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笨爸爸項目是兩位在北上廣工作15年後回鄉的爸爸們,深刻認識到父親在親職教育中缺位給孩子造成的性格上的影響,結合中國社會和全球父性教育缺失的嚴峻問題,發起成立以工房的方式鼓勵爸爸們有效的陪伴自己的孩子,以增加孩子性格中的父性元素的公益性項目。
全球父性教育缺失調查
美國70%的少年犯出自單親家庭;60%的強姦犯、72%的少年兇殺犯、70%的長期服役犯人來自無父家庭;90%的無家可歸和離家出走的孩子來自無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來自無父家庭;80%的強姦犯的動機來源於無父家庭轉移的憤怒。德國和日本的兒童心理疾病治療專家對兩國共3000多名少年兒童進行調查也發現,缺乏父愛的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患上“缺乏父愛綜合徵”,而且此症對於男孩的影響更嚴重,男童患上此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齡女童高一倍。
教育專家認為:父親意味著規則與監督,也意味著權威與可信賴。在沒有父親參與的情況下,孩子往往缺乏規則教育與必要監督,當遇到難題需要幫助時,孩子往往會缺乏一個可以信賴與參照的權威與榜樣,這可能正是青少年的許多社會問題的根源所在。
“父性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憂愁,孩子的悲傷,也是社會的抑鬱。構想一下,若是用我們文化的陽剛之氣作比喻,缺少的時候將會是一種怎樣的情景。於是,意識到了缺失就要去尋找。但是,魯格·肇嘉同時也提出進一層的命題:比父親的缺失更加為嚴峻的,那就是對父親的追尋的缺失。”
中國父性教育缺失調查
據北京市婦聯針對性調查,目前北京市家庭中負責孩子教育的,母親占70.2%,父親僅占20%左右。對天津市1054人的調查顯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親“缺位”的情況,母親是子女教育的絕對主角。
教育專家認為:從家庭角色分擔上,父親意味著規則與監督、權威與可信賴。沒有了父親的參與,孩子往往缺乏規則教育與必要監督,當遇到難題需要幫助時,孩子往往會缺乏一個可以信賴與參照的權威與榜樣,這可能正是許多青少年問題的根源所在。
中國式家庭寫照
“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一個在家庭中被疏離的丈夫,是一個沒法回家的男人。一個沒辦法回家的男人背後,必然有一個很寂寞孤獨的女人。看似是親子的問題,其實是夫妻情感的問題。可媽媽那本應由丈夫承擔的焦慮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種情緒中如困獸一般壓抑、掙扎、暴虐、偽裝。成為媽媽“替代丈夫”的孩子會過早的承擔起成人的角色,家裡會出現小大人,心裡未被成長的部分被嚴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種身心疾病來表現;或者孩子會“永遠做媽媽的好孩子”而進入那種拒絕成長,依賴性強的狀態,沒辦法探索社會,融入社會。
笨爸爸解決方案
《笨爸爸工房--社區父性教育陪護中心》項目,通過工房常設的專業性較高的木工體驗課和皮藝體驗課,吸引5-12歲孩童的父親參與到工房中來。
在工房裡父子(父女)或一家人圍繞著一件實用器的製作,使父親看到孩子平時不為人知的優秀面;使孩子體味到父性教育中的專注和規則。並通過實用器的傳播感染更多孩童的父親走進笨爸爸工房,強化社區父性教育陪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