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80年代的中國秦嶺和巴山交接處的落後農村里,1980年秋,秦巴地區的一個僻靜小山村,一戶姓李的人家生下了第三個孩子,取名“三娃”。三娃的爺爺在解放前,被抓壯丁迫害的精神失常。父親是全縣的勞模,曾經受到過毛主席的嘉獎。母親是封建的農村婦女,大姐是純樸的山村小姑娘,二哥是家庭里唯一的知識分子。一家人開開心心、無憂無慮地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大山里。一個月後,村里開始回響計畫生育政策……
1985年,爺爺精神恍惚的離家出走;山村集市上收藥材的老光棍看上了大姐,媒婆前來說媒;為了大姐的婚事,二哥和父親爭吵.1986年,二哥終於考上了大學;在光棍漢金錢的誘惑下,父親同意了姐姐的婚事;大姐結婚的那一天,二哥回來鬧婚;父親趕走了二哥;大姐簡簡單單的嫁了出去;村子開始通電……1987年,大姐添喜了,生了個女娃;村子裡有了電視;為了家裡的生計,父親和姐夫加入挖金礦的隊伍……
1988年,金礦倒塌,父親僥倖的活了下來,但也染上了重病……姐姐和姐夫的婚姻發生矛盾。最後,被婚姻逼的無路可走的姐姐謀害了姐夫。幾年後,父親病逝。母親帶著三娃住到了外婆家;三娃來到父親的墳前,他開始回憶……
職員表
導演:王世兵 Director: Wang Shi Bing
編劇:王世兵 Screenplay: Wang Shi Bing
攝影:白永剛 Photography: Bai Yong Gang
美術:劉春雨 Fine arts:Liu chunyu
錄音:閻文生 Sound Engineer: Yan Wen Sheng
作曲:牛奔 Music: Niu Ben
化妝:姬英傑 Makeup Artist: Ji Yan Jie
馬文芳 Ma wenfang
獲得獎項
入選2007年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2007年德國慕尼黑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07年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大獎;
2008年中國香港國際電影節等;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廣東寶葫蘆影業有限公司(中國廣州)
土丘影視文化工作室(中國西安)
發行公司:
廣東寶葫蘆影業有限公司(2008年)
影片報導
從本月初,一個電影攝製組打破鎮安縣靈龍鄉尹家山的寧靜。他們正在這兒拍電影,電影的名字是《秦巴人家》。
據編劇/導演王世兵介紹,故事片《秦巴人家》主要通過“我”——一個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的眼光,審視秦嶺深處普通農民家庭十年間改變的曲折歷程,反映改革開放後,秦巴山區廣大農民生活艱辛而痛苦的變化過程。在當地老百姓的指引下,記者翻山越嶺來到拍攝現場——一個“V”字形山溝陽坡半山腰上。白牆黑瓦的農家小屋,屋檐下吊著串串柿餅,門前的柿子樹上,紅彤彤的柿子掛滿枝頭。正值上午,太陽從山頭照射過來,對面山坡上,漫山紅遍櫟樹葉子在微風中搖擺,鳥鳴聲和對面山上羊群的“咩咩”聲不時傳來,一群穿著時尚和刻意老土的人從屋裡出出進進。在屋子下面的斜坡上,攝製組的工作人員分工井然有序。編導王世兵打著手勢,不時發出口令。劇中“姐姐”身著破爛的衣服,正背著背籠,順著籬笆艱難地爬上山坡。一媒婆從“姐姐”身邊繞過,用複雜的眼光打量並審視著“姐姐”。在另外一場景中,“父親”穿著破爛的中山裝,胸口還掛著那個時代的特殊產物——毛澤東像章。如果不是演員臉上濃重的油彩和破爛的有些戲劇性的服裝,一般人根本看不出這是在演戲。劇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導演王世兵以前在陝西電視台拍攝一些電視劇,一直想拍一部反映農村題材的影片參加國際電影節。劇本寫好了,發愁找不到原生態的拍攝場景。暑假,他和工作人員在秦嶺山里度假、遊玩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地方。由此就決定要在這裡拍電影了。一些演員告訴記者,他們有的從西安,也有的是從北京來到山裡的,條件雖然有些艱苦,但天天“農家樂”,吃純天然綠色食品,山裡的秋景讓他們開心,山里空氣新鮮,好像進入了一個天然的大氧吧。明年暑期,劇組還要再次來到這裡,拍夏天部分。(商洛日報記者:蔣維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