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況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截至2010年,礦產有花崗岩、石英砂、明礬、黃鐵、銅、高嶺土礦等,花崗岩儲量約8億立方米;石英砂儲量16億噸,含矽量高達96%以上。生物資源
截至2010年,水生動物有魚、蝦、蟹等679種,其中海洋魚類242種,海水蝦、蟹類73種,海水軟體動物(貝類)有169種,漂游生物266種。砂地資源
平潭縣砂地面積82.3309平方公里。由於波浪、風力的自然分選,顆粒適中,石英晶粒潔白,含矽量96%,顆粒0.1—0.8毫米,成為電子工業和建築業的重要原料。截至2012年,平潭縣已探明石英砂儲量約16億噸。主要有兩種類型,即鹹水砂和淡水砂。鹹水砂分布於潮間帶的濱海地區,面積21.1881平方公里。淡水砂按成因分為海積砂和風積砂兩種,風積砂多覆蓋在海積砂上部。平潭縣砂礦分布較集中,主要有北部的蘆洋埔、東部的流水—龍王頭和南部的七里埔—洋中澳。這三大片砂礦占平潭縣砂礦分布面積的93%以上。蘆洋埔砂礦區:分布於整個蘆洋埔平原,東北起於長江口,西南達于海壇海峽,面積30.23平方公里,占平潭縣砂礦總面積的43.6%。砂礦分布範圍廣、礦層深、儲量大,最深達30米以上。其厚度:竹嶼標準砂廠礦區在10米左右,中樓砂礦區達12米,長江澳內側達35米。據礦產部門測算,竹嶼—長江澳型砂儲量29928萬噸,竹嶼砂區原砂儲量957萬噸,中樓砂區原砂儲量9232萬噸。
龍鳳頭砂礦區:分布於流水半島至潭城鎮龍鳳頭一帶,面積22.3625平方公里,占平潭縣砂區總面積27.16%。礦區由於延伸範圍廣,下伏地形及動力環境差別較大,因此厚度與粒度等差別也較大。流水半島北岸,位於北—北北東主風向上,動力條件強,西段山門前澳兩端岬角突出,灣澳較深,有一定的砂質沉積,加上風力作用,內側風積砂礦的厚度也較大;東段大澳,為侵蝕性紅土台地岸,侵蝕明顯,沉積較少,砂礦分布斷續且厚度小;龍鳳頭地區沙灘平緩寬闊,潮間帶長,砂礦粒徑較小,林帶前沿分布著高度1~2米左右的砂堤。
洋中澳砂礦區:位於海壇島南部,面積10.4196平方公里,占平潭縣砂礦總面積12.66%。由於潮灘沉積明顯,加上朝向東南,受東南風的作用,內側風積砂礦堆積較快,七里埔淡水砂已延伸至三十六腳湖南岸。洋中澳南段為一連島砂壩,北段有高度2米以上的砂堤。
地理環境
平潭位於福建省東部,與台灣隔海相望,是祖國大陸距離台灣 島最近的地方。平潭,簡稱“嵐”,俗稱海壇,亦稱海山,為福建省管轄的綜合實驗區,由以海壇島為主的126個島嶼組成,是福建省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是福建的“馬爾地夫”,同時也是著名的漁業基地。平潭歷史悠久,但開發較晚,島上還保留著大片海島原始建築,優美典雅,天藍海更藍,每年夏天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度假。經過國家的開發現在島上名企雲集,台灣宸鴻集團、台達電子等企業相繼落戶平潭。現在平潭是中國最特的特區,是個面向全世界的對外開放視窗。境內地勢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積平原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腳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溫19.5℃。主要礦藏資源有花崗岩、石英砂。縣道經娘宮渡口和全省公路相連。牛山漁場為全省三大漁場之一。有大小碼頭35座,主要漁港有澳前、流水。名勝有國家級海島森林公園、海壇風景名勝區。南壟村的殼丘頭新石器時代遺址、田美村的江繼芸墓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何前往平潭
機場:距離平潭最近的機場是福州長樂國際機場動車高鐵:平潭目前在建北京至平潭高鐵福平段(京福段已於2015年中旬通車),預計2019年初全線通車。屆時福州到平潭僅需半小時。目前距離平潭最近的火車站是【福清火車站】,福清火車站已開通多個車次連線福 州、莆田、廈門、深圳、上海、杭州、南京、寧波、溫州、北京、濟南、合肥、南昌、長沙、貴陽等國內主要城市。
自駕:旅客可經漁平高速進入平潭,在2010年已經有平潭海峽大橋和大陸相連,
輪船:台灣的旅客可通過“海峽號”渡輪前往平潭。從台中到平潭3小時,台北到平潭3.5小時。
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先秦,屬於閩越地秦朝二十六年(前221年),平潭屬閩中郡。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屬閩越國; 漢武 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屬會稽郡南部都尉。
至漢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福建不設治。始元二年置冶縣,境內屬之。東漢建安元年(196年)冶縣改名侯官縣,縣內屬之。
東漢建安八年(203年),屬會稽郡侯官都尉。
三國吳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屬會稽南部建安郡侯官縣。
晉太康三年(282年),析侯官縣東部地置原豐縣,原豐列為首邑,境內地分隸於原豐、侯官。
晉太康三年(282年),屬揚州刺史晉安郡原豐縣。元康元年(291年)晉安郡原豐縣改隸於江州刺史。
南朝明帝泰始四年(468年),晉安郡改名晉平郡。南齊建元二年(480年)復名,仍隸江州。
