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Chuandong man
釋文:中國晚期智人。1979年發現於貴州普定縣城西約4千米的穿洞中(北緯26°17′,東經105??43′),後經多次發掘獲得較為完整的兩個人類頭骨化石、上下頜殘片及零星幾枚牙齒。同時出土的伴生動物有獼猴、黑鼠、箭豬、鼬、熊、赤鹿、豬獾及犀牛等12個屬或種。除犀牛外,其餘均為現生種屬。在遺址中發現有人工痕跡清楚的石製品3千餘件,其中包括石核、石砧、石錘、刮削器、尖刃器及砍砸器等。另外還發現有大量的骨器和骨角製品500餘件,其中包括磨製骨器(如骨鏟、骨錐、骨針、帶叉的扁骨器及無刃骨棒等)和打擊骨製品及有加工痕跡的鹿角,還有大量灰燼、幾個火堆餘燼和7000多件燒骨殘片。穿洞人頭骨呈卵圓形、鼻樑不高、顴骨凸出,鼻額縫近水平走向,犬齒窩較淺、上門齒呈鏟形,屬典型蒙古人種。顱骨的尺寸不如柳江人、山頂洞人,顯得較為纖弱,頭骨的前額也較窄,與資陽人、麗江人相似。有人認為這可能意味著穿洞人,麗江人和資陽人一起代表了中國晚期智人的西南模式。已發掘的堆積物厚達3米以上,從文化遺物看,上、下兩部的遺物有明顯不同。自第2~5層(上部),第8~10層(下部),而第6~7(中部)發現遺物極少。下部的遺物稱其為穿洞早期文化,上部為晚期文化。穿洞的早期文化比較接近四川漢源的富林文化和桐梓馬鞍山遺址上部的文化遺物,與攀枝花市龍灣洞的下層器物組和漢源獅子山的石製品大同小異。穿洞人的晚期文化與鄰近的白岩腳洞和興義的貓貓洞文化應屬於同一文化。穿洞史前遺址年代,其下部僅有一個14C年代數據,為距今1.6萬年左右。中部為(9610±100)年;上部第3層為(8080±100)年,第5層為(8540±100)年,人類化石大部采自5層以上
相關詞條
-
穿洞遺址
穿洞遺址為中國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和稍晚的史前期遺址。在貴州省普定縣城西南約5公里的新寨村一孤山上。洞穴因南北對穿而得名。1978年貴州省博物館調查發...
詳細介紹 考古發掘情況 亞洲文明之燈 穿洞人類頭骨化石與人類起源 -
穿洞雲
在空中見到直徑約數百公尺的雲洞,被稱作雨幡洞雲,亦稱作穿洞雲。形狀猶如科幻大片《獨立日》中外星飛船入侵地球時的場景,這種現象數十年來令科學家們困惑不已。...
簡介 現象 形成條件 產生原因 出現 -
穿洞瀑布
穿洞河位於貴陽東北的翁安縣城約30華里處,這裡兩岸危崖高聳,奇峰對峙,一灣碧水從峽谷之中潺潺流出,驀地奪岩而墜下,濺珠碎玉,激起水花無數,形成陣陣雨霧,...
簡介 歷史由來 環境奇特 旅遊資源 -
穿洞舊石器遺址
穿洞舊石器遺址,普定縣城西北,距縣城6公里。是一座孤山上的石灰岩溶洞,位於山腰間,洞口約20多米高。1981年和1982年,這個洞裡進行過兩次發掘,出土...
景點簡介 交通指南 美食 -
穿洞古人類遺址
穿洞古人類遺址位於安順以北26公里的普定縣城郊,是我國繼北京周口店遺址之後一次極其重要的發現。
簡介 歷史沿革 遺址簡介 -
身體穿洞
身體穿洞指在身上穿洞,常見有耳洞、鼻洞、臍洞等,再戴上飾物如耳環、鼻環、臍環等,在一些民族傳統中,穿洞或穿環是代表身份,亦有些是因為宗教或趨吉避凶而穿環。
-
穿洞早石器遺址
穿洞古人類遺址位於安順以北26公里的普定縣城郊,是我國繼北京周口店遺址之後一次極其重要的發現。
簡介 歷史沿革 遺址簡介 詳細介紹 -
紫雲格凸河穿洞
位於貴州省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名勝區面積70平方公里,包括大小穿洞、大河、黃家灣等景區。“格凸”為苗語,意為跳花聖地。景區集岩溶山、水、洞“三奇”,雄...
信息 天工集成 簡介 幽谷洞天 深山峽谷 -
穿洞自然村
穿洞自然村,隸屬於母享鎮穿洞村委會。位於母享鎮穿洞村南邊,距離母享鎮9公里,國土面積1709畝,海拔 1650 米,年均氣溫11℃,適合種植玉米、烤菸等...
村情概況 農村經濟 基礎設施 人口衛生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