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舍村簡介
這些河浜連通五牧運河,又經數里直達京杭運河。由此,禮舍眾多的碼頭水道商船雲集,成為各種商品運往無錫、常州、江陰的集散之地。舊時為無錫西北境小鎮,別看它地方小,名氣頗大,是一個百年古鎮。一處處古樸厚重的建築,展示了這裡數百年的歷史滄桑;一個個文物舊址,昭示著這裡豐厚的文化底蘊。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孫冶方、薛暮橋,著名的實業家兼史志學家薛明劍的故里,正式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個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的江南名村,文化底蘊深厚,歷代人才輩出。據統計,這個現有3600人口的村,已知的散居在國內外的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專家達120多個,平均30人中就有一個高級人才,其中兩院院士4人,被譽為“教授之村”。
禮舍在清代就湧現了160多位文武官員。禮舍在清末已然是一個繁華的集鎮,這裡不但魚蝦水產之豐,農副蠶桑之盛,更涌動著以科學強國、以實業發家、以文化怡情的崇新熱潮。1892年,薛立夫率先設立“公昌”繭行,隨後有薛子瑜倡導民眾參股向日本購買無錫地區第一部自動化烘繭設備…… 民國期間有“一門四博士”,當代更有“一村四院士”等。這個看上去並不起眼的小村,用她獨有之韻征服了人們的心。在這裡,香樟樹比比皆是。一些明清建築如同符號一樣驕傲地坐落著。工業化似乎還沒有進入禮舍的心臟,在禮舍可以感覺到一股原汁原味的江南風味。玉祁的禮舍是一個被寵愛的鄉間女子,這讓所有今天身在禮舍的人自豪、幸運。
禮舍村發展
近年來,無錫市玉祁鎮禮舍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針對蔬菜生產出現的新形勢,積極開拓思路、開發市場,立足效益,以科技為支撐,走出了一條以花菜為特色產業的致富路。該村種植花菜已有20多年的歷史,所種花菜早在10多年前已聞名上海灘。近幾年在農改的春風吹拂下,該村率先進行了結構調整,種植花菜的人家日漸增多,逐漸擴展到稻田之中,目前,該村種植花菜已近千畝,成為我區花菜種植最大的基地,以盛產花菜而聞名。禮舍花菜特色村的建設,創造了很高的經濟效益,2002年全村花菜總收達160多萬元,人均收入近2000元,成為一項真正的“富民”工程。該村花菜的種植還帶動了社會效益提高,大規模的花菜種植,每到成株時節,千畝花菜一片碧綠,農家風光,景色宜人,是一項很好的美化家園的“綠色環保”工程。該村大面積花菜發展,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花菜種植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花菜產業經濟。該村計畫在今後幾年中將進一步擴大規模發展花菜種植業,建設種植、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花菜特色村。
禮舍村現有企業30多家,年銷售1000萬元以上企業只有3家,該村在2005年10月18日率先成立了無錫市第一家村級企業商會,利用商會這個載體,做到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增進了解,形成合力。村黨總支因勢利導,採用激勵措施,在全村企業中開展"玉祁創雙百億,我們怎么辦"和"外學華西,內學玉祁,禮舍怎么辦"的大討論。黨員企業業主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敢於奮勇爭先,敢於開拓創新,加大技改力度,增強企業後勁。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現在禮舍村形成了積極向上,敢於爭先的良好氛圍。社會安定,人心思上。築巢引鳳,又有兩家外來企業落戶禮舍,經濟運行出現良好勢態。禮舍村黨總支充分發揮村級企業商會的作用,營造團結奮進的氛圍,開拓創新,一心一意抓好經濟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