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原豐與侯官合併,稱東部侯官,境內屬之。
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屬東揚州晉安郡原豐縣。南陳永定元年(557年)增置閩州,屬閩州原豐縣;天嘉六年(565年)取消閩州,仍屬東揚州晉安郡原豐縣;光大二年(568年)改晉安郡為豐州,平潭屬豐州原豐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東部侯官改稱原豐縣,開皇十二年原豐改稱閩縣,境內則先後隸於原豐、閩縣。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改豐州名為泉州(今福州),州駐地 原豐縣,平潭屬泉州原豐縣;大業二年(606年)泉州改稱閩州,州駐地閩縣;大業三年(607年),廢閩州,改置建安郡(郡治閩縣),平潭屬建安郡閩縣。
唐朝開創道、州、縣三級制。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為建州,平潭屬建州閩縣。武德六年(623年),建州復稱泉州,隸嶺南道,析閩縣置新寧縣,閩縣為州駐地。武德八年(625年)置泉州都督府,改新寧縣為長樂縣,平潭屬泉州長樂縣,州駐地閩縣。
唐朝聖歷二年(699年),析長樂縣南8鄉置萬安縣,平潭屬泉州(今福州)萬安縣,州駐地閩縣;景雲二年(711年),泉州復名閩州,設閩州都督府,萬安屬閩州,州駐地候官縣; 開元十三年(725年),改閩州為福州都督府(福州名由此始,此後泉州名即指今泉州)隸屬江南東道; 天寶元年(742年)改福州為長樂郡,萬安縣更名福唐縣,平潭屬江南道長樂郡福唐縣。
五代後梁太祖開平二年(908年),福唐縣改名永昌縣。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稱閩王,閩國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為大都督府,平潭地屬之。 閩國同光元年(923年),復名福唐縣,均屬福州,州駐地候官縣;
閩國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審知卒,子延翰立,稱威武軍留後,屬之。
閩國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延翰自稱閩王,十二月被王審知養子延稟所殺,延翰弟延鈞繼,尋封閩王。屬之。
閩國龍啟元年(933年),福州改稱長樂府,改福唐縣為福清縣。
閩國天德二年(944年)閩王王延政據建州建殷國,後改閩國,以福州為東都,平潭屬東都福清縣。 後漢乾祐元年(948年),福州改稱福州威武軍。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軍為彰武軍,平潭屬福州彰武軍福清縣。宋朝改唐代的道、州、縣制為路、州、縣制。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福州彰武軍復稱福州威武軍,屬兩浙西南路。 雍熙二年(985年)置福建路,領12縣,平潭屬福清縣。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為福安府,定為行都,平潭屬福安府福清縣。元朝,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領路、州、縣。 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為福州路,屬福建等處行中書省。 元貞二年(1296年)升福清縣為福清州,平潭屬福建行中書省福州路福清州。明初承襲元制,改路為府。 洪武元年(1368年)福州路改福州府。 洪武二年(1369年),福清州復為福清縣,平潭屬福清縣。
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鍵(年號隆武)稱帝福州,改福州府為天興府,順治三年復原名,屬天興府。
清承明制,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縣丞移設於平潭。以海壇島及周圍嶼頭島、小練島、大練島、小庠島、東庠島、牛山島、吉釣島、草嶼、塘嶼析歸福清縣丞管轄。 嘉慶三年(1798年)二月二十七日,析原福清縣丞管轄區域海壇島及周圍9島置平潭海防廳,直屬福建 寧福道福州府。中華民國初期部分實行省縣二級制。
民國元年(1912年),5月5日,閩縣、侯官縣裁撤歸併,稱閩侯府原縣一切事務均歸福建 閩侯府接收管理。閩侯府印信於12日啟用, 福州府印信於同日作廢。 民國元年(1912年)10月14日,廢平潭海防廳置平潭縣,仍屬寧福道閩侯府。同年11月,閩縣、侯官縣印又重新啟用。民國2年3月廢府, 閩縣、侯官縣再次合併為閩侯縣,轄地範圍不變,取兩縣原名首字定名為閩侯縣,仍列為全省首邑,與平潭縣屬東路道(後改名為閩海道)同隸屬東路道。
民國3年(1914年)東路道改名閩海道。 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平潭直屬省轄。
民國22年(1933年)11月“福建事變”,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福建劃分4省,平潭屬閩海省。“福建事變”失敗後,民國23年(1934年)7月,國民政府將福建省劃分10個行政督察區,平潭屬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36年(1947年)至民國38年(1949年)9月平潭改由國民政府福建省政府直轄。
