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梗概
歐陽子方夜讀書,
忽聞有聲自西南來,初淅瀝以瀟颯,忽奔騰而澎湃,
似山雨將至而風雨樓台,
不,似太平洋的洪濤觸巨浪、觸崖邊而散開。
啊,此秋聲也,胡為乎來哉!
但是我們不要傷感,
更不用驚怪,
用鐵一般的堅定從風雨中、浪濤中屹立起來,
這正是我們民族翻身的時代。
作家徐子羽在漫長的戰爭陰雲和瑣碎的日常生活中體驗著難以排解的苦悶:他和妻子秦淑瑾關係越來越緊張,前女友胡蓼紅的突然到訪,令這個家庭關係更為微妙,任性的胡蓼紅甚至拿著槍,逼徐子羽離婚……個人情感的愛恨交織在這個小家庭中綿延激盪。隨著日軍炮火日趨激烈,他們擱置恩怨情仇,攜手並肩投入民族解放事業。秦淑瑾與胡蓼紅在長沙合力抗擊敵兵,掩護孤兒院的孩子們撤退;而在並不遙遠的桂林,灕江邊上徐子羽聽見了秋天的另一種聲音:我們不要傷感,更不用驚怪,用鐵一般的堅定從風雨中、浪濤中屹立起來,這正是我們民族翻身的時代!
角色介紹
徐子羽:田漢對他描述是: “他是一個艱苦卓絕,可也帶些神經質的工作者。”的確,徐子羽是一個多才多藝的革命詩人。劇中的他面臨著諸多的困難——愛情與家庭上的矛盾、朋友的離去、生活拮据——卻沒有選擇臨陣退縮,而是選擇堅守在文藝崗位,滿懷希望地為處在水深火熱的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徐子羽曾說 “誰能為大眾帶來幸福的,誰就能夠給我以幸福。”,他無疑是一位不畏現實、堅守理想的奮鬥者。
黃志強:黃志強是徐子羽的好友,本來也是同徐在同一戰線的戰友,後來卻迫於現實棄文從商。在劇中,黃志強多是打圓場——他積極開導秦淑瑾 、開導徐子 羽 ,儘量化解彼此的衝突 ;徐子羽和秦淑瑾幾次矛盾升 級 ,黃志強都出來左右勸說、打圓場;胡蓼紅突然闖入面 對徐子羽秦淑瑾 ,也是黃志強從中努力緩和氣氛。體現出了商人的特性。從理想與 現實的選擇上說,黃志強代表了仍舊心懷理想 ,被迫屈從現實的普通人。
秦淑瑾:秦淑瑾的性格 ,正如水一樣 ,本性柔和,賢惠顧家,作為家庭主婦,她能在艱難時刻把一家大小事情照顧周到;對徐子羽的不少老朋友都相當和善;也能在胡蓼紅的影響下投身救助難童工作。在劇中,她在抗戰的環境氛圍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確定,最後拋棄小我,投入到民族解放事業當中。
胡蓼紅:與徐子羽一樣,她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曾和徐子羽在長沙搶救難童。與秦淑瑾相比,她幹練、勇敢 、有才、浪漫 ,不輸於大部分男性工作者,是社會價值成就的大女人形象。儘管她為了自己理想中的愛情曾做過拿槍逼人的事情,但最後胡蓼紅在愛情和事業中,毅然決然地選擇事業。可以說,胡蓼紅是新時代女性的象徵。
徐母:徐母在劇中表現的愛是令人欽佩的大愛。 徐子羽秦淑瑾吵架時 ,她的勸架是站在理性和大局上考慮 ,對兒子的錯誤毫不客氣 地指責。在抗戰艱難時期 ,她可以賣了她最寶貴的戒指 ,幫助困難中的徐子羽出版一期刊物。徐母在長沙面對秦淑瑾和胡蓼紅,也是從中不斷緩和 彼此矛盾 ,促成二人合作。由此可見,徐母是一位識體明理 、勇敢堅強的母親。
創作背景
1940 年 5 月,田漢應陳誠之召,到重慶繼續第三廳的工作。重慶期間,他與妻子林維中、女兒瑪琍(田野)、兒子海雲有一段“黃金時代”的生活。秋末冬初,前女友安娥也來到重慶從事文化抗敵工作,還帶來了她與田漢的兒子大畏。安娥在重 慶期間寫作了長篇報告文學《五月榴花照眼明》,交給田 漢指正,兩人舊情重燃。田漢陷入家庭危機。
