時間覺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人有5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可這是不太全面的,除了上述5覺之外,還有一些感覺存在於我們的身體和意識之內,我們卻不知道或不甚熟悉。例如雜技演員常在高空走鋼絲,這時他身上的第八感覺就會出現,幫助他維持身體的平衡,這是空間位置覺。

在很多時候,還有一種感覺在影響著我們,這就是人的第七感覺——時間覺。

真正的第七感是人類除了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味覺、心覺外的“時間感”簡稱:時覺。

人腦中有一個器官,以一定的頻率向神經細胞傳送脈衝信號,這個頻率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都能夠感受得到,在愉快的時候時間過得非常之快,而在緊張情緒下,時間過得非常之慢。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正是該器官脈衝頻率的改變。而一個脈衝周期也就是人類能夠感受到的最小時間差別,只要發生時間差小於這個時間差,人類的直觀感受就會把兩個事件認為是同時發生的,沒有先後之別。

定義

舉例

什麼是時間覺呢?首先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一位傘兵,從8100米高空的飛機上跳出機艙,像一塊沉重的石頭一樣飛速地往地面墜落。2分鐘加22秒的時間,他下降了7900米,在距地面只有200米時,才拉動拉環打開了降落傘,安全地降落到地面。如果再遲那么2至3秒鐘打開降落傘的話,那就來不及了,他就會摔得粉身碎骨。那么,是什麼主導他及時打開降落傘呢?是他的第七感覺——時間覺。

時間覺也是屬於生物鐘的範疇。在人體生物鐘的各種表現形式中,有些是下意識的,如人在早晨時會自動醒來;而有些則是有意識的,如傘兵在關鍵時刻打開降落傘,便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

時間覺的產生

科學家認為,在某些生物機體內部,可能有一種類似時鐘功能一樣的構造,既能對外界的刺激產生本能的反應,又能從主觀意識上決定生物體有目的有計畫地去做某些事情。這就是時間覺產生的背景。

時間覺雖然屬於生物鐘的範疇,但又有它的特點,就是它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後天形成而非遺傳的。

人剛生下來時是沒有諸如1秒鐘、1分鐘、1小時之類的時間概念的,這是在後天的生活中,逐漸接受和適應了這些時間概念,並學會運用這些時間概念去衡量、判斷不同的時間距離,用以支配自己的行動。

差異

時間覺的差異

每個人的時間覺都會有差異。不知你有過這樣的體會沒有:你問旁邊的幾個人:“現在幾點了?”你得到的可能是這樣不同的回答:“快到6點了吧。”“可能過了6點了。”“也許正好6點。”因為他們都沒帶表,對自己的時間覺沒有充分的自信,所以都用了不確定的口氣。以上回答就表現出了人與人之間在時間覺上的差異。其中一位的回答可能與鐘錶的時間吻合或非常接近,那這個人的時間覺應是最好的。

就是同一個人,時間覺的準確程度,在不同的時候,也會有高低不同的變化,會受到心理因素和外部刺激等諸多方面的影響。

時間覺的準確度除了會使我們的行為受到影響之外,還會讓我們對時間有過得太慢或太快的錯覺。時間覺應與一種心理有關,這種心理暫時把它叫做遺忘心理,相信上過課的人都應體會過這 一種現象--當我們上課時,如果我們總是期待著下課而不專心聽課,那么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相反,如果我們專心聽老師講課,那么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一節課。並且覺得時間過得好快。這應該也是時間覺的一種體現,我們平常的行為可以看做是第七感的一种放大,當然這一感覺也會令我們陷入錯綜的時間空間裡,從而促使我們的大腦產生錯誤的信息,或者給我們不明確的信息!