民國38年(1949年)5月6日,平潭游擊支隊攻克平潭縣城,13日再次成立平潭縣政府,屬中國共產黨閩中工作委員會領導。民國38年(1949年)7月3日至9月15日,國民黨73軍和74軍軍部及其51師以及天九部隊占據平潭。
民國38年(1949年)9月23日,再次成立平潭縣政府,屬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專員公署管轄,駐地林森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平潭仍屬第四專署。1950年4月第四專署改稱閩侯專員公署。1956年6月,閩侯專區撤銷,平潭屬晉江專區。 同年7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將大扁島(面積4.8平方公里)劃歸福清縣轄。
1959年8月,恢復閩侯專區,平潭屬閩侯專區。
1970年2月17日,福建 閩侯專區 機關由閩侯 螺洲遷莆田, 1971年4月,閩侯專區革命委員會改名為莆田專區革命委員會,
1971年4月,改閩侯專區 為 莆田專區 ,同年5月,改莆田專區名為莆田地區,平潭屬莆田地區革委會。莆田地區轄平潭、莆田、仙遊、長樂、閩侯、永泰、閩清、福清。 1971年4月,平潭縣改隸莆田專區, 1983年7月,平潭實際劃到福州管轄。1995年,仍屬福州。 2009年9月4日 福建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工作委員會成立,管轄平潭縣政府。
2012年2月,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更名為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平潭全區全縣轄7鎮8鄉:潭城鎮、蘇澳鎮、流水鎮、澳前鎮、北厝鎮、平原鎮、敖東鎮、白青鄉、嶼頭鄉、大練鄉、蘆洋鄉、中樓鄉、東庠鄉、嵐城鄉、南海鄉。居委會、行政村總計200個。實驗區管委會駐潭城鎮新區。
領導成員
現任領導
中共福建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中共福建省委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委員、書記,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正廳長級):張兆民(2015年12月——)中共福建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中共福建省委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委員、書記:張兆民(2015年12月—)
中共福建省委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委員、副書記,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林文耀(2016年8月—)
中共福建省委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副廳長級):周青松(2010年12月—)
中共福建省委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副廳長級):陳東榮(2011年2月—)
中共福建省委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委員,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副廳長級):林江鈴(女,2014年6月—)
歷任領導
2009年9月4日 福建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工作委員會成立, 管轄平潭縣人民政府杜源生同志任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工作委員會書記,林義銘、陳東榮、陳文波任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林義銘、陳東榮、陳文波、左美俊任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左美俊、金昌明、林傑、藍桂蘭、 成蘇明、歐小寧、 俞天成、陳詩強、 陳行武、林翔任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工作委員會委員。龔清概(2010年2月—2013年10月)
2010.02—2010.08,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工委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正廳級);
2010.08—2012.09,中共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工委書記、管理委員會主任(正廳級);
2012.09 ,福建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2013.10月,任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
尤猛軍(2013年2月—2015年2月)
