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麗萍[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童麗萍[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童麗萍[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童麗萍,女,1960年11月出生,陝西省周至縣人,1997年於東南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 。曾出訪美國、新加坡、日本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進行學術訪問和科學研究。現任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結構工程及結構力學碩士生導師,承擔本科生、碩士生的教學工作,現指導碩士研究生人11人,博士研究生3人。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78年10月-1982年8月 新疆塔里木大學學習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獲得學士學位;

1988年9月-1991年4月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習工程力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

1994年3月-1997年5月 東南大學學習結構工程專業, 獲得博士學位;

麗萍教授榮獲“鄭州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 麗萍教授榮獲“鄭州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

1997年10月-1998年3月 訪問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

1999年1月-1999年12月 訪問美國IOWA州立大學;

1983年9月-1988年7月 任新疆塔里木大學助教,講師(88年晉升講師);

1991年4月-1994年1月 任湖北宜昌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講師;

1997年5月-1997年3月 任原鄭州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講師;

1997年10月-2001年3月 任原鄭州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2001年3月-2001年10月 任新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2001年10月-2002年1月 任新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

2002年1月-2003年6月 任鄭州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兼任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工程建設項目部總工程師;

2003年6月-2004年4月 任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4年4月-2005年6月 任鄭州大學基建處處長;

2005年6月 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年4月,任致公黨上海市第八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際CIB學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uilding Research Studies and Documentation)會員;

國際IABSE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會員;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空間結構委員會委員;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層建築學會會員;

研究方向

大跨、高層、複雜結構體系的研究;

廢棄物資源化技術在建築結構上的套用;

村鎮小康住宅關鍵技術研究;

建築節能關鍵技術研究;

主要貢獻

承擔項目

1、主持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能源自維持住宅監測展示平台研發與示範》(2013BAL01B04,研究經費:376萬元)2013.11—2016.10 ;

2、主持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傳統窯居結構安全性能提升關鍵技術研究》(2014BAL06B03—04,研究經費:90萬元)2014.01—2017.12;

3、主持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傳統生土農房綠色建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5BAL03B03—01,研究經費:140萬元)2015.07—2018.06;

4、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生土住宅結構性能和施工關鍵技術研究》(2006BAJ04A02—01,研究經費:275萬元)2009.03—2012.03;

5、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改進回響面法的在役生土窯居可靠度研究》(50978233,研究經費:35萬元)2010.01—2012.12;

6、參與歐盟-地中海地區第六科技合作框架項目《伊斯蘭國家清真寺浴池與可持續發展社區研究》(517704,研究經費:6萬歐元)2008.01—2010.12;

7、參與歐盟第五框架計畫研究項目《採用科學方法為中國不同社區制定可持續發展方案》(ICA4—CT—2002—10007,研究經費:20萬歐元)2002.10—2005.10;

8、主持河南省重大公益科研項目子課題《建築節能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黃河淤泥多孔磚的套用》(08110910400,研究經費:40萬元)2008.10—2010.10;

9、主持河南省傑出人才創新基金《黃河淤泥承重多孔磚砌體的結構性能研究及套用》(0621001000,研究經費:35萬元)2007.01—2009.12;

10、主持河南省高等學校傑出科研人才創新基金《黃河淤泥節能承重多孔磚砌體的結構性能研究》(2005KYCX018,研究經費:20萬元)2005.06—2008.06;

11、主持鄭州市科技領軍人才項目《都市村莊住宅結構安全性提升關鍵技術研究》(10LJRC186)2010.01—2012.12;

12、主持鄭州市重大科技計畫項目《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082SGZS32079,研究經費:50萬元)2008.10—2010.10;

13、主持鄭州市重點科技計畫項目《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複雜結構體系的研究》;(04BA60ABKC01,研究經費:30萬元)2004.10—2006.10;

出版著作

1、主編專著《數、符號、公式、圖形的英文表達》,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2、主編譯著《解析建築結構(Building Structure)》,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

3、主編譯著《新的城市設計理論(A New Theory of Urban Design)》,中國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4、主編譯著《結構與建築(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e)》,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

5、主編專著《村鎮生土結構住宅質量通病及治理技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

發表論文

1、童麗萍、曹延波、司瑞娟,封閉式組合屋面膜結構找形分析研究,工業建築(核心期刊),2008,38(1),96-99;

2、 童麗萍,雷小娟,黃河淤泥燒結多孔磚泛霜試驗研究,新型建築材料(核心期刊),2008(1),36-38;

3、童麗萍,韓翠萍,黃土材料和黃土窯洞構造研究,施工技術(核心期刊),2008,37(2),107-108 ;

4、 童麗萍,司瑞娟,曹延波,黃河水院風雨球場張拉膜結構分析,建築結構(核心期刊),2008,32(2),97-100;

5、 童麗萍,曹延波,司瑞娟, 敞篷式體育場膜結構找形分析研究,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2008,25(1),111-115;

6、童麗萍,韓翠萍,傳統生土窯居的土拱結構體系,施工技術(核心期刊),2008,37(6),113-116;

7、童麗萍,李建光,黃河淤泥承重多孔磚的節能性能研究,中國建材(核心期刊),2008(6),99-101;

8、童麗萍,高振鵬,石灰爆裂對黃河淤泥承重多孔磚危害的研究,新型建築材料(核心期刊),2008(8),25-29;

9、童麗萍,井玉重,帶轉換層的高層建築不規則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研究,世界地震工程(核心期刊),2008,24(3),25-29;

10、童麗萍、雷小娟,黃河淤泥燒結多孔磚抗凍性能研究,新型建築材料(核心期刊),2008(10),23-26;

