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稅收精裝細化管理研究》主要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獲得了長足發展,GDP由1978年的3624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209407億元,國際排名上升到世界第4位,整個社會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稅收事業也快速發展,全國稅收收入從1994年的4789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37636.3億元,年均增長18.7%。但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中也內藏著隱憂,主要表現為稅收征管與稅制改革不協調,稅收征管適應不了經濟的發展要求,徵收管理成本高,稅收徵收率低,稅收流失現象嚴重,等等。同時,我國在稅收管理方面的理論研究又不足,傳統的稅收管理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面對挑戰,理論界和實務工作者逐步認識到加強稅收管理的重要性,加大了對稅收征管的分析和研究。國家稅務總局和各地圍繞構建新型稅收征管模式進行了大量積極的探索,先後實施了徵收、管理、檢查“兩分離”、“三分離”征管體制改革;建立了“以申報納稅和最佳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為依託,集中徵收、重點稽查”的“30字征管模式”;按照“科技加管理”的要求大力推進稅收信息化建設等。但是,在改革過程中,由於對傳統稅收“專管員”制度的理解和執行上的原因,許多地方取消了稅收“專管員”,導致“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普遍存在,稅收成本居高不下,由於管理不到位造成的稅收流失還相當嚴重。為此,2004.年,基於我國稅收管理現狀及其發展需要,國家稅務總局在原“30字征管模式”後增加了“強化管理”,並進一步提出要推進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從制度上解決“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頑疾。
但國家稅務總局提出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也僅僅是針對“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現實提出的治稅理念,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促進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貫徹落實的制度體系,甚至什麼叫“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還在全國各地稅務部門的實踐探索中,有待進一步歸納和總結。
筆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跨學科研究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對稅收精細化管理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