2013.02—2015.02,中共福建省委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委員、副書記,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正廳長級)。
2015.02,任福建省水利廳黨組書記。
成立背景
福建省委作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部署後,平潭縣委、縣政府在原有工作基礎上,於2006年初向上級建議提出了設立實驗區的初步構想,並著手開展相關前期工作。我們認為,基於平潭特殊近台區位優勢、開放開發條件安全、對台歷史淵源悠久等諸多獨特優勢,以平潭全島作為特殊區域,設立兩岸合作開發的實驗區,實現互惠雙贏,有助於進一步密切兩岸合作交流,也有助於充分發揮平潭特殊對台優勢和加快平潭的開放開發步伐。幾年來,加快平潭開放開發的構想引起了全國和省市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他們分別以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等方式在全國和省市層面積極建言,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期間,福建省、福州市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省市各相關部門幫助我們做好論證,不斷完善構想方案。讓我們倍感振奮的是,在前期推進過程中,我們的構想得到了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梅穎、厲無畏先後於2007年、2008年來嵐調研,而且自2008年以來,台盟、民盟、民革和九三學社等民主黨派中央領導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台辦等有關部委領導也分別以實地調研、聽取匯報等多種方式給予廣泛的關注和支持。2009年5月14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誌著海西建設從區域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地處海西“橋頭堡”的平潭加快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國務院《意見》指出,“在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在福建沿海有條件的島嶼設立兩岸合作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根據這一精神,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於7月底召開的省委八屆六次全會上正式作出了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決定,提出積極探索開展兩岸區域合作,建立兩岸更加緊密合作交流的區域平台,努力把平潭建設成為探索兩岸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的先行區。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關於加快平潭開放開發的決定後,為祖國“站崗放哨”幾十年的平潭大地一片歡騰,40萬海島兒女群情激昂、無比振奮,全區廣大幹部民眾迅速形成了搶抓機遇、凝聚合力、矢志攻堅、積極作為的創業氛圍。與此同時,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境內外媒體和相關機構對平潭空前關注,對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中將要發揮的重要作用充滿期待,平潭從曾經的海防前線實現歷史性的轉身,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引人矚目的一方熱土。
有利條件
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有利條件
平潭由126個島嶼組成,區域總面積約6436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372平方公里,總人口40萬人。主島海壇島面積271平方公里,為全國第五大島、福建第一大島,相當於香港本島的四倍、廈門半島的兩倍,總面積超過新加坡的一半。
交通體系完備
平潭東面與台灣新竹僅距68海里,北面與福州長樂機場僅距60公里。平潭海峽大橋、福清至平潭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規劃中的京台高速公路到達平潭島,台灣海峽隧道北線方案從平潭到達台灣新竹,建成後將形成較為完備的海、陸、空、港綜合交通網路。
開發條件獨特
平潭四面環海,在封閉與開放並存的島上開展與台灣各種經貿文化教育發展模式的交流,不會對周邊沿海地區已形成的發展格局造成衝擊,還能夠發揮“啟動器”的作用,促進沿海地區經濟更快發展。
對台交往密切
平潭歷史上就是東南沿海對台貿易和海上通商的中轉站,清鹹豐年間被闢為福建省五個對台貿易的港口之一。1978年平潭島在全國最早被批准設立台輪停泊點和台胞接待站。30年來,平潭接待的台輪、台胞總數居各台輪停泊點的前列。平潭在台鄉親達數十萬人,兩岸既有同名蘇澳鎮,又有同名北厝村(街),兩岸民間的各類交往十分密切。平潭的知名度在台灣島內家喻戶曉,許多台胞通過平潭這個特殊的兩岸交往交流“視窗”了解大陸、認識大陸、走進大陸。
