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垣厚

區位

位於福建省福清市城頭鎮西池村境內 。
垣厚老人會

歷史

福清市城頭鎮西池村垣厚自然村,“垣厚”二字在平話中音近“炎鬧”也被俗稱做“炎鬧”或戲稱為“熱鬧”,村後的小山包叫“垣厚頂”,炎鬧頂更是附近的地標(公車的站名熱鬧頂)。本村形成於明清之際,第一批定居在垣厚的是從海口鎮牛宅村遷移過來的林氏,大生產時期為第十三隊。人口大約為200人,以林姓為主還有少量陳姓,大都信仰道教兼奉佛、天主教。村內有一座與村同在的白沙寺主神是五顯公,但是文革時破壞嚴重,甚至神像都被打破。村內村民根據老人回憶自發重修白沙寺,並重新從鄰鎮海口鎮的岑兜村請回五顯公供奉,寺內供奉的五顯公十分的靈!後於2000年左右重修白沙寺,建一亭植一榕樹於寺前。清乾隆時發展到鼎盛人口漸趨飽和,清末時許多人由於生計所迫有一部分人外遷,有遷到南嶺的,也有遷到鏡洋的,還有遷到市里,下南洋等等。村內還能見到一些有南洋風格的門戶或者是有著外國人面孔的老人。

古建築

村內保留有明清建築群林氏祖廳、白沙寺和較晚建成的陳氏祖廳。

林氏祖廳

林氏祖廳是從海口鎮牛宅村所遷出的族人所建。此古厝不面南也不坐北,依山勢而建,面東海而西靠垣厚山(一個小山包)。此古厝形制與四合院相類,四周高牆林立,是全村最大的建築群。正厝為六扇厝(後人加蓋添層破壞了此格局)——四房一廳。兩側各有一排廂房。正廳上原有一可開閉的神主龕上面有一些神主和遺像。後重修時拆除只留下一個小閣樓,上面供著神主牌寫著“西河神位”。閣樓下是一個畫壁,上書三大字“春滿堂”。有一個磚砌的供台。供台上原有數口舊香爐,屢遭盜竊,只能換成新的。畫壁兩旁各有一根柱子,上有一幅楹聯“西河衍派晉安世胄,長林賜姓九牧傳家”,這副聯表明了本宗的源流。再往邊上,靠牆的兩根柱子上還有一幅楹聯,“距瑞岩咫尺地靈人傑,居龍澤東西源久流長”,這幅聯大概說的是牛宅村附近的景象吧,表示本派不忘祖德。由於這個祖廳的坐向是坐北朝南,所以全村的房舍基本都是與之對應的,除解放後一些新建的房屋和白沙寺、陳氏祖廳外。現已無從居住。舊制,無論紅白喜事都要在此辦,現在時代變遷,白事都很少在此處辦,更何談紅事,只是貼上幾副紅聯罷了。

白沙寺

白沙寺和一般寺廟一樣是坐北朝南的,村人都叫它“五顯底”或者是“五顯邸”,一說是白沙寺地勢低,另說是官邸之意;莊頭廟主是華光府五顯公大人。文革時破敗只留空廟一座,神像全無,只在
白沙寺涼亭
人們記憶中留下廟名“五顯邸”。後由老人發起重修此
廟,從海口鎮岑兜村奉請神像。此時廟之形制為四扇兩進,一個天井兩個迴廊。後又建一亭、植一榕於廟前。又後念及颱風天風雨大作之時,雨必飛入廟中,將天井封住只留一天窗。壁上滿是壁畫,精美無比。這柱子上的楹聯也頗有意思
“威靈山千古蹟,廟宇嶺萬年基”
嵌著本村村名“垣厚”。

陳氏祖廳

陳氏祖廳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有趣的建築了。林氏祖廳是全村的最大的建築群,坐西朝東,奠定了全村建築的朝向的基礎。而這個陳氏祖廳在林氏祖廳的東北一小角,又偏偏選了坐北朝南的朝向。由於朝南一方緊靠著林氏祖廳的院牆,故而另在東邊開一小門,這門就好比人的嘴臉,故而老人常此處稱為“歪嘴門第”。此陳氏祖廳建造年代較晚,現尚有一戶人居住。

經濟

基礎設施 村內基本沒有工業基礎(除了一家蜂窩煤生產作坊目前還在經營,現在蜂窩煤生產作坊旁新開瓷磚加工廠,還有的就是兩個建於八十年代的磚窯,這兩個磚窯分別屬於村裡的林氏家族和陳氏家族)。
基礎設施完善,村內有活動場、籃球場、老人會等等,道路基本完全實現水泥化。村裡的村民大都經商、出國打工為生少數人依然過著務農為生的生活,近來還有一林姓村民在村內自建鰻魚養殖場,收益還算可觀。

後代成就

自90年代起,村裡的一些村民開始不滿足於祖祖輩輩早耕晚歇的生活方式,紛紛出外謀生。他們有些人經過多年的打拚已有自己的一番事業。更有後輩不斷考進市重點高中,大學人數正在逐年遞增,取得博士學位的人也不在話下。
垣厚自然村的下一代如今也正在茁壯成長,集成祖輩的老實,父輩的開拓進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