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廣東經濟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平裝: 18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45402545, 9787545402544
條形碼: 9787545402544
商品尺寸: 25.6 x 18.2 x 1.2 cm
商品重量: 381 g
品牌: 廣東經濟出版社
ASIN: B002HVD5FM
內容簡介
《章動的地球(關於環境變遷的探索)》作者對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頻繁發生且呈增加的趨勢,深感憂慮。面對當今科學對地球環境問題存在各種各樣的說法,許多學說至今都在探索,筆者產生強烈的自責心和求知慾,先後研究了近代和現代自然科學和環境科學相關理論,籍此思考當前出現的各種環境問題。針對地球生態問題和突發自然災害以及海陸起源、物種起源等複雜問題,作者試圖找到一種方法去填補各經典理論的裂痕。
作者簡介
李亞南,男,生於1968年,經濟師,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學歷。1990年本科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後,一直供職於廣東省環境保護局。自1993年開始發表文章,先後在《中國環境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環境雜誌》、《環境科學雜誌》、《城鄉生態環境雜誌》、《可持續發展通報》、《廣東科技》等刊物上發表數十篇文章,曾出版專著《環境污染控制與實踐》,並參與編寫和出版《廣東省自然災害地圖集》、《跨世紀廣東省可持續發展戰略》等著作。
目錄
第一章 物質與能量/1
一、物質與能量的概念/3
二、物質與能量的產生/3
(一)物質的產生/4
(二)能量的產生/4
三、物質與能量的關係/4
(一)能級/5
(二)物質能級的高低/7
四、質能轉換的本質/8
五、生物圈基本物質:水一二氧化碳一氮化合物/10
(一)水/10
(二)二氧化碳/11
(三)氮化合物/11
六、生物圈基本能量:光一熱一聲/12
(一)光/12
(二)熱/14
(三)聲/15
七、質能轉換在實踐中的套用/16
(一)分解一合成一催化劑/16
(二)耦合一共振一衍射/18
(三)分子態一離子態一共價態/22
(四)能級變化一安全事故一環境污染/23
八、能量中和說推斷/25
(一)無序一通道一有序/25
(二)能量中和/28
第二章 生物圈基本能量:光一熱一聲/29
一、光/31
(一)光的產生一光的種類一光的能量/31
(二)光的輻射一光的傳播一光的散射、反射與吸,11=/’39
(三)光電效應一光化學效應一聲光效應/42
二、熱/43
(一)熱的產生/44
(二)熱的傳播/44
(三)熱的吸收/45
三、聲/45
(一)聲波的反射/45
(二)聲波的衍射/45
(三)聲波的干涉/45
(四)聲波的共鳴/46
四、光一熱一聲的環境問題/46
(一)光污染/46
(二)熱污染/47
(三)聲污染(噪聲)/48
第三章 風和洋流的形成與影響/51
一、地幔對流一大氣環流一氣流與地磁場成礦/53
(一)地幔對流/53
(二)大氣環流/54
(三)氣流和地磁場成礦/59
二、氣流和地磁場對地殼的作用/61
(一)改變地形/61
(二)爆發火山/63
(三)形成地震/66
三、洋流一厄爾尼諾現象一拉尼娜現象/69
(一)洋流/69
(二)厄爾尼諾現象/72
(三)拉尼娜現象/76
四、風帶來的環境問題/77
(一)颱風/77
(二)龍捲風/81
(三)沙塵暴/82
第四章 海陸的起源與變化/87
一、磁場一地磁場一磁變化/90
(一)磁場/90
(二)地磁場/91
(三)磁變化/94
二、星球一地球一月球/97
(一)星球/97
(二)地球/98
(三)月球/103
三、大洋一濕地一湖泊/107
(一)大洋/107
(二)濕地/109
(2-)湖泊/111
四、洋流一河流一海灣/112
(一)洋流/112
(二)河流/114
(三)海灣/116
五、山脈一島嶼一平原/118
(一)山脈/118
(二)島嶼/121
(三)平原/122
第五章 生物的多樣性/123
一、生命起源一突變一漸變/125
(一)生命起源/125
(二)突變/126
(三)漸變/127
二、分子一細胞一生命/130
(一)分子/130
(二)細胞/131
(三)生命/131
三、溫度一濕度一粘度/133
(一)溫度/133
(二)濕度/134
(三)粘度/135
四、圈層一界面一膜/136
(一)圈層/136
(二)界面/137
(三)膜/138
五、能量一光與磁一遠紅外線/138
(一)能量/138
(二)光與磁/140
(三)遠紅外線/141
六、固水(能量)一固碳一固氮/143
(一)固水(能量)/143
(二)固碳/144
(三)固氮/146
七、動物一植物一微生物/148
(一)動物/148
(二)植物/148
(三)微生物/148
八、磁場一火山一火山灰/149
(一)磁場/149
(二)火山/149
(三)火山灰/150
九、環境污染一沙漠化一物種消失/151
(一)環境污染/151
(二)沙漠化/152
(三)物種消失/153
第六章 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155
一、再論生命形成的機理/157
二、如何產生污染/158
(一)吸附一遷移一富集/159
(二)污染事件一重元素一高能量/160
三、污染形式的轉變/166
四、酸雨一灰霾一黑臭現象/168
(一)酸雨/168
(二)灰霾/170
(三)黑臭現象/173
五、污染損失一污染治理一生態建設/177
(一)污染損失/177
(二)污染治理/178
(三)生態建設/180
附錄地質年代與生物發展階段對照表/189
主要參考文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