特色資源豐富
港口岸線優越
海岸線長達408公里,人均海岸線長度居全省第一,天然港灣、澳口有283個,其中可建1-30萬噸級以上的有10多處,具備建設大型物流港口的條件。
旅遊資源獨特
平潭旅遊資源景觀獨特、類別豐富,有國家一級至四級景點128個,海濱沙灘總長達70公里。 1994年海壇八大景區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列入國家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預備清單,2006年被評為首批國家自然遺產。
開發空間充分
平潭具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和開發腹地,主島海壇島可建設用地面積約166平方公里,加上12座具備開發條件的小島,總計可開發面積達255平方公里,占全區陸域面積的68%。
特色產業突出
平潭島內現有主導產業為海水養殖、遠洋捕撈、船舶修造業和以旅遊、商貿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島外產業以海洋運輸業、隧道工程業為主。其中,海洋運輸業有民營各類運輸船880萬載重噸,總量居全國縣市第一。隧道工程企業承攬的隧道工程項目遍布全國各地,工程總量占全國的70%以上,年產值逾200億元。
設立意義
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重要意義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重大舉措。隨著海西戰略的全面推進、兩岸關係出現的重大積極變化、平潭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推進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的條件基本成熟。
有利於加快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兩岸交流合作與和平發展已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基本趨勢。平潭是祖國大陸距台灣島最近的區域,具有對台工作的獨特優勢,兩岸民眾及商貿文化交往歷來十分密切。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對處於對台最前沿的平潭島在促進兩岸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兩岸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有利於完善海西沿海發展布局
國務院《意見》的出台,標誌著海西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加快福建發展的強大引擎,為實現福建經濟社會的歷史性飛越注入了強勁動力。福建省委提出要努力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和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地處海西前沿的平潭,是海西發展的最佳突破點,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對完善以廈門和平潭為重點的海西“兩點一線”發展布局,帶動福建沿海一線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於形成新的對外開放通道
平潭具有距離台灣最近、兩岸交流交往歷史悠久等對台優勢,加上規劃建設的京台高速公路大陸段終點站和台灣海峽海底隧道北線入口選址在平潭島,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加快平潭開放開發,有利於把平潭建設成為兩岸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重要通道,並形成服務和輻射周邊地區新的對外開放通道。
有利於構建省會中心城市新的經濟成長極
平潭可供開發建設的土地資源約255平方公里,具有集聚經濟和人口的充足空間和良好發展前景。設立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既有利於加快平潭發展,又有助於集聚各種要素特別是吸引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向省會中心城市流動,培育形成海峽西岸經濟區新的重要增長極,帶動並促進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東北區域的發展,進而促進福建區域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
發展規劃
區域建設
