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桑
空桑
上古地區名,沿用至東周晚期,主要指今魯東豫西地區(此地區屬於古九州之一的兗州。古兗州包括了今河南東部、安徽北部、山東兗州等地)。《路史》:“空桑者,兗鹵也,其地廣絕。高陽氏所嘗居,皇甫謐所謂‘廣桑之野’者。”《荒史》:“空桑,兗地也,一曰‘廣桑’。”《說文》:“鹵,鹹地。”可知空桑之區多鹽鹼地,與今魯西北地區土地現狀一致。《荒史》的解釋是正確的。魯西豫東地區在龍山文化時代(2600BC-2000BC)是全中國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會聚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空桑”之“空”即“空地”的意思,在龍山文化初期(2600 BC前後)這裡是大荒之地,基本上是無人區,所以引來了大批移民,以填補空地。“桑”是指這一地區的地形呈現低濕大環境中星羅棋布著許多土丘小山,因為桑樹性喜乾爽土地,所以土丘小山十分適合種植桑樹,這一地形特點被陸續到達的各地移民迅速利用了起來,於是魯西豫東地區呈現出到處是桑樹的地區植物景觀。由於在龍山文化前半期(2600 BC-2300 BC)大量移民的湧入以及人口的本地化再生產,到龍山文化中後期(2300 BC-2100 BC),此地區已經不再有大片空地了,所以改稱為“廣桑”更為合適。 注意:空桑不是窮桑。空桑是指兗州之地,而窮桑是指堣夷之地,即指山東日照兩城鎮及其周圍地區。
空桑之地出過許多古代名人。
(1)孔子。《春秋演孔圖》:“孔子母徵在,游大澤之陂,睡,夢黑帝(遣)使請己已往夢交,語曰:汝乳必於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於空桑。”《韓敕碑》:“顏育空桑,孔制元孝。”《史記•正義》引《括地誌》:“征在生孔子空桑之地,今名‘空竇’,在魯南。”
(2)伊尹(商湯之相)。《列子•天瑞篇》:“伊尹生乎空桑。”(《博物志》卷九同)《帝王世紀》:“初,力牧之後曰摯。其母曰始,孕伊水之濱”。《殷本紀》[索隱]引皇甫謐曰:“伊尹,力牧之後,生於空桑。”又引《呂氏春秋》曰:“有侁氏女採桑,得嬰兒於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集解]引《列女傳》曰:“湯妃,有莘氏之女。”[正義]引《括地誌》云:“古莘國在汴州陳留縣東五里,故莘城是也。《陳留風俗傳》云:陳留外黃有莘昌亭,本宋地,莘氏邑也。”案:古陳留地在今河南省開封市附近,其地正在魯西豫東平原上。唐《獨異志》:“伊尹無父,生於空桑中”。《路史》:“(空桑)若乃伊尹之生,共工氏之所灌,則陳留矣。……乃若共工氏之振滔鴻水,以薄空桑,則為莘、陝之間。伊尹,莘人,故《呂春秋》、《古史考》等俱言伊產空桑,……故《地記》言:‘空桑,南杞而北陳留,各三十里,有伊尹村。’”
(3)力牧(黃帝之相)。《續博物志》卷四:“黃帝七輔:風后受金法,天老受天籙,五聖受道級,知命受糾俗,窺紀受變復,地典受州絡,力墨受淮斥。”案:“淮斥”之“淮”即淮河。力墨即《五帝本紀》提到的黃帝臣“力牧”。[集解]引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正義]引《帝王世紀》曰:“(黃帝)得力牧於大澤,進以為將。”又引《藝文志》云:“(有)《力牧兵法》十五篇。”引文指出力牧出身於大澤,這與《續博物志》將力牧與淮水流域相聯繫是一致的。文獻又云:商國師伊尹為力牧之後,且出身於“空桑”。看來,力牧家族一直生活在魯西豫東皖北沼澤地區。
(4)羲和(天文世家)。《山海經》郭璞注引《啟筮》:“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職出入以為晦明。”這一文獻資料表明,在帝堯命羲和四子敬授民時之前,該家族已經在空桑之地負責天文觀察和制定曆法有好多年了。
(5)顓頊(黃帝之孫,繼少昊登帝位者)。《山海經》郝懿行疏引《啟筮》:“蚩尤出自羊水,以伐空桑。《呂•古樂》帝顓頊生自若水,實處空桑,乃登為帝。”帝顓頊在空桑地區的具體居住地點是今河南濮陽。
