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篆中學

秀篆中學

秀篆中學位於秀篆鎮中心山麓泰山寺旁邊,校園面積26.6畝。秀篆中學肇始於1959年8月原是秀篆中心國小附中,現有21個教學班,學生1100多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秀中五十周年慶
詔安縣秀篆中學位於秀篆鎮中心山麓。 現有21個教學班,學生1100多人。秀篆中學肇始於1959年8月原是秀篆中心國小附中,校址初設在“龍潭家廟”,次年經地區行署和縣政府批准,獨立為“福建省詔安第五中學”,1970年9月更改名秀篆中學,曾於1971年2月至1991年8月,增設了高中部(後兩年為職業高中部),擴辦為普通完全中學。1991年9月改為國中校。秀篆中學是一所是已具辦學五秩經驗積澱的學校;是一所已具堅實人文底蘊的學校;是一所已具濃郁醇厚教學氛圍的學校;是一所已具“嚴、勤、鑽、恆”拼搏精神的學校。

校容校貌

秀篆中學位於泰山寺旁邊,校園面積26.6畝。環境優美。學校開設了電腦(20台)室,多年來,除了上級政府教育部門關懷投入外,還曾承蒙旅泰華僑王流溪先生、旅新華僑游惠芳女士、台胞邱正吉先生等以及秀篆各界有識之士的大力資助,校容校貌自身比較有較大的改觀。1986年,購買了原秀篆糧站地皮,擴大了校園面積;1989年,拆掉老圖書館、理化室,建起教學樓“騰龍樓”;1992年,拆掉原後排老教室,且挖山10米,推後建起綜合樓“中興樓”;1993年,拆掉原前排老教室,開闢了籃球場;1997年,拆掉學校西南角一排老教室,建起教學樓“毓秀樓”;1998年,在學校北面建了師生宿舍樓。

校風

學校的校訓是:“理想、勤奮、創新、奮進”,學校堅持倡導和發揚“嚴、勤、鑽、恆”的傳統學風。在上級課程改革精神引領下,學校樹立“以人為本、以德治校,服務社會”的指導思想:遵崇“重教、崇德、勤奮、創新”的辦學宗旨;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理念;加快步伐,推進課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秀篆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最近,“重振旗鼓,振興秀中;再創輝煌,報效祖國”十六字口號,已成為全校師生的誓言;學校必要的校規校矩校紀正在進一步完善;學校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正在得以傳承和發揚;學生的德、智、體、美諸方面正在不斷地發展。

師資力量

學校共有21個教學班,學生1100多人,教職工73人;專任教師68人,其中本科學歷29人,大專學歷39人,學歷合格率為100%;專任教師中,有高級教師8人,一級教師18人,市級骨幹教師3人;有6人次榮膺省市先進教育工作者或省市優秀教師(班主任)光榮稱號。學校設有黨支部,現任黨支部書記、校長是王文練同志;還設有政教處、教務處和總務處,以及工會、團委會。
先後有黃仁思、游金雲、徐東徑、劉諸友、邱高桃、邱新煥、王象蘇、葉宗崇、王象頂同志在學校擔任過校長或書記(或負責人、革委會主任)。

歷屆英才

五秩風雨兼程,五秩桃李春風。
秀篆中學建校五十年了,友已逾八千。他們中有各級領導幹部,有專家學者,有教師教授,有工人農民,有商業家企業家等等,分布在祖國各地和世界各埠,為建設家鄉,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作出了可喜的貢獻,令母校自豪。

辦學歷史

六十年代

建校初期,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克服和戰勝當時困難時期的艱苦生活,大力倡導“鐵繞子”、“松光火”精神,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屆(62屆,我校文革前唯一有機會參加高考的一屆)國中畢業生首戰告捷,中考成績列居全縣六所中學的前茅,有20多位同學考上高中或中專、師範。三年後(1965年),有校友考上了大學,學校培養出本校文革前的第一個大學生。次屆以後的幾屆國中畢業生其素質一屆更比一屆高,但遇上文化大革命運動,高考中考制度被廢除,學校教育教學秩序受到巨大衝擊。該幾屆畢業生成為了非常時期的“三屆生”。

