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竇振彪(1785~1850年),字升堂,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於廣東吳川縣硇洲島。任金門水師總兵和福建水師提督前後20年。
竇振彪13歲時父母相繼去世,寄食姑母家。自小熟悉水性,精通武功。嘉慶十九年(1814年)由行伍選拔補廣東水師千總和水師提標中營守備。此後,歷任提標中軍參將、水師副將。道光九年(1829年)署瓊州鎮水師總兵。道光十年九月升任福建水師金門鎮總兵。道光十二年,台灣嘉義縣張丙、陳辦等人起事,他奉命於十一月帶兵2000多名渡台,會同福建陸路提督馬濟勝,一同圍剿。翌年初平定-。因獲道光皇帝頒旨賞戴花翎。
台灣平亂返廈後,他一再搗破同安潘塗、瓊頭以及杏林諸鄉賊巢,又搜剿晉江蓮埭,惠安白崎、獺窟以及南安大盈、朴罻等鄉,獲奸匪無數。
據《國史館列傳》載,道光“十九年,英夷兵船屢犯大墜洋面及梅林各洋,振彪督舟師擊之;二十年二月,夷船復游駛梅林洋面,振彪令哨船截攻,以炮火聯絡,擊斷夷船帆索,英夷鏇遁。四月,於穿山洋面擊毀夷船一隻,又於虎嶼洋面擊沉杉棉線船一隻”。時閩浙總督鄧廷楨多次在奏摺中褒獎竇振彪,道光皇帝朱批:“所辦認真,可嘉!”
道光二十年七月,英國東方遠征軍首次進犯廈門,振彪部屬陳勝元、林建猷奮戰英軍,獲道光皇帝頒旨嘉獎。而他亦親自督率的金門鎮水師亦及時趕到現場,與英軍展開炮火攻擊,“夷船見勢不敵,隨即逃竄”。翌年一月英軍攻陷廣東多處炮台,虎門炮台也已失守。他臨危受命,於二月出任廣東水師提督。但未及上任,清廷已與英軍簽署停戰協定,鏇將他轉調福建水師提督。八月,英艦再次進犯廈門。當時他剛好出洋緝盜,未能親自在場指揮這場戰鬥,而當晚廈門就被英軍攻陷,因而受朝廷處分。
他“平生以造人才為先,知人善任”,“與文員和衷共濟,不設城府”。其原配夫人吳氏的長兄,多次要求他為外甥安排一官半職,卻被他斷然拒絕:“甥無仕宦才,用之反促其禍,亦損我德,事不可議。”
道光三十年,卒於福建水師提督任上。越年鹹豐即位,頒旨贈竇振彪“太子太保”,謚“武襄”,並賜“祭葬”,還題寫一篇御祭文,御賜豐碑,至今仍留存吳川縣梅罼鎮。
後人
道光三十年二月二十日(1850 年4 月2 日),竇振彪在廈門病逝於福建水師提督任上,時年六十五歲。第二年十一月(1851 年12 月),下葬在家鄉廣東吳川縣硇洲島糖房村西坡判明坑上(後人稱竇大人嶺)。
竇振彪墓碑上顯示三名後嗣︰孝男竇熙,福建候補知縣,賞戴藍翎;義子竇壯齡,候補營千總;孝孫竇繼光,五品廕生。還有一名侄子竇壯懷,署硇洲營都司。光緒十四年(1888 年)官方纂修的《吳川縣誌》,裡面有如下記載︰竇熙,以父振彪恩廕知縣,署泉州府同知;竇壯齡,振彪子,松山營參將;竇壯懷,振彪從子,都司。另還提到一人︰竇壯國,以父振彪廕騎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