錯覺因素

造成時間過得太慢或太快的錯覺的主要因素有兩方面。

首先,它與記憶力有關係。例如,當你回憶起過去一段平淡的日子時,由於記憶不深,你會覺得那段日子過得很快。相反,如果你想起了一段緊張的經歷,因為印象深刻,每時每刻都歷歷在目,所以就會覺得那些時光是很漫長難忘的。

其次,與情緒有關係。各種情緒對時間覺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我們在快樂的時候,會感到時間過得飛快。而當痛苦時,日子就會變得很難熬。還有,如果你要在特定的時間趕到某地辦件急事,一路上你一定會覺得汽車開得太慢,並會不停地看手錶且感到表走得太快,相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

研究意義

對於一個民航飛機駕駛員來說,時間覺的好壞不僅是他個人的事,而且也關係到整架飛機上的全體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用人單位在對飛行員進行考核選定時,把時間覺作為取捨的一項重要標準。同樣的情況,在挑選公共汽車、火車、輪船等大眾運輸工具的駕駛員時,也都需要把時間覺列入考慮的範圍。

在一些精神病患者中,表現出了喪失判斷春夏秋冬、晝夜更替的症狀。專家正試圖用首先恢復時間覺的方法來對他們進行治療。當他們的時間覺正常之後,其他方面的功能才有可能隨之發生連鎖反應,恢復到正常人的狀態。

此外,針對人們在進行沉重、枯燥或單調的工作時,容易產生厭煩、疲勞、“時間難熬”、“度日如年”的感覺特點,科學家正在研究用改變外部刺激,譬如採用將房間布置得色調明快悅目、播放輕鬆悠揚的音樂等方法,使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一種時間很容易過去的錯覺,避免了厭倦感的產生,從而將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時間覺是一種神秘、複雜的、至今還無法完全解釋清楚的生理現象,只有徹底揭開人體的計時器——生物鐘的秘密,才會明了時間覺的本質,從而讓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佛教解釋

第七感,又稱末那識。

末那識產生物我區別的根源也是超能力的源泉!

末那,為梵語manas之音譯,意譯為意,思量之義。唯識宗將有情之心識立為八種,末那識即為八識中之第七識。為恆執第八阿賴耶識為‘我’之染污識。為與第六意識(梵mano -vijn~a^na ,意之識,乃依末那之識)區別,而特用梵語音譯稱為‘末那識’。此識恆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等四煩惱相應,恆審第八阿賴耶識之見分為‘我、我所’而執著,故其特質為恆審思量。又此識為我執之根本,若執著迷妄則造諸惡業,反之,則斷滅煩惱惡業,徹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稱染淨識,又稱思量識、思量能變識。且其自無始以來,微細相續,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質為‘有覆無記’;乃不引生異熟果,卻能覆聖道、蔽心性。

末那識:末那識是梵語manas的音譯。末那識是意識的根本,其本質是恆審思量,它是執取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見分或其種子為我,使意識生起自我意識,故末那識又稱為“我識”,它要求修行者放棄善惡的分別心。這基本上是一種我執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煩惱的根本。這種我執的具體表現,我的具體生命在過去現在未來所思想所經驗的東西,有其餘勢,以種子的形式,攝藏於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中。末那識在下意識層面執取這些種子,以之為我。實際上,這些種子都是無始來前滅後生、非常非斷的作用。《金剛經》中最重要的三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此中本來無常,末那識以這樣虛妄的東西為我,因此生起貪、嗔、痴、疑、慢等5種煩惱。末那識屬於潛意識的範圍,它本身並不造作善惡之業,因它執著自我,故成為一切眾生自私自利的根源。

方法:離心意識,不用它,不用心意識。

超意識學

這是個人的見解並無科學論證,在生活當中有些人可以預測未來,而有人可以看見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未來。

我相信預測未來就是所謂的用語言表達所未來的發展趨勢、模稜兩可,這是可能發生,或不可能發生,而第七感給人帶來的事那種超意識的感覺。

超意識定義

超意識就是去感覺一件自己了解,並且肯定的事情。那種真實的感覺就如在眼前即將發生。

第七感考量

在睡夢中、或許是生物都會做夢、人也是一樣。有第七感的人做夢會與現實所結合,或許那只是個短暫的畫面,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確感覺似曾相識,你確發現那個畫面是在夢中,那就是與生俱來的第七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