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報告
正文
對科學、技術研究結果或研究進展的記錄。又稱研究報告、報告文獻。科技報告的出現早於科技期刊,在科學交流制度化之前很久,科學家們就已經在交換報告。但是,科技報告作為一種傳遞科技情報的特定類型的文獻,其歷史只能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只是研究或設計單位向提供經費的機構提交的關於研究或設計任務完成情況及財物消耗情況的報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國家的科研活動,特別是那些與戰爭關係密切的領域的研究活動加強,由於保密的需要和紙張短缺,大量研究成果以內部報告的形式出現。當時美國的許多大學實驗室和工業公司也與政府機構簽訂契約進行科學研究,並向主辦機構提供科研進展報告。大戰結束時,美、英等國派往德、日等國的專家組獲取了大量科技資料,然後整理成科技報告。戰後,科技報告數量迅速增長,據估計,1945~1950年間科技報告的年產量在7500~10萬件之間,至70年代增至每年5萬~50萬件, 到80年代每年約達70萬件。其中美國約占半數以上。世界上較著名的科技報告系列有美國政府的四大報告(PB報告、AD報告、 NASA報告、AEC/ERDA/DOE報告),英國航空委員會(ARC)報告、英國原子能局(UKAEA)報告,法國原子能委員會(CEA)報告、聯邦德國航空研究所(DVR)報告,日本的原子能研究所報告、東京大學原子核研究所報告、三菱技術通報,蘇聯的科學技術總結和中國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報告"等。特點 ①反映新的科研成果迅速。以科技報告形式反映科研成果比這些成果在期刊上發表,一般要早一年左右,有的則不在期刊上發表。②內容多樣化。它幾乎涉及整個科學、技術領域和社會科學、行為科學以及部分人文科學領域。③保密性。大量科技報告都與政府的研究活動、高新技術有關,使用範圍控制較嚴。④報告質量參差不齊。大部分科技報告是契約研究計畫的產物,由工程技術人員編寫,由於撰寫受時間限制、因保密需要以工作檔案形式出現等因素影響,使報告的質量相差很大。⑤每份報告自成一冊,裝訂簡單,一般都有連續編號。
類型 按科技報告反映的研究階段,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研究過程中的報告,如:現狀報告、預備報告、中間報告、進展報告、非正式報告;另一類是研究工作結束時的報告,如:總結報告、終結報告、試驗結果報告、竣工報告、正式報告、公開報告等。按報告的文獻形式可分為:①報告書,是一種比較正式的檔案;②札記,研究中的臨時記錄或小結;③論文,準備在學術會議上或期刊上發表的報告;④備忘錄,供同一專業或同一機構中的少數人溝通信息用的資料;⑤通報,對外公布的、 內容較為成熟的摘要性檔案; ⑥技術譯文。按報告的使用範圍可劃分為:絕密報告、機密報告、秘密報告、非密限制發行報告、非密報告、解密報告等。
美國四大報告 PB報告。1945年 6月美國成立商務部出版局,負責整理、公布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國獲取的科技資料,並編號出版,號碼前統一冠以"PB"字樣。40年代的PB報告(10萬號以前),主要為戰敗國的科技資料,50年代起(10萬號以後),則主要是美國政府科研機構及其有關契約機構的科技報告。PB報告的內容絕大部分屬科技領域,包括基礎理論、生產技術、工藝、材料等。70年代以後,側重於民用工程技術。1970~1975年間,每年發表PB報告約8000件,至1978年總共發表約30萬件。
AD報告。凡美國國防部所屬研究所及其契約戶的技術報告均由當時的美國武裝部隊技術情報局(ASTIA) 整理,並在規定的範圍內發行。AD報告即為這個情報局出版的文獻。PB、AD報告的主要檢索工具為美國《政府報告通報和索引》。
NASA報告。美國國家航空與宇宙航行局擁有的研究機構產生的技術報告。主要內容為:空氣動力學、發動機及飛行器結構、材料、試驗設備、飛行器的制導及測量儀器等。主要檢索工具為《宇航科技報告》(STAR)。
AEC/ERDA/DOE報告。1946年美國建立原子能委員會,簡稱AEC,AEC報告即為該委員會所屬單位及契約戶編寫的報告;1975年該委員會改名為能源研究與發展署 (簡稱 ERDA), AEC報告於1976年改稱 ERDA報告;1977年該署又改組擴大為美國能源部(簡稱DOE), 1978年7月起逐漸改為冠以DOE的科技報告。內容仍以原子能為重點。其主要檢索工具為《核子科學文摘》, 繼之為《能源研究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