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歷史
早期規劃
根據2013年福州市城鄉規劃局出台的《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公園路歷史建築群、馬廠街歷史建築群保護規劃》,該片區總體功能定位為以居住、文教功能為特色,集文化休閒、創意及旅遊一體的近現代歷史文化風貌片區,形成“三軸、三點、七片區”的功能結構 。
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具體範圍為東至上藤路、南至立新路白鴿樓北側、西至上三路及三縣洲大橋,北至閩江南岸,且包括三縣洲島和中洲島兩個閩江上的島嶼,總面積為53.22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30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為23.22公頃。建設控制地帶包括倉前片區(除核心保護範圍部分)、江心島5.94公頃,中洲島4.23公頃三個部分。
公園路歷史建築群保護範圍為北至白鴿樓、巷下路,南至福州市體育場南側、上三路,西至省電力試驗所宿舍、體育場西側,東至積興里、體育場東側保護範圍面積為18.50公頃。
馬廠街歷史建築群保護範圍為北至福建師大附中南側,南至福建師範大學宿舍北側,西至對湖路,東至師大附中職工宿舍,保護範圍面積為4.58公頃。
根據規劃,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公園路歷史建築群和馬廠街歷史建築群的地區總體功能定位,保持應以居住、文教功能為特色,集文化休閒、創意及旅遊一體的近現代歷史文化風貌片區,是福州中心城區閩江景觀遊覽帶與城市商業軸上的重要節點 。
修繕過程
煙臺山歷史風貌區自2016年開始保護修繕工作,
在需要修復的43棟老建築中,愛國路2號、亭下山洋衣房、林雪樵世幼科和華僑蔡志遠故居在內的7棟老建築已完成修復工程,東西兩側的32棟歷史建築已啟動修繕工程,剩餘4棟老建築正在修改方案,預計2017年底前全部啟動修繕。另外,由三坊七巷管委會負責修復的安瀾會館已完成主體修繕,樂群樓、福建美豐銀行已完成初步設計 。
著名建築列表
領事館舊址
美國駐福州領事館舊址,位於愛國路2號,是煙臺山歷史風貌區第一批修繕完成的歷史建築,是典型的19世紀殖民地券廊風建築,磚木結構,共有三層(包括一層地下室),建於晚清,約1860年代左右。愛國路2號曾先後由J. Forster洋行、天祥洋行、怡和洋行等所有,後為美國駐福州領事館所用,現為煙臺山歷史風貌區範圍內重要的歷史建築,其身兼煙臺山歷史文化博物館和“倉前九里”接待中心。
私人住宅舊址
林雪樵世幼科,位於亭下路40-44號(40、42、44號),是福州近代兒科名醫林雪樵開辦的兒科診所,為三層三開間的磚木結構聯排式公寓。建築風格樸素,除三層檐下的疊澀線腳和頂部的女兒牆外,沒有其他特殊的裝飾,從建築風格推測,建設年代約在1925-1930年間。
亭下山洋衣房,位於亭下路64-68號,曾為閩侯林氏家族的住宅兼店面,林氏家族世代為縫紉高手。福州開埠後,倉前山地區形成了外國僑民聚居的街區,林氏家族開始製作洋裝,並根據外國女性顧客的喜好,創造性地設計新式洋衣,於是林家生意興隆,有了“姆衣王”的名聲。林家人開辦的裁縫作坊是煙臺山的第一家專門製作女性洋衣的店鋪。 完成資本積累後,林家在煙臺山間買地,聘請外國設計師設計,建造了這三幢當時在煙臺山頗為時尚的三層紅磚洋樓。