1941年發生了皖南事變,大敵當前之際,兄弟鬩牆,同室操戈的悲劇煎熬著每一個明智的中國人。左翼人士紛紛離開重慶。政治環境的變化,加上安娥的存在, 田漢與妻子林維中的矛盾日趨激烈,到了無法生活在同 一屋檐下的境地。3月,田漢離開重慶到湖南。他希望這個離開能夠帶給他轉機,幫助他打開民族風雲和個人風 月的新局面。 正當田漢隱居南嶽菩提園的時候,5月,杜宣風塵 僕僕從桂林來訪。杜宣此一南嶽之行,是要說服田漢加盟李文釗創辦的新中國劇社。 桂林文化人苦鬥的精神重新點燃了田漢的激情, 他欣然同意加盟新中國劇社。8月,為支持新中國劇社的創建,田漢舉家遷到桂林。
11月,在新中國劇社首演話劇《大地回春》以及在慶祝郭沫若先生創作25周年紀念會上表演了長詩《南山之什》和歌曲《英雄的插曲》後,面臨著生存的困難。桂林寒冬臨近,田漢面臨著家庭、事業、生存三重危機,正是在這樣的現實中,田漢開始了新中國劇社第二部公演劇目《秋聲賦》的創作。
點評鑑賞
熟悉田漢的人看了《秋聲賦》,都有會心之笑。 因為,《秋聲賦》稱得上是田漢的自傳之作、桂林之作和抗戰之作。
所謂自傳之作,說的是《秋聲賦》的劇情幾乎與田 漢個人生活形影相隨。劇作寫了徐子羽一家,他的妻子秦淑瑾、戀人胡蓼紅、 母親徐母和女兒大純。正如田漢所說,對於了解田漢個人 生活的人,這樣的人物關係“必引起若干的實感與會心 的微笑”,因為它幾乎完全對應了田漢本人與他的妻子 林維中,當時的戀人、後來的妻子安娥,田漢的母親以及 田漢的女兒這樣的人物關係。當時的田漢與林維中的矛 盾已經進入白熱化狀態,與安娥的戀情則日趨成熟。
所謂桂林之作,可以理解為《秋聲賦》是田漢在桂 林、寫桂林的劇作。用田漢自己的話說就是《秋聲賦》“接 觸了當時沉悶空氣,也描寫了一些本地風光”。這裡的沉 悶空氣,指的是“皖南事變”之後桂林文化城的文化氛 圍;本地風光,指的是桂林的自然風光。
所謂抗戰之作,說的是《秋聲賦》的抗戰題材與抗 戰主題。《秋聲賦》寫的是文人抗戰、文化抗戰,徐子羽他 們所做的事情,不是喋血沙場,馬革裹屍,而是通過文學 作品喚醒國民的愛國意識,肅清國民的民族缺陷,激勵 國民的抗敵勇氣。
著名戲劇家熊佛西攜夫人葉子訪問田漢,看罷剛寫完的《秋聲賦》劇本,熊佛西十分感動,口占一絕相贈:
名滿天下田壽昌,
簞食瓢飲寫文章,
秋風秋雨秋聲賦,
從古奇才屬楚湘。
田漢本人對該劇說:“《秋聲賦》以一個作家的生活為經,如我的許多劇本一樣也插入了一些歌曲。導演是瞿白音兄,他為此劇也用了一些工夫,以加強其抒情的效果。我的女兒瑪琍也演了一個角色,也表現她一點演劇才能。石聯星和朱琳分飾兩個女角色。朱琳女士果然沒有負我們的期待,她演得好,唱得更不錯。其中一首《落葉之歌》很快地便為桂林的女學生們傳唱一時了。
當時桂林進步觀眾少了。每一新戲只能賣三天。《秋聲賦》因接觸了當時沉悶空氣,也描寫了一些本地風光,卻從1941年12月28日在國民大戲院上演起,演到第二年1月3日。這也就穩住了“新中國”(指新中國劇社)的經濟基礎,給了大家再接再厲的勇氣。”
作者介紹
田漢,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編劇、小說家、詞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文藝活動家,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創作歌詞的歌曲《萬里長城》的第一段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田漢早年留學日本時曾自署為“中國未來的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