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何孔德、高泉、冀小秋、陳玉先創作油畫]

1927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邊界領導發動的農民武裝起義。八七會議後,毛澤東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8月18日,改組後的湖南省委在長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開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的計畫。毛澤東在會上著重闡述了槍桿子出政權的思想。會議決定要與國民黨徹底劃清界限,旗幟鮮明地以中國共產黨的名義號召民眾,並確定集中力量在湘東贛西發動以長沙為中心的武裝起義。

油畫內容

《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

油畫《秋收起義》 歷史地再現一代偉人毛澤東面對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毅然高舉革命旗幟,率領工農革命軍,義無返顧地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堅決鬥爭的戰鬥英姿。作品用寫實與象徵相結合的藝術手法,表現了偉大的歷史事件。在造型和色彩的運用上充滿了時代氣息。場面恢弘、氣勢雄偉、主題人物高大突出、畫面明亮,具有時代的典型特徵。

油畫賞析

這幅作品的畫面充分突出了毛澤東的領袖風采,他手拿斗笠,闊步向前的姿態豪情滿天,微昂的頭顱、深邃的目光、堅定的表情,顯得高瞻遠矚。右側一組行軍的戰士,充滿信心的表情,表達出他們對領袖的信賴;中景肩扛梭鏢的兒童和身著起義軍服的士兵,回望領袖的欣喜神情,充滿景仰之情;左側齊步向前的兩名赤衛隊員,肩扛土炮,身背大刀,表現出一往無前的堅定信念。

作品的造型和色彩運用充滿時代的審美特色,場面恢弘有氣勢,主體人物高大突出,充滿象徵意味。造型具有戲劇效果,色彩濃烈,畫面明亮,具有當年備受倡導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典型特徵。

“記憶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是如此重要,而革命歷史對於一個國家更是如此。”畫家饒湘平和黃德偉表示,在那個火紅的年代,坐火車到北京看軍事博物館的畫,是懷著一種朝拜的心理,原來只有通過找畫冊才能看到的作品,今天終於看到原作。“中國的歷史跟你們每一個人有關。”這樣的畫展,對於懷有藝術夢想的畫家和老百姓來說都是珍寶,這些畫作很珍貴,將被載入史冊。

油畫作者

何孔德(1925—2005):四川人。擅長油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曾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創作室副主任。是中國軍事畫的領軍人物。不但長於在畫上調動千軍萬馬,更能將火熱的軍旅生活寓於詩情畫意中。主要作品《古田會議》、《井岡山會師》等。

高 泉(1936—):安徽人。擅長油畫。畢業於中央美院油畫系董希文工作室。曾任解放軍畫報社美術編輯,解放軍美術學院美術教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創作室主任,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一級美術師。主要作品有《心潮》、《支部建在連上》、《過草地》、《北上》等。參與領導繪製了我國第一幅半景畫《盧溝橋的戰鬥》和全景畫《攻克錦州》等。

冀曉秋(1931—):安徽人。擅長油畫、舞美設計。主要作品《葉落歸根》、《秋收起義》、《延安整風報告》等。

陳玉先(1944—):安徽人。擅長中國畫。曾任《解放軍報》美術組組長、高級編輯、一級美術師。首都美術記者協會副會長。他的畫以獨特的藝術見解和實踐,使自己成為中國當代具有一定影響的人物畫家。主要作品有《戰地寫生》、《高山下的花環》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