七十年代

1971年2月,學校增設了高中部,學校擴辦為普通完全中學,時任學校革委會主任是游金雲先生。
1971年,學校貫徹“五·七指示”精神,走“五·七”辦學之路,創辦了朱坑農場(距學校有六七公里車不通的羊腸山路)。從首屆開始的幾屆高中師生輪流實行半工半讀。在那裡開闢和耕作了農田5畝多,還建設了小水電站,生產了泥炭土。學生做到既讀書學習,又學農學工,師生們過著八路軍“抗大式”的學習生活,信心百信,幹勁十足,其樂無窮。1974年10月,縣委縣政府和縣政育局組織全縣大隊支部書記以上幹部和全縣中國小校長在秀篆中學召開現場會,聽取學校領導辦學經驗的介紹。縣委、縣政府和縣市教育局領導親自帶領全體與會人員一起爬山越嶺步行到朱坑農場參觀學習,學校享譽全縣。

八十年代

學校認真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和“學雷鋒,見行動”活動,學校面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從1985年起,中考成績年年穩步提高。1984年至1994年是學校雄起騰飛的十年,時任校長為邱新煥先生。

九十年代

1991年中考成績:鞏固率100%,與考率100%,及格率95.4%,優秀率47.3%,綜合比95.54%;中考六個科目平均分均列居全縣第一。1991年和1993年,學校先後被評為“漳州市辦好國中先進校”;
1992年和1993年,學校先後被評為“詔安縣德育先進單位”和“詔安縣教育先進單位”。
1992年3月,學校黨支部書記游金雲代表學校在“漳州市中學校長會議”上作典型發言,介紹辦學經驗。那時,百里十鄉的學子紛紛到秀篆中學就讀。
九十年代中期,隨著國家推進九年義務教育進程力度的加大,教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時任校長為王象蘇先生。
1996年秋季,學校和全縣各學校一樣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法,招生不再用初考的分數線,國小畢業生全部升上國中就讀。學生數猛增:初一年段618人,初二年段316人,初三年段214人,全校學生達1148人,學生數首次突破千人大關。
1998年通過了省政府兩基工作的督查驗收。

二十一世紀

2004年中考,學校取得優良的成績。考生成績上詔安一中高中分數線(617)有28人;上橋東中學高中分數線(517分)有37人。其中游文舟考生考得668分,名列全縣考生成績第二名。
2005年11月學校在建的設施建設竣工。學校的校舍設施正在逐步完善。但較之於標準的校園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仍有待於我們繼續努力,縮小設施上的差距,改善辦學條件。
近幾年來,學校領導人更換較之頻繁,可謂利弊並存,但更多的是不利於學校的工作。
回眸五秩校史,我們既有陽光道,也有獨木橋。由於政治氣候、社會環境、經費投入、人事編制、領導作風、條件差距等原因,在我們學校的歷史上既有光輝燦爛的篇章,也有坎坷、曲折、暗淡的段句。但相信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秀篆中學的春天到來了!

秀篆中學高中部

1973年1月,學校首屆高中生畢業,共63人,破天荒地輸送了63名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學校高中部辦至1986年,歷時15年,培養出合格的高中畢業生近千名,為秀篆(也有外地)學子上中專、大學和就業創業創造了機會和條件,為當地社會和經濟的振興和發展輸送了人才,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所授榮譽

1991年和1993年,學校先後三次被評為“漳州市辦好國中先進校”;
1992年和1993年,學校先後被評為“詔安縣德育先進單位”和“詔安縣教育先進單位”。
曾被評為“省中學國小勤工儉學先進單位“,榮獲省教委的表彰獎勵。
四次(年)被評為縣教育先進單位。

發展前景

“引千道清泉澆祖國花朵,建千秋功業;傾一腔熱血鑄人類靈魂,培一代英才”。我們祖國正處在“天呈麗景,地暢春風”的盛世之時,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可以相信,在各級政府和各界有識之士的關心支持下,秀篆中學必將沿著黨的教育方針指引的方向開拓前進,奪取教書育人的新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