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

畜牧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畜產品消費水平是一個國家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誌。加快畜牧業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是當前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選擇

【發布單位】福建省
【發布文號】閩政[2003]1號
【發布日期】2003-01-05
【生效日期】2003-01-05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
(閩政[2003]1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農業部關於加快畜牧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76號)精神,為進一步最佳化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儘快把我省畜牧業發展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加快畜牧業發展重要意義的認識
畜牧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農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畜產品消費水平是一個國家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誌。加快畜牧業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是當前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選擇;加快畜牧業發展,可以有效地轉化糧食和其它經濟作物的副產品,帶動種植業、飼料加工業、食品加工業、包裝和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農產品多次增值,促進農業發展向深度和廣度進軍;加快畜牧業發展,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農業資源,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途徑。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畜牧業在我省農業乃至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前我省畜牧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加快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畜牧業高度重視,提出“要把畜牧業當作一個大產業來抓”,為畜牧業的大發展指明了方向;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為加快畜牧業發展帶來了良好契機,提供了物質基礎;目前,國內肉類價格普遍低於國際市場,而我省飼料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因此,畜牧業是加入WTO後我省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優勢的產業;同時,我省與台灣隔海相望,閩台畜牧業合作密切,不僅提升了我省畜牧業的科技水平,而且帶來了資金、管理、市場和行銷理念,加上我省目前仍是畜產品的銷區,每年需要從省外調入大量的生豬、禽蛋和乳製品,畜牧業發展具有較大的潛在市場空間。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畜牧業保持穩定快速發展,畜產品產量持續大幅度增長,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重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我省畜牧業也存在經濟總量較小、產品結構不合理、畜產品加工滯後、基礎設施薄弱、基層畜牧獸醫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如不儘快解決這些問題,我省畜牧業在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將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我省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緊緊抓住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利時機,進一步加快畜牧業發展。
二、加快畜牧業發展的總體目標。
加快我省畜牧業的發展,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科技為手段,體系為支撐,堅持區域化、規模化布局,專業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市場化經營,做到高起點、高標準、國際化,提升畜牧業市場競爭力,把畜牧業發展成為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
通過努力,實現我省畜牧業由粗放型向集約經營的根本性轉變,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明顯提高,畜牧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明顯提高,畜產品出口競爭力明顯提高。到2005年,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5%以上,畜產品加工比例達到20%以上,畜牧業生產和畜產品基本達到無公害標準;到2010年,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以上,畜產品加工比例達到35%以上,畜產品質量安全指標達到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的水平。
三、加快畜牧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調整畜牧業結構,最佳化區域布局。
畜牧業結構調整要堅持“穩定發展生豬和禽蛋,加快發展草食動物和優質家禽,突出發展奶業”。要從過去追求數量增長向更加注重質量、安全、衛生轉變,研究、開發和推廣畜禽優良品種、提高畜產品質量,努力增加名特優新畜產品,實現品種結構多樣化、優質化,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