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的發展定位為探索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試的示範區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的先行區。發展近中期目標(2010年~2015年)和中長期目標(2016年~2020年)確立。圍繞發展目標,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將積極構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支撐體系。通過積極承接台灣產業轉移,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發展電子信息、海洋生物、清潔能源等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低碳經濟島。以構建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現代化的生態海島城市。
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近期將重點推進六大區域建設:產業發展區、國際旅遊發展區、商貿合作區、現代物流港區、科技文化產業區、城市發展區。功能分區國際旅遊發展區以海壇島東南部海灣為主體(含山岐澳、壇南灣、海壇灣三大灣國家級風景區),串連環島國家級旅遊景點,景區陸域面積49平方公里,規劃和整合全島旅遊資源,加快景點和配套設施建設,布置度假酒店、免稅店、海上絲綢之路水下文物博物館和海上運動基地等旅遊功能區,建設成為兩岸合作面向世界的海島旅遊城市。
兩岸商貿合作區位於海壇島東部澳前區域,設立兩岸水產品加工區和商品貿易自由區,帶動島內商務辦公、信息服務、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港口物流區初步規劃選擇海壇島東部流水灣、蘇澳北部區域建設深水碼頭和兩岸客貨滾裝碼頭,完善現代倉儲、配送、運輸等功能,促進加工貿易和轉口貿易發展。
濱海新城區以西部海壇海峽臨岸為主軸帶,銜接中部新城區,形成沿西海岸布局的濱海城市發展區(濱海新城Ⅰ、Ⅱ、Ⅲ區),為島內人員提供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優質生活環境。
科技文化創意園區位於海壇島南部北厝區域,創辦兩岸文化產業園和兩岸教育合作園區,發展服務外包、教育、醫療、文化、創意、影視、出版等產業,建設海西重要的文化產業基地。
新興產業區位於海壇島中部中樓、蘆洋、平原區域,主要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和特色海產品精深加工產業。
在推進步驟上,擬優先發展旅遊、商貿和物流業,加快建設面向國內、台灣及國際遊客等不同層次的旅遊基礎設施,加快兩岸貿易合作區建設,規劃推進新城區建設,以此帶動高新技術及文化產業項目落地。
發展定位
探索兩岸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積極探索採取兩岸共建等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實現合作規劃、合作開發、共同受益,推進兩岸經貿緊密合作、融合發展,構建兩岸直接往來的重要快捷通道,推進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先行先試,打造兩岸合作的國際旅遊島和兩岸貿易特別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大力推進通關制度、科學技術、管理體制和發展模式創新,為台灣人士在平潭就業、居住和自由往來提供便利,為海西“科學發展、先行先試”創造經驗。省會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產業做強、規模做大、功能做優、環境做美”的要求,發展優勢產業,提升人口和經濟聚集度,使之成為拓展海西沿海城市化格局的新增長點。發展目標
近中期目標(2009—2012年),兩岸綜合通道不斷完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新興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中長期目標(2013—2020年),兩岸經濟融合不斷深化,探索兩岸合作新模式的示範效應充分顯現,兩岸合作的國際旅遊島和兩岸貿易特別區基本建成;率先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主要任務
構建兩岸合作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創新通關制度和查驗監管模式,實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稅收政策、外匯管理政策,推進兩岸投資貿易和人員往來便利化;構建兩岸區域合作前沿平台。加快中央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政策在平潭先行先試,開展兩岸區域合作綜合試驗,實行更加開放的產業政策,推進兩岸產業深度對接和多種形式的民間交流合作,實現合作開發、共同受益;
構建兩岸直接往來新的便捷通道。開闢兩岸海上客貨滾裝航線,開展海峽兩岸橋隧通道前期研究,發展中轉貿易和國際航運,成為台灣連結周邊地區、中西部省份的物流綜合通道;
構建以旅遊商貿等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產業結構。著力打造服務業發展新優勢,積極承接台灣物流、商貿、中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轉移,建設以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