11、童麗萍,高振鵬,雷小娟,黃河淤泥節能承重多孔磚耐久性研究,中國建材(核心期刊),2008(10),97-99;

12、童麗萍,從能源危機看建築節能的必然趨勢,鄭州大學學報(理學版)(核心期刊),2008,40(4),105-109;

13、童麗萍,司瑞娟,曹延波,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籃球館封閉組合張拉膜結構分析;空間結構(核心期刊),2008,14(4),51-54;

14、 童麗萍,豆海濤,劉偉,黃河淤泥承重多孔磚砌體中長柱抗壓性能正交試驗研究,新型建築材料(核心期刊),2007(1),52-56;

15、 童麗萍,司瑞娟,曹延波,大跨空間拱支索膜屋蓋結構體系分析,建築鋼結構進展(核心期刊),2007,19(5),52-56;

16、 童麗萍,馬躍強,黃河淤泥多孔磚砌體中長柱偏心受壓變形性能試驗研究,新型建築材料(核心期刊),2007(10),63-66;

17、 童麗萍,司瑞娟,曹延波,鄭州大學體育場挑篷體系結構分析,建築科學(核心期刊),2007,23(11),63-66;

18、 童麗萍,張曉萍,瀕於失傳的生土窯居營造技術探微,施工技術(核心期刊),2007,36(11),90-92;

19、 童麗萍,張曉萍,生土窯居的存在價值探討,建築科學(核心期刊),2007,23(12),7-9;

20、 童麗萍,趙自東,賀萍,黃河淤泥多孔磚砌體的抗剪強度試驗研究,建築科學(核心期刊)2006,22(3),45-48;

21、 童麗萍,賀萍,黃河淤泥承重砌體結構整體受壓變形性能的試驗研究,工業建築(核心期刊),2006,36(5),56-58;

22、 童麗萍,胡振中,鄭州大學體育館鋼屋蓋動力特性分析,世界地震工程(核心期刊),2006,22(1),84-88;

23、 童麗萍,馮志傑,鄭州大學新區體育館鋼管桁架屋蓋的結構分析,鋼結構,2006,21(5),14-17;

24、 童麗萍,曹延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風雨操場膜結構找形分析,空間結構(核心期刊),2006,12(4),50-54;

25、 童麗萍,司瑞娟,曹延波,封閉式組合膜結構的動力時程分析,世界地震工程(核心期刊),2006,22(4),110-115 ;

鑑定成果

1、《高校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質量的綜合評估》1998年通過河南省教育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鑑定,教學成果鑑定證書號為:1998豫教學鑒字[001]號,項目主持人,第一名;

(2、《高層建築玻璃幕牆結構體系的非線性問題研究》1999年通過河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鑑定,科技成果鑑定證書號為:豫科鑒委字[1999]第864號,鑑定等級:國內領先;項目主持人,第一名;

3、《大位移殼體非線性力學分析與計算》2000年通過河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鑑定,科技成果鑑定證書號為:豫科鑒委字[2000]第138號,鑑定等級:國內領先;項目主持人,第一名;

4、《板殼問題新的有限元模式研究》2000年通過河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鑑定,科技成果鑑定證書號為:豫科鑒委字[2000]第073號,鑑定等級:國內領先;第4名;

5、《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複雜結構體系的研究》2003年通過河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鑑定,科技成果鑑定證書號為:豫科鑒委字[2003]第670號,鑑定等級:國際先進;項目主持人,第一名;

6、《黃河淤泥節能承重多孔磚產品的研究》2005年通過河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鑑定,科技成果鑑定證書號為:豫科鑒字2005第274號,鑑定等級:國內領先;項目主持人,第一名;

7、歐盟第五框架計畫(INCO計畫)研究項目,《採用科學方法為中國不同社區制定可持續發展方案》(ICA4-CT-2002-10007)之子項目《河南省下伏頭村生態環境與居住模式的可持續發展研究》,2006年4月30日通過歐盟科技協會組織鑑定;鑑定等級:優秀;

專利申請

1、《一種正交圓角條形孔黃河淤泥模數多孔磚》(專利申請號:200720089991.0)主持人,第一名;

2、《小框體複合保溫隔熱體系》(專利申請號:200820220705.4)主持人,第一名;

3、《一種可拆裝的建築物遮陽裝置》(專利申請號:200720071369.7;專利公開(公告)號:CN201080778);主要參加者:第二名;

國家標準制定

國家產品標準《黃河淤泥多孔磚》於2007年5月獲得建設部產品標準制定立項。

標準的編制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於2008年10月報批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待批准頒布實施。

獲獎記錄

2006年度獲得了鄭州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 證書號:T200602;這個獎項是仿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中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的獎勵辦法,每兩年評一次,一次不超過兩人。迄今為止只有4人獲得。

《黃河淤泥節能承重多孔磚產品研究》獲2007年度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證書號:2007-J-050-R01/10,項目主持人(第一名)。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複雜結構體系的研究》獲2004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證書號:2004-J-042-R01/09,項目主持人(第一名)。

《高層建築玻璃幕牆結構體系的非線性問題研究》獲2000年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證書號:00059;項目主持人(第一名)。

《21世紀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與培養》獲2000年河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證書號:豫教[2000]00875號;項目主持人(第一名)。

河南省優秀專家(2008年)。

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

河南省女職工標兵(2005年)。

鄭州市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2006年)。

鄭州市十大科技女傑特別貢獻獎(2006年)。

鄭州市十大傑出女性(2004年)。

鄭州市三八紅旗手(2004年)。

鄭州大學三育人標兵(2007年)。

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998年)。

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998年)。

鄭州大學優秀教師(1999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