各地要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重點培育1-2個優勢畜禽主導產品,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禽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對現已形成的福清、新羅肉豬,莆田禽苗,南平奶業,光澤、永安肉雞,長汀河田雞,大田肉兔,沙縣鴨業,連城白鴨,閩南黃牛等區域特色產業,要繼續做強做大,使之成為我省畜禽產品優勢產業帶。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郊區要發揮科技、人才、資金和市場優勢,加快集約型畜牧業和畜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率先實現畜牧業現代化;山區要利用勞力和環境資源優勢,發展各具特色的畜禽和生態養殖,提高加工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特別是糧食主產區應以糧食轉化和耕作制度改革為重點,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養殖,把糧食主產區同時發展成為畜產品主產區。
(二)積極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大力培植畜牧業龍頭企業。
各地要認真貫徹執行農業部等8個部委《關於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的意見》(農經發〔2000〕8號)精神,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畜牧業產業化的突破口來抓。要集中力量加快培植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持畜產品加工、畜禽良種繁育、飼料加工、批發市場等150家畜牧業龍頭企業。畜產品加工業方面重點扶持福建(光澤)聖農實業有限公司、龍巖森寶實業有限公司、南平長富集團有限公司、大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永安市昌民禽業有限公司等60家龍頭企業;畜禽良種繁育方面重點扶持天馬種豬場、龍巖興欣良種豬擴繁有限公司、南平大禾種豬有限公司、連城白鴨原種場、石獅金定鴨原種場等40家種畜禽生產龍頭企業;飼料加工及市場方面重點扶持閩西飼料批發交易市場、華龍飼料科技開發集團公司、龍海海新飼料集團公司、廈門銀祥食品有限公司、龍巖龍馬畜牧飼料有限公司等50家飼料龍頭企業。以此形成結構合理、功能齊全、布局科學、競爭力強的畜牧業龍頭企業群體,帶動畜牧業生產、加工和行銷上規模、上水平。同時,要積極培育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畜牧業經紀人等中介組織和各種類型的專業大戶,充分重視和發揮行業協會的管理職能,不斷提高畜牧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堅持科技興牧,強化畜牧業四大支撐體系建設。
加快畜牧業發展,必須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效益,著重強化四大支撐體系建設。
1、畜禽良種體系。各級政府要集中力量抓好畜禽良種工程,省里每年將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畜禽良種工程建設,各級政府也要落實相應的經費。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重點完善種畜禽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地方優良品種的保護與開發,對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保護名錄的七個品種(槐豬、金定鴨、莆田黑鴨、連城白鴨、白絨烏骨雞、漳州鬥雞、中蜂)要建立種質資源保護場和保護區,並爭取長汀河田雞、戴雲山羊等更多有特色的地方品種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保護名錄,其它優良地方畜禽品種也要建立相應的種質資源保護場。要鼓勵和支持適應我省的優良新品種的引進工作,提高良種生產和畜產品質量水平。要建立完善的冷配網點,推廣細管凍精,加快畜禽良種的繁育,抓緊開展種畜禽性能測定和拍賣工作。要依法建立健全種畜禽質量監督體系,嚴格執行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制度,規範種畜禽生產經營,堅決打擊違法生產經營行為。
2、動物防疫體系。要在全省實施動物疫病區域化控制戰略,建設無規定疫病監測區、無疫區。重點建設45個未列入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的縣(市、區)的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配備監督執法設備,完善省、市、縣、鄉四級動物防疫網路,強化村級動物防疫檢疫員職能,提高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撲滅的技術水平和應對外來重大疫病快速反應能力。要加大出入境動物隔離檢疫場和隔離檢疫實驗室的投入和建設力度,提高出入境動物檢疫技術水平。要加強動物防疫工作,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要達到100%,全面實施動物免疫標識制度,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工作,加強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屠宰檢疫和產地檢疫要達到100%,強化動物防疫監督,嚴禁染疫動物及其產品流通,嚴防境外、省外動物疫病傳入。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時,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應急控制預案的規定,及時採取強制措施,進行預防、控制和撲滅,最大限度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
3、畜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監控體系。抓緊建立畜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儘快完善畜產品質量衛生安全的強制性標準,使畜產品在飼養、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都有統一的標準和技術規範。要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畜產品,做好畜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和標識管理工作。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逐步形成不合格畜產品的召回、理賠和退出市場流通的機制,實現對畜產品從生產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確保畜產品安全。今後五年,要按照先進性與適用性相結合的原則,分層次、有重點地在全省建立起國內領先的畜產品及其獸藥飼料質量檢測體系,重點加強省級、市級和三十個縣級畜產品及其獸藥飼料質量檢測設備建設。