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建設開放型的區域創新體系,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建設優質共享的社會服務體系,創造適宜自主創新、自主創業的綜合城市環境;
構建生態園林城市。強化森林景觀配置,加強海洋和海岸帶環境保護,強化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海島城市。
近期工作
近期主要工作情況實驗區成立以來,我們堅持按照省委“四求作為”的要求,搶抓機遇,苦幹實幹,始終保持快速推進的態勢,相關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在省加快平潭開放開發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下,福州市成立了領導小組,組建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實行與縣政府“政區合一”的運作機制。
著手規劃研究編制
省發改委牽頭組織編制發展規劃綱要,近期將提交省政府審定。總體發展規劃、相關專項規劃正在抓緊編制,邀請台灣、新加坡等規劃機構參與規劃編制及評估論證工作。10月29日,實驗區與新加坡國有淡馬錫控股公司獨資擁有的星橋國際私人有限公司簽署了規劃合作備忘錄,合作規劃平潭國際旅遊商貿城。在規劃綱要的指導下,全面展開重大交通、供水、環保等基礎設施及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進一步最佳化功能區布局。著手做好起步區和近期有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詳規工作。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平潭海峽大橋於2010年底建成通車,接線高速公路正在建設。平潭海峽二橋、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正在開展。按照濱海旅遊道路標準規劃建設近100公里的環島公路,加快形成城市公路網路。加快景觀大道和濱海新城Ⅰ區主幹道路等市政設施建設前期工作,力爭儘快動工;繼續推進三十六腳湖保護和擴容改造、城區供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改造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開展第二水源地、島外調水或海水淡化評估論證,籌建22萬伏輸變電工程。
落實優惠政策措施
福建省委、省政府本著突出對台、先行先試,體現傾斜、激勵發展的原則,從支持平潭在兩岸交流合作中加快先行先試、推進產業發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資源環境保護、落實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賦予平潭設區市及部分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省財政10年內對平潭實行地方級財政收入全留的財政體制;今年7月1日起平潭電價按福州市區電價標準執行;把平潭列為國土資源部土地管理改革綜合試點,實驗區建設用地由省政府單列審批,等等。在相關政策的有力帶動和有效運作下,目前投融資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已有近10家銀行累計向實驗區提供授信額度120多億元;實驗區成立後已報批急需啟動建設項目用地9200畝,確保實驗區開發建設持續推進。
加強全方位招商引資
先後有200多家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和港澳等一大批海內外知名企業和財團來嵐考察,主要投資意向涉及旅遊開發、星級酒店、房地產、新區規劃設計、水產品精深加工、高新技術、物流配送等十多個行業和領域,初步達成意向項目40多項,意向總投資達360多億元。
擴大兩岸交流合作
實驗區成立以來,先後接待了台灣中華亞太中小企業經濟合作促進會、台灣海峽農業基金會、台灣中華研究院、台灣媽祖聯誼會等企業和相關機構,進一步深化了與台灣各界的溝通聯絡。10月30日,在平潭猴研山舉行祖國大陸距台灣最近距離點揭碑儀式(平潭猴研山與新竹南寮僅距68海里,為兩岸最近點),台灣新竹 市市長 林政則率員參加。11月上旬以來,台灣 金門縣長 李炷烽、馬祖縣長 陳雪生分別率團來嵐考察,雙方在增進兩岸交流合作方面達成了許多共識。
積極爭取國家賦予海關特殊監管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帶領下,先後於6月中旬和9月下旬向國台辦、海關總署、商務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等國家有關部委逐一專門匯報相關工作,省政府《關於請求將福州平潭島列為兩岸合作的海關特殊監管區的請示》(閩政文〔2009〕296號)已上報國務院。9月份以來,國台辦、海關總署等有關部委領導相繼到平潭實地調研,尤其是11月14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剛來嵐考察,對實驗區建設作出了重要指示,為加快實驗區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