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作者:(法)凡爾納 譯者:陳筱卿
圖書目錄
主要人物表
一、飛逝的巨礁
二、贊成與反對
三、隨先生尊便
四、內德·蘭德
五、向冒險迎去
六、全速前進
七、不知其種屬的鯨魚
八、動中之動
九、內德·蘭德的怒火
十、海洋人
十一、“鸚鵡螺”號
十二、一切都用電
十三、幾組數字
十四、黑潮
十五、一封邀請信
十六、漫步海底平原
十七、海底森林
十八、太平洋下四千米
十九、瓦尼可羅群島
二十、托雷斯海峽
二十一、陸上幾日
二十二、尼摩艇長的閃電
二十三、強制性睡眠
二十四、珊瑚王國
二十五、印度洋
二十六、尼摩艇長的新建議
二十七、一顆價值千萬的珍珠
二十八、紅海
二十九、阿拉伯隧道
三十、希臘群島
三十一、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時
三十二、維哥灣
三十三、失蹤的大陸
三十四、海底煤礦
三十五、馬尾藻海
三十六、抹香鯨和長鬚鯨
三十七、大冰蓋
三十八、南極
三十九、大事故還是小插曲
四十、缺氧
四十一、從合恩角到亞馬孫河
四十二、章魚
四十三、墨西哥灣暖流
四十四、北緯47度24分,西經17度28分
四十五、大屠殺
四十六、尼摩艇長最後的話
四十七、尾聲
文摘
一八六六年出了一件怪異的大事,是一個沒人說得清也無法說得清的怪現象。一段時間以來,有好些船隻在海上與“一個龐然大物”相遇。那是一個長長的梭子狀物體,有時泛著磷光。比鯨魚的個頭兒大,而且速度也比鯨魚陝得多。
在一八六七年的頭幾個月里,怪物的事似乎已經被遺忘了,不會再被人提起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些新的情況又出現在公眾的面前。這一次,已經不再是什麼有待解決的科學問題了,而是一個必須加以避免的真真切切的危險。那怪物變成了暗礁,但卻是個能飛逝的無法捉住的暗礁。
一八六七年三月五日,蒙特婁海洋航運公司的“莫拉維揚”號夜航至北緯27度30分、西經72度15分的海面上,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塊礁石,可任何海圖上都沒有標明這一帶海域有此礁石。出事地點被準確地測定、記錄下來,而“莫拉維揚”號也無任何損壞,便繼續航行。它是撞到了一處暗礁呢,還是撞到了遇難船隻的殘骸?無從得知。但是,等到回到船塢進行檢查時,才發現船的一部分龍骨已被撞裂。
三個星期後,又發生了類似的事故。
—八六七年四月十三日,海上風平浪靜,風向甚宜,“斯科蒂亞”號正行駛在西經15度12分、北緯45度37分的海面上。
下午四點十七分,旅客們正在大廳里用晚餐,突然間,“斯科蒂亞”號左舷輪後部輕微地撞擊了一下。
“斯科蒂亞”號並沒有撞上什麼,而是自己被撞到了。撞擊似乎非常地輕,所以船上的人都沒有因此而有所不安,但是,大家卻聽見貨艙監運員跑到甲板上來,大聲喊叫道:
“船要沉了!船要沉了!”
安德森船長立即下到底艙。他發現五號艙被海水浸入,而且浸水速度很快,說明破口處窟窿很大。安德森船長立即下令停船,並派一名水手潛入水中察看損毀情況。原來船體吃水線以下部分有一個兩米寬的大洞,這么大的洞湧進的海水是無法堵得住的。因此,“斯科蒂亞”號只好在它的幾個驅動輪被淹沒了一半的情況下,繼續行駛著。此時,它距克利爾岬三百海里,所以晚了三天才駛回利物浦,進了公司的船塢。這三天可是讓利物浦的人驚恐得夠嗆。
“斯科蒂亞”號被架上了乾船塢,工程師們開始對它進行檢查。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水線下兩米半的地方,破了一個有規則的等腰三角形。鐵皮上的裂口很整齊,即使使用打孑L鑽也無法打出這么規則的洞來。如此看來,弄穿這個洞的鑽孔工具肯定不是用一般的淬火技術製作的,而且,這個工具用巨大力量衝出來,穿透四厘米厚的鐵板,還得倒退出來,這簡直令^難以相信。
自此,以前的那一次次海難的不明原因,全都歸結到這個怪物的身上。由於這個大怪物的存在,各大洲問的航路變得日益危險,公眾堅決地要求,應不惜一切代價,把這頭可怕的大怪物從海洋里清除掉。
P10-11
序言
潛心閱讀古代經典作品的機會越來越少,可是偶爾翻看《詩經》或者《莊子》,卻總有怦然心動的感覺。古人筆下的文字,充滿了對生命本真的描摹,因而顯得鮮活有力。也許,那是因為他們更少身外瑣碎之事的束縛,比今天的我們更具純正的天性吧。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過這樣一個天性純正的階段,可是童年稍縱即逝,於是常常化為我們成人之後思之念之的對象,它像故鄉一樣,越想念越嚮往。歷史上無數詩人寫過思鄉的文字,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白居易“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其實,無論是對童年美好的回憶,還是對故鄉深切的思念,都是對逝去時光的追懷,亦是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童年、故鄉,它們早已經不是原本所指,童年即故鄉,故鄉即童年,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人的心靈家園,承載了太多原本不具有的意義。
童年,是一個人時間上的“根”;故鄉,是一個人空間上的“根”。尋“根”之作,常常是作家最投人心力的作品,他們用飽含深情的筆,營造著與現狀不同的另一個世界,寄託著自己的理想,這是一個現代人在精神上尋找“回家”的路。就像林海音在《城南舊事》出版後記中表白的:“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物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這樣的文本,有著獨立於作家現世生存環境的脫俗氣質,常常直抵心扉,令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因為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也藏著一個象徵著美好的童年,這就好比見月思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每念及此,總覺得若能夠甄選一些以童年為母題的優秀作品加以出版,當是美事一樁。因為不同作者總有不同的視角,看看他們筆下過去的時光,也許會讓我們有更多的體悟。於是想到了“童年書系·書架上的經典”這樣一個叢書標題,我們將遴選古今中外名家關於童年題材的精品佳作,期望用圖文並茂的形式,搭建一座屬於作家也屬於讀者的精神家園。
如若廣大讀者能夠開卷有益,撫今追昔,溫“故”知新,我們的美好願望也就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