4、科技研究與技術推廣體系。加大科研投入,圍繞嚴重影響畜牧業發展的畜禽遺傳育種、重大動物疫病防治、新型疫苗和獸藥、飼料添加劑、畜產品加工、畜禽規模養殖場環境控制與污染治理等重大技術問題,開展科研攻關。加快畜牧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搞好科技示範場建設,積極鼓勵畜牧業科技人員採取多種方式進行科技開發和科技服務,獎勵有突出貢獻的科技推廣機構和科技人員。加強對畜牧業經營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再教育,有計畫地做好畜牧業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培訓和深造的選送工作。凡從事畜牧產業的主要職業技術人員,都要通過畜牧獸醫職業技能鑑定,實行執證上崗。要切實加強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按照“理順體制、穩定隊伍、鞏固防疫、加強檢疫”的原則,建立起分別承擔公益性執法職能和經營服務職能的基層畜牧獸醫體系,切實改善基層技術推廣隊伍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各地不得借改革之機,拍賣或平調原鄉鎮畜牧獸醫站資產。
(四)加快發展外向型畜牧業,增強畜產品國際競爭力。
各地要抓住我國加入WTO的契機,擴大我省畜牧業的對外開放,加大畜牧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我省畜牧業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增強畜產品國際競爭力。要通過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圍繞發展外向型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率先建立無規定疫病畜禽出口保護區。加強閩台畜牧業合作,發揮區位優勢,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拓展閩台畜牧業合作的領域與方式,逐步推進閩台畜牧產業對接,力爭把我省建成台灣畜牧業外移的重點基地和台灣鮮活畜產品的供應基地。重點培育一批畜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和出口示範小區,各級政府要充分利用WTO規則,在外向型畜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等環節給予扶持,對具備國家規定自營進出口權條件的龍頭企業,有關部門應積極支持,並向國家有關部門推薦,爭取賦予自營進出口權。要鼓勵畜牧養殖業及加工銷售企業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五)加快飼料和獸藥產業發展步伐,促進畜牧業快速健康發展。
堅持飼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生產無污染、無殘留的安全、優質飼料產品。積極發展優質牧草種植,改“糧-經”二元種植結構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鼓勵多行業、多部門和多種經濟成份投資興辦飼料生產企業,發展獸用生物製品、獸藥和飼料添加劑。加快建立飼料進口專用口岸和飼料商貿區、加工區,引進扶持一批國內外飼料進口商、進口企業,把我省建成東南沿海飼料貿易、加工的重要集散地。全面推進飼料安全工程,加快獸藥GMP認證工作。加強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環節的監督管理,加大檢驗檢測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以及使用國家禁用的獸藥、飼料添加劑等違法行為。
(六)加強污染防治,積極推進畜禽生態養殖。
各地要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要把環境保護和維護生態平衡放在重要位置,決不能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發展畜牧業,不能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路子;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對畜牧業發展專項規划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禁止在地方政府劃定的禁建區內建設畜禽養殖場;按照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規範,加強污染防治工作,污染物排放要達到國家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並符合總量控制要求;要最佳化城市近郊、中遠郊、遠山區三環分布的發展布局,並按照“往山區轉移,往山上轉移”的原則,大力發展山地畜牧業,推行農牧結合,牧沼果、牧菌菜、牧沼菜等多位一體的生態養殖模式,提倡用畜禽糞便製作有機肥,發展綠色有機農業。
(七)加強協作配合,營造加快畜牧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各級政府要把畜牧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畫,鼓勵社會各方面加大對畜牧業的投入,通過調整財政支農資金支出結構,逐年加大對畜牧業投入比例,要將地方畜禽品種保護、按規定補助的疫苗經費、動物疫病監測、獸藥飼料及畜產品質量檢測、重大疫病處置等專項經費納入財政支農支出預算,各地依法收取的檢疫費要全部用於動物防疫事業;計畫部門要繼續加大對動物保護和畜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等項目的扶持力度;畜禽養殖場(戶)可以通過租賃、承包、入股、聯營等方式取得農用地土地使用權,非固化畜禽養殖用地按農用地管理;對重點畜產品加工企業和養殖業大戶,其生產用電按所在縣(市、區)農業生產用電價格給予優惠;林業部門從快辦理畜禽養殖場的林地徵用和林木砍伐審批手續;科技部門優先安排畜牧業科技攻關、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的項目;環保部門要合理制定畜禽養殖場環境治理規劃,加強治污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農業綜合開發部門要大力扶持發展生態飼養模式,促進畜牧業向環保發展型轉變;各商業銀行要加大對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戶生產經營的信貸支持力度,農村信用社要積極開展農戶小額信貸和聯保信貸業務,滿足農戶種養業生產資金需要;保險部門要增加畜牧業險種,探索開展畜禽調運、生產及其它災害性的保險業務;省改革開放辦和證券部門要繼續指導畜牧業龍頭企業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組建,有條件的要積極支持其上市融資;其他有關部門都要為加快畜牧業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
加快畜牧業發展意義重大,各級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視,及時解決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制定加快畜牧業發展的規劃,明確發展重點,落實畜牧業發展各項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營造關心、重視、支持畜牧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把我省畜牧業發展推上一個新台階。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一月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