(6)軒轅氏(此軒轅氏生活在黃帝氏之前)。《路史》:“軒轅氏,作於空桑之北。……伐山取銅,以為刀貨。”戰國楚竹書《容成氏》簡1云:“……盧氏、赫胥氏、喬結氏、倉頡氏、軒轅氏、神農氏、椲丨氏、壚蹕氏之有天下也,皆不授其子而授賢。”《莊子》:“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
(7)神農氏家族。《逸周書•嘗麥解》潘振雲注曰:“赤帝,指神農九世孫帝榆罔也,居空桑。”
(8)空桑氏。《荒史》:“泰壹之後有空桑氏。空桑,兗地也,一曰廣桑。”
空桑之地發生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
(1)帝舜時共工氏水淹空桑。《淮南子•本經訓》云:“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樹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闕,導廛、澗,平通溝陸,流注東海。鴻水漏,九州乾,萬民皆寧其性。”《路史》:“(空桑)若乃伊尹之生,共工氏之所灌,則陳留矣。……乃若共工氏之振滔鴻水,以薄空桑,則為莘、陝之間。
(2)蚩尤伐空桑。《歸藏•啟筮》:“蚩尤出自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丘。”《路史•炎帝》:“蚩尤產亂,出羊水,登九淖,以伐空桑逐帝。”《山海經》郝懿行疏引《啟筮》:“蚩尤出自羊水,以伐空桑。”
(3)大禹治水工程的施工重點,據現代學者徐旭生研究,是在古兗州地區。
在《誅仙》中指魔教的地名
在《鏡》中指的是一個滅亡的王朝
kōnɡsānɡ
其他解釋
1.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東山經》:“《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郝注云:“此兗地之空桑。”《北山經》:“空桑之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滹沱。”
空桑之山產琴瑟之材。《周禮·春官·大司樂》:“空桑之琴瑟,鹹池之舞,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楚辭·九歌·大司命》:“君迴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王逸註:“空桑,山名,司命所經。”《漢書·禮樂志二》:“空桑琴瑟結信成,四興遞代八風生。”顏師古註:“空桑,地名也,出善木,可為琴瑟也。”
2.瑟名。古代於夏至祀地奏樂用。《楚辭·大招》:“魂乎歸徠,定空桑只。”王逸註:“空桑,瑟名也。”北周庾信《周五聲調曲·變宮調二》:“孤竹調陽管,空桑節雅弦。”
3.空心桑樹。《呂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子採桑得嬰兒於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之。”
4.指非父母所生,來歷不明者。《舊唐書·傅奕傳》:“蕭瑀非出於空桑,乃遵無父之教。”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此生不是空桑出,不報寃讐不姓張。”明宋濂《金華張氏先祀記》:“人非空桑而生,孰不本之於祖者。”明沉鯨《雙珠記·與珠覓珠》:“古人一舉足而不忘父母。小侄身非出於空桑,頂冠束帶,立於天地之間,列於縉紳之末。”
5.指僧人或佛門。元楊載《次韻錢唐懷古》:“空桑說法黃龍聽,貝葉繙經白馬駝。”清龔自珍《摸魚兒·乙亥六月留別新安作》詞:“空桑三宿猶生戀,何況三年吟緒!”
6.空桑村。位於河南省杞縣葛崗鎮,現在分為東空桑村和西空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