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海口鎮是福清市轄鎮。位於市境東部,地處龍江入海口,東南臨福清灣。面積52.64平方千米,戶籍人口75166人(2012年末)。轄1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海口。名勝古蹟有瑞岩彌勒造像,建於宋代的龍江橋,建於唐代的瑞峰寺。
沿革
海口鎮因地處龍江入海口,故名。是福清五大古鎮之一,始建於北宋,因其雄居福清灣頂部,扼龍江之入海故得名“海口”。1949年為第二區。1950年,第二區轄海口鎮和17鄉,共113村。1952年7月,第二區轄海口鎮和仙遊、牛宅、石溪、柏渡、東閣、城裡、岑兜、塘頭8個鄉。1955年9月,以區公所所在地命名,更名為海口區,轄原二區8鄉、1鎮及十區3鄉(松潭、東轎、里美),共11鄉、1鎮、63村。1956年4月,原城頭區併入,海口區轄海口鎮及牛宅、東閣、東轎、柏渡、山新、城頭、星橋、五龍、七社等9鄉,128村。
1958年設立海口公社,1961年7月分設城頭公社。1964年,海口公社轄25個大隊。1984年9月改為海口鎮。1996年,面積66.5平方千米,人口9萬人,轄南宅、坊里、隆中、北店、祥豐、塘頭、柏渡、先強、雲光、牛宅、斗恆、城裡、前村、立新、海口、後路、晨光、東嶠、東岐、梧嶼、李厝、南厝、嶺兜、洋坂、東閣、石溪、工農27個行政村和海口居委會。2004年,全鎮面積73.3平方千米,人口9.3萬人,轄1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2005年末,省政府批覆同意將祥豐、塘頭、北店、柏渡、隆中、坊里、南宅、先強8個行政村劃歸龍山街道管轄。2010年常住人口60367人(六普)。
【郵編】350313【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181103:~001 121海口居委會 ~207 220雲光村 ~210 122牛宅村 ~211 122前村 ~212 122城裡村 ~213 220斗垣村 ~214 121海口村 ~215 122後路村 ~216 122晨光村 ~217 121立新村 ~218 220東嶠村 ~219 220東岐村 ~220 220梧嶼村 ~221 220李厝村 ~222 220南厝村 ~223 220東閣村 ~224 220岑兜村 ~225 220洋坂村 ~226 220石溪村 ~227 220工農村
【東閣華僑農場】2010年常住人口3432人(六普)。【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181401:~501 123第一管理區 ~502 220第二管理區 ~503 220第三管理區 ~504 220第四管理區 ~505 220第五管理區 ~506 220第六管理區 ~507 220第七管理區
基礎設施
鎮區建設日新月異,已建成全市一流的鎮政府辦公大樓,全市規模第二的元載商業中心。新建成的還有海口郵政局、農行營業所、中國銀行海口分理處、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農村信用社、地稅所、派出所、交警中隊、交管站、供電大樓、工商分局等14個單位。法庭、廣電、司法大樓正在籌建中。鎮區有元載文化中心、海口中學、元載中學、海口中心國小、福清衛生學校、海口中心衛生院等設施完備的文教醫療衛生單位。
交通概況
該 鎮扼福清、長樂、平潭三市(縣)的交通要津,大真、元華兩條高等級公路與龍江水路形成“川”字形交通網貫通全境。距福清市區13公里;東行8公里是三萬噸的國家級元洪碼頭;西行20公里是324國道福廈線,由此接駁福廈高速公路,距福州市區73公里;往東北行車30分鐘可直達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海口港可直航世界各地。由著名僑領林紹良先生捐建的元載大橋,方便了龍江兩岸村民往來。
人文歷史
作為福清“五大古鎮”之一的海口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澱,歷代人才輩出。宋明兩代,舉人、進士“一科常中二三”。歷史名人鄭俠(1041-1116)出生於牛宅村,後遷居福清城關西塘(現福清市區有條一拂街,即以鄭俠的“一拂先生”雅號為名)。近代中國“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林則徐(1785-1850),祖籍岑兜村。著名僑領、世界福清同鄉聯誼會(簡稱世聯會,下同)主席林紹良先生和著名僑領、世聯會副主席林國民先生,均祖籍牛宅村。著名僑領、世聯會常務副主席俞雨齡先生,祖籍海口裡美村。福建省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級專家、《三角號碼字典》發明者陳以強先生,系晨光村人。革命名人,原省人大主任程式(1919.5-1998.9),系斗垣村人。
旅遊資源
海口 名村有岑兜村、牛宅村、斗垣村、晨光村。岑兜村於2005年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名居有民族英雄林則徐祖居、林紹良先生舊居。名勝有瑞峰寺、東嶽廟、瑞岩寺、通江門等古建築;始建於宋代至今保存完好的龍江古橋,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琢於元代,素有“江南第一佛”之譽的瑞岩彌勒佛石像,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清之“唐宋元明清”中的宋橋元佛皆在海口。
經濟發展
海口鎮的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持續、健康發展,並於2006年 重新入選“福建省百強鄉鎮”(第7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