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價值關係的歷史演變

內容介紹

問學明道系列:科學與價值關係的歷史演變,ISBN:9787500497387,作者:龐曉光 著

作者介紹

龐曉光,中科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科學哲學、科學思想史、科學文化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成果在《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學術界》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其中部分成果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摘要或全文轉載。

作品目錄

序 千里之行足下始,樂在學海風滿帆前言導論第一節 國外關於科學與價值關係研究評述 一 科學價值中立說 二 科學負荷價值說 三 科學價值張力說第二節 分析的路徑和學術價值 一 思想出發點和創新點 二 需要澄清的研究前提第一章 知識即美德:古希臘時期科學與價值的關係第一節 古希臘時期消融在形上學里的科學 一 價值是自然固有的組成部分:科學與價值在本體論意義上的融合 二 賦予宇宙以意義和價值:科學與價值在認識論上的融合 三 對科學的解釋就是對道德的解釋:科學與價值在方法論上的融合第二節 對古希臘時期科學與價值關係的思考 一 古希臘的自然觀是有機的自然觀 二 古希臘的自然觀是整體性的自然觀 三 知識即美德:希臘人對理性精神的弘揚第二章 理性和信仰融合無問:中世紀時期科學與價值的關係第一節 研究自然是對道德象徵的追求 一 在中世紀“象徵主義”的文化傳統中,科學與價值不分彼此 二 大宇宙、小宇宙的類比:自然的人格化第二節 理性與信仰兩套法則並行:在教父哲學和經院哲學中科學與價值的融合 一 希波的奧古斯丁:理性消融在信仰之中 二 羅吉爾·培根:信仰對理性的依賴 三 托馬斯·阿奎那:理性與信仰出現分離的萌芽第三章 科學的祛魅:科學革命時期科學與價值逐漸分離第一節 科學與價值藕斷絲連——科學革命前期科學與價值的關係第二節 科學與價值分離的歷史表象 一 從有機自然觀向機械自然觀的轉變中,科學被祛價值化 二 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革命,使價值在科學中隱退第三節 近代科學與價值分離的合理性分析 一 科學價值中性是科學追求客觀性的必然結果 二 科學價值中性是科學取得認識上的合法性的有效途徑 三 科學價值中性是科學獲取自治的必要選擇第四章 理性至上:啟蒙運動時期科學與價值自覺分離第一節 科學理性的光輝使價值黯然失色第二節 分析精神向價值領域擴張,導致價值的具象化或虛無化第三節 “是”與“應該”的二分法奠定了科學與價值分離的理論基礎第五章 科學與價值激進分離:19世紀巾期至20世紀前半葉科學與價值的關係第一節 科學發展的專業化,是促進科學與價值分離的強有力的因素第二節 價值中性逐漸成為社會思想中廣泛的觀念形態第三節 在各種實證論思潮的推動下,科學與價值開始激進的分離 一 在實證論思潮中,科學與價值被鮮明地區分開來 二 邏輯經驗論對科學與價值的激進分離第六章 科學中性的神話:20世紀中後期科學與價值重新結合第一節 科學世界圖景的改變將科學與價值關係的變化帶入新境界 一 “我們既是觀眾,又是演員”——主客體分界的模糊性 二 上帝在擲骰子?——微觀解釋的機率隨機性 三 絕對的價值標準趨淡,相對性觀念凸顯第二節 科學發展的社會化,使科學負荷價值彰顯無遺 一 從“小科學”時代向“大科學”時代的邁進,科學與價值相互交織 二 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問題,使傳統的“休謨問題”在現實層面失去意義第三節 價值成了後邏輯經驗論科學哲學不可缺少的維度第四節 後現代主義視野下科學的返魅結語 價值——聯結科學與人文的紐帶和橋樑主要參考文獻總目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